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克运:把教育做好的过程,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 | 校长读书会·好书共读

 松下舞者 2023-04-23 发布于山西

图片

图片

全文长 2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图片

曾经以为把教育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就是成功,也曾以为把教育当成生活就是幸福的,还曾认为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信念就是一种美好的人生状态。

然而后来,我越来越感觉,教育就是一位把我们带上人生自我修炼之路的智者。

有一位教育行业的前辈,他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还是全国劳模。一次闲聊,他的话语让我幡然醒悟。他说:“我做教育,更多是修炼自己。我年轻的时候,毛病很多,基本算个刺头,以为自己教书还可以,虽不在人前,但也不在人后。做久了,才发觉自己的性情变了,性格变了,人生也慢慢步入正轨,能够以宽容、理解的心来待人、待事。所以,对于我们做教育的人来说,把教育做好的过程,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

在我看来,一旦进入教育这个行业,便注定要扬帆远航,踏上自我修炼之路,搏击人生的风浪。

遇见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当老师、不做教育,我们或许可以有更多的无所谓。但是,一旦成为老师,你就没有道理不变得更好。

成为老师,你面前就多了一类人——学生。面对学生,我们需要付出更真的爱,需要具有更广阔的胸怀,需要奉献更多的智慧,否则,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有可能面临失败。

在教育面前,马虎了事,得过且过,敷衍搪塞,这样的老师一定误人子弟。

在学生面前,斤斤计较,蛮横胡闹,得理不饶人,这样的老师一定令人生厌。

所以,每一个老师都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好。

不过,这不是一日之功,只有不断修炼、不断改变,才能变得更认真更努力、更丰富、更大度、更悲悯、更谦和、更从容、更安静,这就是教育事业与自我修炼的统一。

成就学生,更成就自己

从教育的对象来说,我们好像都是在为学生做事。而事实上,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我们的付出,并非仅仅成就了学生,我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获得精神上的富足,获得境界上的提升。

看过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个手艺很高超的木匠,几十年来任劳任怨地为雇主建造房子。一天,年事已高的木匠向雇主辞行,意欲归乡安享晚年。这时雇主恳请木匠留下来,帮自己建最后一套房子。木匠答应了。可由于心思已全然不在房屋上,木匠就随便买了一些材料,草草地建了一套房子。当房子建好之日,雇主恭恭敬敬地把钥匙递给木匠,说:“师傅,辛苦了一辈子,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希望您在此安度晚年。” 此刻木匠感到无地自容,伸手接过钥匙的一瞬,后悔不迭。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做教育不也是这样吗?你以为你在为学生、为学校做事,但你的付出你的努力最终指向的都是你自己。当我们努力成就学生、成全别人的时候冥冥之中也在成就自己、成全自己。当我们看着那一个个健康成长的学生走向他们自己未来的生活时,成就别人的欣喜和幸福也让我们自己享受着美好,这是我们曾经唤醒、启迪和引导的结果,更是我们对学生不放弃、不懈怠而成就的惬意生活。

苦了过程,甜了结果

任何修炼,若是没有一点儿“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的经历,是不可能结出甜美的果实的。

教育者的修炼也是一场苦旅。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个历程中寻觅风景。那每一次刻骨铭心的相遇,每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场景,每一个让人激动万分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调味品,让这场苦旅充满情趣。

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这句话道出了这场修炼的真谛。只要果实是甜蜜的,我们经历的苦难也算不得什么,最多就是一种历练罢了。

年轻时也有过冲动、气愤难当的时候,但那更多地折射出自己的意气用事和肤浅无知。多年以后,当曾经的学生跑上前来拥抱我,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灵魂的升华。原来,每一段过往都会让我们这些教育者的修炼之路更加平坦。

做教育,需要有一点儿思想

布莱士·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我们是否可以说“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教育思想”呢?我看是可以的。

我们在传授知识技能的时候,也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需要我们用思想去实现。教学离开思想,犹如食物没有营养一般。可问题就在这里,传授知识和技能人人都会,但传播思想似乎并不如此。自己若是没有思想,只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当然就对传播思想无所适从了。

教师的思想从哪里来?除了广泛而有效的实践以外,理性反思必不可少,批判思维也必不可少。

如果不对教育进行理性反思,我们依然不知所云。我们可以问:“你知道教育,那你知道教育的什么呢?”你知道什么是教育吗?请你用你认为最简洁、合理的语言表述出来。你知道教育规律吗?说出三个来试试?你知道教育原则吗?说两个出来我们了解一下?

原来对于司空见惯的教育,我们真正知道的其实并不多,也不清楚原因在哪里?缺乏对教育的理性反思,是现在教育的最大短板。我们在教育技术、手段、操作流程方面走得太快,而理性思考没有跟上来。技术不断革新和发展的同时,在教育理性层面上几无建树。我们很多人成了教育技术的奴隶,今天,一些人离开课间,估计都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了。教学语言被技术替代,何来思想?又该怎么传播思想?

都说以前大家比比皆是,那是因为他们是一群有思想的人,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人。而今,除了讲授知识,很难看到有教育思想的课了。究其原因,不反思、无批判是最大的问题。

怎么办?

行走在教育之路上,除了做,还要思。脚踏实地是永远不可忽视的,但仰望星空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除了在技术上继续提升以外,在理性反思教育上也要更加丰富起来才行。多做、多思,去寻觅教育的那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作者简介:张克运,18年校长经历,重庆市沙坪坝区督学,沙区教育学会副会长,高级教师。

编辑推荐:本书是作者30多年教育探索和实践的结晶,是一本寻找教育专业价值的哲思类的书全书以哲学视角深入教育现象寻找教育本源,进而厘清教育逻辑、教育现象和教育本质。此书的一大亮点是在一些文章后面,附有作者生活中的一点儿闲思,以使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无处不在的教育现象和逻辑。全书涉及教育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育实践论,教育情怀、理想、信仰,等等。各个篇章独立呈现,但又有内在逻辑联系。文笔通俗易懂,轻松自然,富有哲理性。该书是从事教育工作、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不可多得的具有极强借鉴价值的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