分享

2天200场报告,四大院士相聚湛江,共同呈现水产种质与未来盛会!

 水产前沿 2023-04-22 发布于广西
2023年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学术年会在湛江举行
  • 文/图 水产前沿 植银素、谭家良

人间四月天,港城汇宾朋。4月22-23日,2023年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学术年会在湛江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湛江市副市长吴国雄先生,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教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执行主任欧先伟先生,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先生,广东越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越群先生,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李广丽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多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遗传育种领域专家、学者近600人汇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会,就水产育种技术和水产种业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新方法,交流新成果,为提升我国育种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水产种业健康发展贡献科研力量。

据悉,此次年会以“生物技术创新赋能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水产动物病害防控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承办,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越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渔业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协办。会议还得到了海南禄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源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德真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

会议现场

前排嘉宾

年会开幕式于4月22日上午在湛江海滨宾馆举行,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李广丽教授任主持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教授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教授表示,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发展渔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实现水产种业的“提质增效”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湛江市副市长吴国雄先生致辞

湛江市副市长吴国雄先生代表湛江市政府对此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介绍,湛江是我国海产品主要养殖和进出口地区,水产品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二十年位居广东省首位;现拥有深海网箱3500个,占全省70%,拥有水产加工企业200多家,水产产业链年产值500多亿元。作为水产业发展的“芯片”,“种”是水产养殖发展的基础,而人才是种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热烈欢迎各位人才为湛江的发展添砖加瓦,也希望各位专家为湛江积极引才、荐才,共同推动湛江的腾飞。

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教授致辞

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教授表示,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大学,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则拥有水产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部南方对虾质量安全控制实验室等26个国家、省级的科研科技人员。希望借今天的论坛,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向海洋要食物、种源自主可控等方面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展开多角度的思想碰撞,共同为我国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思路、新观点。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先生致辞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先生表示,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水产行业的取得辉煌的成就背后离不开水产种业的贡献,更离不开各位专家、老师和学生们的努力。从全球看,我国种业的应用研究、技术推广、种植资源法保存以及常规规模化的防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整体处于领先地位。一直以来,恒兴致力于种业创新,坚持产学研合作,共同解决市场种业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表示,本次大会以生物技术创新赋能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团队的学术交流,梳理水产育种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探索水产生物育种的发展趋势,寻求智能技术赋能专项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重点策略。衷心期待通过专项的基本学者,充分利用这种学术盛宴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凝聚共识,精诚合作,为我国水产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奉献社会。最后,陈松林院士对专委会工作进了汇报。

院士主题报告

报告题目:多倍体鲫的遗传基础及其精准育种生物技术的新突破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

桂建芳院士在会上根据目前多倍体鲫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进程,提出了双三倍体概念,解析的银鲫基因组是第一个双三倍体基因组;发现银鲫基因组中减数分裂相关基因和卵母细胞特异组蛋白体出现大量扩张,可能是基因组改变作为补偿的生殖板块用一种替代的无减数途径跨过了减数分裂发育成未减数卵子;揭示银鲫基因转换率高于已报道单性物种的链各个数量级,近于已报道的有性物种范围额,意味着银鲫有较强清除有害突变的能力,并发现一些偶发同源重组事件。

这些新的发现不仅在脊椎动物多倍体复合种中揭示出一种可以产生大量克隆系的遗传演化策略,该策略可促进单性雌核生殖克隆系避免基因组衰退并增加其遗传多样性的潜能,同时还为现今的银鲫遗传育种创造出丰富的种质资源,开拓出基于倍性改变及生殖方式转换创制基因组重构的合成多倍体新技术,同时桂建芳院士还表示基于目前的发现,试图开拓基于倍性改变及生殖方式转换创新基因组重构和合成多倍体新技术。

报告题目:深远海养殖需要种质创新

报告嘉宾: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

包振民院士以国信1号,经海1号为例介绍了海洋牧场这样一种新型的代表水产未来的模式。种苗是影响该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优良品种和健康苗种也是高效养殖的关键。因此,开发适宜深远海养殖的优良品种已经迫在眉睫。寻找适宜的优良品种,需要探查资源状况,尤其是南海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值得深度探索。种质创新已成为深远海养殖的焦点,传统意义上,高产、低耗、优质品种是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但未来市场需求就是育种目标:比如品质、预制菜、年轻人饮食需求等。

南海是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湛江在深海养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需加快科技研发,促进种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建设海洋粮仓,屯鱼戍边。

报告题目:鱼类良种良养良销

报告嘉宾: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院士

“良种良养良销”是解决中国14亿人吃的刚性需求的重要环节。良种是龙头,良养提供保障,而良销拉动种养和养殖业发展。鱼类食品富含优质营养,人体易吸收。水产品占据五类动物产量的28%,且鱼类蛋白含量和年人均消费量高于其他。刘少军院士分析了水产品保障、生态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保证产品供给是首位,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

以合方鲫2号为案例,刘少军院士介绍了他对鱼类良种良养良销的理解与实践。团队注重以合方鲫2号的种业为龙头,带动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荷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也非常注重合方鲫2号的加工及餐饮业,例如将上述的合方鲫系列鱼加工成具有优质蛋白、优质脂肪、无肌间刺的鱼冻和鱼丸等产品,实现优质鱼类的良销,用良销来拉动种业及养殖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拓宽产业发展之路。

