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还有这样的年俗

 徐平的书屋 2023-04-23 发布于四川

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南北各地皆有,四川也不例外。然而,岁末年初,即过年期间吃粽子的习俗,并不普遍。有意思的是,成都市所辖的双流、新津、蒲江、邛崃、大邑、崇州、温江、都江堰等地,保持着这样的年俗。

制作与食用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这应是远古时期稻作农业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时所形成并流传下来的。粽,古作“糉”,用植物叶子裹糯米做成,因其形如棕榈叶心而呈角状,故又称“角黍”。晋·周处《风土记》:“以菰叶裹粘米,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 食粽子与楚国诗人屈原有关的说法,出现较晚。清《证俗文》:“粽,角黍也。晋·周处【风土记】'以菰裹粘米’,宗懔【荆楚岁时记】'夏至节日食粽’,二书并不言为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始言五月五日作粽投水。”

粽,南方读音与“中(去声)”同,故旧时一些地方利用“粽”字谐音来表达科举中式的美好愿望。明·冯梦龙《古今谭概·俗谶》:“锡邑呼'中’字如'粽’音,凡大试则亲友赠笔及定胜糕、米粽各一盒,祝曰'笔定糕粽’。” 笔定糕粽,意即“必定高中”。民国《思恩县志》:“元日,均以糕粽,取'高中’谐音。” 粽子的这些寓意,或也是民间食粽之风俗长久留存的原因之一。

很多地方,粽子为平常之食物。清《金陵琐志》:“采芦叶裹糯米为三角形,或杂以红豆,或杂以腊肉,谓之粽。粽,角黍也,是不独端阳食之矣。” 以稻作为主要农事的南方诸省,一年四季食粽,是为饮食习惯。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还有着一些特别的风俗。民国《清稗类钞》:“桂边以大粽遣嫁。广西边境有邻近越南之各土州,凡嫁女之家必有大粽二,送往男家。粽之长可一丈,径一尺,重百余斤。制粽之法:先用竹片织一大笠,其长阔如上所述,四围束芭蕉叶,然后以糯米实之馅,以鸡鸭猪羊等肉为之,包裹完固即置炭火中煨至数日始熟。”

南方沿海的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古来即有岁末或至日食用粽子的风俗。旧时文献对此有些记载。清道光《南宁府志》:“除夕,换桃符,具牲馔,祭祖先。夜子时接灶。是夕,放爆竹,裹粽子,聚饮,燃灯送曙,谓之守岁。” 清道光《钦州志》:“冬至日,曰长至节,官绅朝贺,乡人宰牲,裹粽,祀祖先,名曰食冬。” 清《江南催耕课稻编》:“【闽中记】云:闽人以糯稻酿酒,其余揉粉,岁时以为团粽粿糕之属。” 时至今日,这些地方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俗。

蜀中多地,早在数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就种植水稻,食用粽子的历史应该也很久远;端午节包粽子,更是蜀中各地一直沿袭的旧俗。“粽子”之称,就来自蜀地方言。清《广续方言》:“粽,音总,蜀人作去声,呼'粽子’。” 前面说到,成都的一些地方有岁时食用粽子的习俗,这样的局部区域里特定习俗的形成,应该有其历史原因。

元末明初与明末清初,四川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移民运动对四川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影响很大。四川各地所形成的并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大多是由明清时期移民带入并固化下来的。有理由认为,川西一些地方岁时食粽之习俗的形成也是如此,即这样的风俗的形成与南方几省移民的迁入、聚居有关。平畴沃土,水流充沛,邻近府城成都的双流、新津、蒲江、邛崃、大邑、崇州、温江、都江堰等地,水田居多,稻谷为主要农作物。移民们或捷足先登,或辗转几地,先后来到川西平原。一些移民将其原居地过年吃粽子的风俗带了过来,相互影响之中,这样的年俗渐渐地被新居地民众普遍接受和喜爱。清中期及以后,川西平原里的稻谷种类也渐渐增多,其中就有红糯谷、白糯谷、江西糯、猪油糯等多种糯谷。食材的丰足,对于移民后裔群体性地保持祖居地的食作习惯提供了可能。

进入腊月,乡民们就开始准备材料和制做粽子了。尽管现在城乡各地市场上都有现成的粽子售卖,但相当多的人家仍是自己动手制做。在他们看来,制做粽子的过程为年节中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自家制做的粽子用来馈赠亲友,更是一种情真意挚的表达。腊月伊始至除夕日这段期间,乡镇市场上总能见到一些农人,出售自己采集的粽叶和自己划出的竹丝。川西地区常用的粽叶为箬竹叶,这种叶子,颜色碧绿、叶片结实且大小均匀,包出的粽子煮熟或蒸熟后,自带清香。市场上还能看到摆卖着的竹笋壳,那也是用来包粽子的。竹丝,当地人称“篾丝”,采用新鲜的长节慈竹用刀划劈而成,纤柔细长韧性好。用篾丝捆扎粽子,其法可谓是传统地道。

年粽,花样与味型多种多样,纯糯米粽子外,还有包裹其他食材的,如腊肉粽、赤豆粽、豆沙粽等,有咸有甜,其中拌有花椒和食盐的椒盐粽子极具本土特色。春节几日里,或蒸或煮,或将熟粽子在柴火中煨烤,满屋里粽香扑鼻,全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

很明显,在这些岁时吃粽子的地方,粽子已然成为了年节中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不可或缺。粽子与“年味”联系在了一起,一方风俗也就延续了下来。

★ 新书《巴蜀风土杂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