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绝·钱塘第一井】

 吴山野士 2023-04-23 发布于浙江

【七绝·钱塘第一井】  

大井惠民有德昭。清泉汩汩似香醪。  

民间故事参神话,向善之心望里瞧。

  

  



吴山环翠楼下面即是大井巷。民间传说有人打开了龙的眼睛,于是有了这口井。喝水不忘掘井人。现代杭州人基本已经不喝井水,但感恩向善之心,依然需要有依凭地传承。           

钱塘第一井又名大井,旧名寒泉。大井巷亦以此得名。据古书记载:"吴山北大井曰吴山井,盖此井系吴越王时韶国师始开,为钱塘第一井。山脉融液,泉源所钟,不杂江湖之水,遇旱不涸。"井开五眼,井圈南北面竖刻"古大井"三字。历史沿革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相传,大井是五代吴越时韶国师所凿。《梦梁录》曾记载:"钱塘第一井,山脉融液,泉源所钟,不杂江湖之水,遇大旱不涸。          

钱塘第一井"坐落在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22号一个民居的天井里,共有5眼井错落排列,呈不规则椭圆形。钱塘第一井的井深约4米,内径1米多,静止水位约1.8米;井壁用条石抹角砌筑,井台水泥抹面,仿方砖铺地;井圈为水泥抹面六边形,高32厘米,内径34厘米;三面围有二层走马楼,砖木结构,民居形式,从风格判断为民国遗构。           

 初凿时周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称"吴山第一泉"。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因井口无盖,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口,井口只能下水桶,面开六眼。南宋理宗淳佑七年,杭城大旱,城中诸井竭,唯此井不涸,安抚赵与奏立祠以旌异,覆亭其上,即所谓龙王祠也。 南宋嘉泰二年(1202)六月六日,原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失火,延燎巷中700余户。事后,太守丁常任于瓦砾之中偶然发现此井,经数日整理始见全貌,饮之甘美。又据《二老堂杂志》卷四,该井井口刻有"后唐清泰二年开"字样,此说如可采信,该井的开凿当在公元935年。          

 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汜载:“吴山北大井,曰吴山井。盖此井系吴越王时,有韶国师始开,为钱塘第一井,……不染江潮之水,遇大旱不涸。”宋淳祐七年遇大旱,大井日下万绠(井绳),不减不盈,足见其水源之盛,为钱塘第—无疑。《西湖游览志》曰:“吴山坊,内有大井,周四丈。……洪武初,参政徐本立石,刻'吴山第一泉’五字,纪宋事于碑阴。”。

 ·楼钥【吴山井】        

钱塘东南一都会,西湖宛在高城外。  

凿为六井引入城,唐相邺侯功尚在。  

吴山横亘城中央,左右江湖尽襟带。  

寒泉迸溢清且甘,发自灵源匪分派。  

天目两乳龙凤来,秀气所钟此其最。  

海滨斥卤润作咸,安得一泉独滂沛。  

四朝驻跸八十年,民聚五方真众大。  

抱瓮桔槹万夫汲,飞泉仰流筒吸快。  

大旱不干潦不溢,数里赪肩竞分卖。  

人言神龙宅其下,济物阴功至今在。  

川泽固多资灌溉,此井犹能济阛阓。  

皇家德泽如此泉,福祚与之俱不改。

198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钱塘第一井”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千年,仍然为周围的街坊提供清澈的井水洗衣烧饭。据史料记载,该井为吴越国时国师德昭和尚开凿。因为“山脉融液,独源所钟,不杂江湖水之水”的原因。品其水味,为钱塘第一。初时水口甚巨,周长在四丈左右。因水口过大而常有落水身亡者,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太尉董德之率人以大石板覆之,上开六眼,仅容水桶出入以供汲水之用。淳祐七年(1247)杭州大旱,西湖干涸,城中诸多水井皆千枯竭,“独此井日下万绠,不减不盈,都人神之”。是年,在井上建亭加以保护。明洪武七年(1374),参政徐本在井边立石,上刻“吴山第一泉”,并在碑石背面铭文记载此井宋时故事。成化十年(1474),亭毁于火中。至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井眼木石俱坏,参政周木予以整修,并改六眼为五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