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都是三月……追思陈广生、张峻、戴明章老哥仨相约离去

 生命1245 2023-04-23 发布于湖北

为什么都是三月……

——追思陈广生、张峻、戴明章老哥仨相约离去

陈广生、张峻、戴明章三位老同志是雷锋的战友,也是雷锋的首长。他们三人为培养雷锋、宣传雷锋和构建雷锋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鼎级的,是非凡的,是无人能够相提并论的。他们都有自己的雷锋文化作品、雷锋文化产品和雷锋文化产业。

2018年3月9日,我听到广生老驾鹤西去的噩耗,我的神经发生了剧烈的颤抖,并马上联想到张峻老是2013年3月5日离去的,明章老是2006年2月28日离去的,那也是准三月,还在学雷锋月的范畴。为什么都是三月……

难道这是偶然?难道这是必然?难道是雷锋在天有灵,在这个时节想念他们,招唤他们,感谢他们。难道这是一个温暖的时节,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风拂面,阳气上升,远走高飞。难道这是文明的时节,人们或者纷纷走上街头,扶老携幼,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学习雷锋做各式各样的好事,或者集会、座谈、研讨,互相交流学习雷锋的体会,这是与雷锋见面的好机会。

不过,我倒觉得他们相约离去并非偶然。三月是学雷锋月,是付出的时节,是奉献的时节,是雷锋人紧张忙碌的时节,是真正雷锋人很累的时节。他们三人是其中最累的那几个人,而且他们是累了五十多年了。请看他们离去的姿势和形态便可想而知了,一个是站着倒下去的,一个是坐着倒下去的,一个是躺着倒下去的。戴明章是在整理雷锋资料,准备讲话稿时,坐在椅子上就过去了。张峻是站在讲台上,作报告时倒下的。陈广生是在春节前感冒住院,3月8日晚上躺在病床上,闭着眼睛思念雷锋,3月9日早晨在思念中离去的。陈老的儿子陈又新对我说:“我爸是农历正月二十二去世的,这一天也是我爸的出生日,正好是八十八岁。”我告诉他说:“这是一个吉祥数字,八十八是上八下八,这是米寿。”

2000年3月,陈老70诞辰时,我送给他一副寿联“向阳坡上长劲苗,雷锋故事早知道”。也许人们一时看不明白什么意思,而知道内情的人也许会懂得其中的奥秘,就是肯定他是“宣传雷锋第一人”。陈广生是整理雷锋事迹材料最早的人之一。1960年7月,也就是雷锋人伍刚过半年的时候,团党委根据雷锋这个新兵的突出表现,决定树立雷锋为“节约标兵”。首长指派陈广生去调查,他整理出来雷锋事迹材料,题目叫“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材料”。从这个时候起,也就是从1960年的11月,他开始在雷锋身上下功夫。他似乎看到了雷锋的未来,看到了雷锋的美好前程。于是他也有了自己的关于雷锋的近期打算和长远目标,制定了一份较详细的写作提纲,并为之做不懈的甚至是终生的努力,终于完成了5万字的报告文学初稿,名字叫“向阳坡上长劲苗”。雷锋牺牲的当年,首先在《抚顺日报》连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个就是后来出版的《雷锋的故事》的雏形。而后在50多年中,他在不断地续写雷锋,先后出版了《伟大的战士》、《雷锋传》、《雷锋佚事》等10多种作品。

也是在2000年,张老70诞辰时,我也送给张老一副寿联“彩色倩影三乘八,黑白素照一九八,雷锋肖像二二二,永葆青春美年华”。这是记载和赞扬他一生为拍摄雷锋照片所做出的功绩和贡献。他一生给雷锋拍摄了222张照片,其中彩色的24张,黑白的198张。

2006年戴老去世时,我给戴老写了这样几句话“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去匆匆,心系雷锋,死而无憾,生而有功,只是差钱,就不差情”。以上几行文字是献给青年时匆匆来到辽阳接雷锋入伍,在晚年77岁时为了整理雷锋资料猝死在座椅上,又匆匆离去的戴老的。他怀着深情倾其一生所有出版了60万字的《回忆雷锋》一书,但没有收回成本,还差2万多元。

华东方(右)与陈广生(左)

作者华东方系国家一级作家,雷锋文化学者,辽宁省雷锋研究会顾问团主任,雷锋文化研究院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