报告题目:生物技术助力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

报告嘉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院士

解决水产业中包括种苗在内的各种产业问题,必须大力培育水产突破性新品种,振兴水产种业,尤其是加强生物育种技术创新。陈松林院士对比了国内外在转基因技术、倍性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基因组选择技术、水产动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和生殖干细胞移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差距。整体来看,我国水产动物基因组解析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些种类甚至达到国际领先。

陈松林院士指出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包含:深入开展水产育种基础理论研究,解决“卡脑子”问题;加大水产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力度,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加强水产种业龙头企业培育,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发,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能。同时,建议设立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设立种业工程项目,尽快制定基因编辑水产动物管理条例,推动基因编辑水产动物产业化进程。

特邀报告

报告题目:凡纳滨对虾抗细菌病分子设计育种

报告嘉宾: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

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分享凡纳滨对虾抗细菌病分子设计育种报告,举例国内几个对虾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和相关工作,包括构建凡纳滨对虾种质遗传信息库、构建种质资源收集、抗病形状测试及育种基础群体,开发功能基因芯片等。

报告题目:鱼类生殖相关因子鉴定与生殖操作育种研究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研究员以黄鳝为例介绍了鱼类生殖相关因子鉴定与生殖操作育种研究现状。基于原始生殖细胞操作,可有望建立精准的鱼类育性可控生殖开关育种技术,实现优良种质创制与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一体化。

报告题目:大黄鱼多性状基因组复合选择育种研究与应用

报告嘉宾:集美大学王志勇教授(集美大学方铭教授代为讲述)

集美大学方铭教授通过大黄鱼的饲料与疾病相关基因的分析,指出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人工养殖的发展前景,有望通过基因组复合选择,实现大黄鱼优异性状的养殖与生产运用。

报告题目:对虾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培育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富花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富花研究员介绍了性别性状相关标记和基因的定位、抗弧菌性状的遗传解析的研究现状,搭建对虾全基因组育种的平台,通过育种过程的发展,推动目标性状高效改良。

报告题目: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及其四倍体培育

报告嘉宾:中国海洋大学李琪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李琪教授分享了目前国内牡蛎培养现状。以长牡蛎“海大3号”为例,介绍其选育的过程、分子检测特征以及培育结果。根据牡蛎二倍体的局限性,进而培育出三倍体和四倍体,同时分析各倍体之间性状的区分。

报告题目:鱼类低温耐受的分子遗传机制解析

报告嘉宾:上海海洋大学陈良标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陈良标教授通过低温耐受和不耐受的鳃组织转录组的比较,发现Dusp1基因表达差异显著;根据BMP10敲除导致鳃细胞铁死亡,提出高温和低氧或存在拮抗作用。还介绍了温度调控鱼类生殖胜利的分子机制和温度耐受性状的改良原理。

报告题目:石斑鱼病毒病免疫防控技术

报告嘉宾:华南农业大学秦启伟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秦启伟教授指出病毒感染、暴发是石斑鱼面临着最大的危害之一,根据对石斑鱼的SGIV、RGNNV病毒进行性状分析以及防控方式,并根据病毒研发出相关灭活疫苗。揭示鱼类宿主与病毒的作用机制,阐明病毒的感染致病机制,发展智能化快速检测技术,是发展高效疫苗和抗病毒的新策略。

报告题目:我国棘皮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与种苗产业技术创新

报告嘉宾:大连海洋大学常亚青教授

大连海洋大学常亚青教授分析目前中国在棘皮动物的养殖发展以及遗传育种应用基础研究现状,在刺参的三倍体技术、群体选育与杂交育种、基因组与育种新技术取得全新突破,并根据棘皮动物品质性状调控,培育出“安源1号”“大金”等棘皮动物新品种。

报告题目:对虾血蓝蛋白免疫代谢调控功能与分子机制

报告嘉宾:汕头大学章跃陵教授

汕头大学章跃陵教授表示血蓝蛋白具有多种免疫活性,还可参与免疫信号通路的调控。并且血蓝蛋白可通过分子机制的调控,进而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免疫基因、脂肪酸代谢、氨基酸的表达。对虾蓝蛋白免疫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寻找新的对虾免疫防御策略提供新的靶位和科学依据。

报告题目:高体鰤深远海养殖产业化构建与研究进展

报告嘉宾: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湾实验室朱春华教授

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湾实验室朱春华教授通过深远海养殖技术体系引出“一条鱼一个产业链”的设想。章红鱼在深远海养殖模式中发展潜力大,值得挖掘,目前通过对章红鱼的生物性状和繁育特征进行研究,已突破了章红鱼成鱼以及苗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并完成营养与饲料的开发。

报告题目:越群引领行业发展:产品创新及优势

报告嘉宾:广东越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洪宇聪技术总监

广东越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洪宇聪技术总监介绍到,广东越群从事开口饵料、苗料以及亲本料等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及技术覆盖多数水产品种。在开口饵料中使用微胶囊作为媒介,在诱食性、悬浮性、营养性、仿生性上有较好的突出点,可以很好地避免传统饵料的弊端。

此次年会还设立了“水产养殖生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保存”“水产养殖生物基因资源发掘与重要性状遗传解析”“水产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等三个专题分会场和两个研究生专场,交流报告近200场,为参会者展开了一场极致的育种交流盛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