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惨烈,合成氨价格腰斩!

 田守国 2023-04-23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近期全国各地合成氨的价格纷纷跌破2800元/吨,最低甚至达到了2600元/吨,较年初的高点下跌了1700元/吨左右,价格几乎腰斩,合成氨的价格为何大跌?后期价格走势如何?对尿素有何影响?

文章图片2

部分基层经销商并不了解合成氨,因此有必要先来科普一下:

大家都知道尿素的生产原料是煤炭和天然气,但首先产出的是合成氨,合成氨再同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反应,才能变成尿素,也就是说,合成氨才是尿素生产的真正“原料”,正如氮、磷、钾是复合肥的生产原料一样,而每吨尿素需要消耗的合成氨量大约在0.6吨左右。

文章图片3

合成氨可以作为商直接品对外销售(如生产磷酸一铵和二铵、己内酰胺、复合肥的氨化造粒、制冷剂等等),也可以用来生产尿素。之前有个“全国尿素看山东、山东尿素看鲁西”的说法,现在鲁西的合成氨主要用来生产己内酰胺了,尿素反而停产了,相信这有助于大家对合成氨中间商品属性的了解。

文章图片4

合成氨的中间商品性特点,决定了尿素生产企业可以根据经济性,在商品氨和尿素产量之间选择比例:合成氨价格高,就降低尿素产量,多卖液氨;反之,则多生产尿素,减少商品氨的销售。问题是生产尿素的企业必然有合成氨的生产装置,但合成氨的生产企业并不一定有生产尿素的装置,同时,所有的尿素生产装置配套的合成氨项目都有合成氨设计的盈余(项目设计时,会考虑到有部分商品氨的销售,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尿素),这就决定了合成氨的供应远比尿素更加“充足”。笔者多次提到的黑海粮食协议中,俄罗斯一直坚持实现合成氨出口同粮食出口协议相挂钩,也是因为合成氨不能完全转化为尿素的出口。

通过以上的科普,现在来分析国内合成氨价格大跌的原因:

一、国内因素

近年来,国内合成氨的产能快速扩张,主要是磷肥(湖北为主)、己内酰胺配套的合成氨项目,并不能转产尿素,一方面挤压了传统尿素生产企业的合成氨市场,一方面在磷肥等开工率下降的情况下,磷肥等配套合成氨的企业不得不对外销售更多的合成氨,合成氨相比于尿素,更加容易“过剩”。作为尿素输入省,湖北的合成氨价格领跌全国,带动了全国合成氨价格的大跳水。

二、国际因素

今年年初开始,国际天然气价格进入了持续下行通道,造成国际合成氨成本大幅下跌,合成氨装置开工率提高(注意,国际合成氨装置开工率提高一定是领先于尿素装置开工率提高的,国际合成氨价格大跌也一定是领先尿素价格大跌的),造成中国的合成氨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合成氨的过剩。

来看具体数据:中国今年前两个月出口合成氨10万吨,进口量不足6千吨;3月份,出口降到了2万吨,进口变成了5万吨。4、5月份这种情况仍将持续。

了解了合成氨大跌的原因,现在来分析合成氨后期价格的走势:

目前合成氨的价格已经跌破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部分合成氨生产企业开始停产或减产;有配套尿素装置的企业正在增加尿素产量、减少合成氨的供应;进口和国内的价格差距缩小,进口可能会下降,三个方面的因素会促进合成氨市场的再平衡,但短期价格跌势难止。后期合成氨价格的走势将取决于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但合成氨大概率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在分析了后期合成氨价格的走势后,再来看对尿素的影响:

按照当前的合成氨价格测算,对应的尿素价格在1800元/吨左右,说明笔者在去年12月30号给出的预测并不是忽悠,而是远见。

合成氨价格的大跌有利于增加尿素的供应,但按照上面的分析,并不能实现二者的无限转换,合成氨的供应过剩并不必然导致尿素的过剩,尿素价格的后期走势取决于尿素自身的供求关系,但也不能低估风险。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