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羊宫里的铜羊

 徐平的书屋 2023-04-23 发布于四川

历史悠久的成都青羊宫,为著名的道教圣地,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此觅迹寻踪、焚香礼拜,有意思的是,总有一些来者会去恣摸三清殿前的两尊铜羊,欣欣然也。

三清殿前的两尊铜羊,非同寻常;来此一摸,自然也有说法。

青羊宫所在地初名青羊肆,后设道观而称青羊观,唐时始称青羊宫,传说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来此。《蜀本记》:“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今为青羊观是也。” 后来的很多文献都有相关记载。明·何宇度《益部谈资》:“青羊宫在城西南,竹树青葱,殿宇弘丽,会宴多往焉。昔老聃谓关令尹喜曰:'候于青羊肆相寻。’即此地。”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青羊宫“有青铜铸成羊,其大如麋。岁二月二十有五日,四方来集,以为老君与喜相遇日也。” 曹学佺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万历三十七年(1609)曾入川为官,根据他的记载,至迟明万历时青羊宫内已有铜羊。

历经各朝,几毁几建,青羊宫于明初与清初时分别进行了重建。明天启《成都府志》:“青羊宫,府治西南一十里。……本朝蜀府重建。” 清康熙《成都府志》:“青羊宫,府治西南十里。……明蜀府重修,贼毁。康熙七年,巡抚张德地捐俸建。” 现在能看到的青羊宫里的主体建筑,大多为清康熙及以后时期先后修建的。兵燹战乱中,文物极易遭受损失,铜羊亦在所难免。清同治《重修成都县志》:“铜羊,在青羊宫内,高二尺余,长三尺。旧有铜羊,明末献贼之乱失去。” 清康熙时期,青羊宫内还曾放置有石羊。清·王士祯《秦蜀驿程后记》:“……至青羊宫,后殿有石羊,形制古朴。旧有铜羊一。予壬子在蜀犹及见之,久为人盗去。” 王士祯,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清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为官期间,王士祯先后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与三十五年(1696)来成都。清康熙十一年,即壬子年。

旧时的铜羊也好,石羊也罢,终归都不见了。后来,青羊宫迎来了新的铜羊。清嘉庆《四川通志》:“铜羊在成都南郭外青羊宫,羊约高二尺许,制极古雅,座刻'藏梅阁珍玩’五字。……铜羊系遂宁张相国所施,购自燕市。羊只一角在顶,似角,端而虚其中,旁有窍,座镌'藏梅阁珍玩’五字,制作甚古,摩挲有光。” 清同治《重修成都县志》中也有相关记载:“国朝雍正元年,遂宁张文端公鹏翮于京师肆中,见有青铜兽类似青羊宫旧物,因市归,仍置青羊宫内以补其迹,上有隶书'藏梅阁珍玩’五字。” 根据上面的记载可知,清雍正元年(1723),青羊宫补添铜羊一尊。

张鹏翮,四川遂宁人,号信阳子,清康熙年间曾在多地担任高官,后于清雍正元年(1723)升任文华殿大学士,因而有张相国之称。张鹏翮卒谥“文端”,故又被尊称为张文端公。张鹏翮在京城古玩市场上发现一疑似成都青羊宫旧物的独角铜羊,遂购得并赠送给了青羊宫。该铜羊底座左侧有铭文:“成都青羊宫旧有铜羊,兵燹失去。今北京市人得此铜羊,未知铸于何年。雍正元年九月十五日自京移于成都青羊宫,以补老子遗迹。” 底座正前方另有落款“信阳子题”的诗句:“京师市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如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

▲ 独角铜羊底座左侧的铭文

张鹏翮所赠之铜羊,模样奇特,被认为是十二生肖中各种动物形貌集于一体的灵瑞之兽。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仔细看去,确实如此。因其罕见,该铜羊于青羊宫落座伊始,就被认为具有医病去疾、强筋健骨之神力,四方民众,特别是那些三病四痛者,趋之若鹜,争相观看,摩挲不止。该铜羊神奇有灵,清乾隆进士、著名诗人张问陶曾作诗《青羊宫》云:“石坛风乱礼寒星,仿佛云车槛外停。常为吾家神故物,铜羊一角瘦通灵。” 张问陶,号船山,系张鹏翮之玄孙,他在诗后注:“铜羊为先文端故物,自京移归,施于青羊宫,今甚灵异。

清乾隆年间四川学政吴省钦撰有《白华前稿》一书,书中所辑录的《青羊宫观铜羊》诗中写道:“青羊宫左羊帖伏,十指扪摩滑如縠[ hú ]。……流闻疴痒关剥肤,恣摸羊头及羊腹。手所乍到痛辄蠲[ juān ],医院铜人效同速。” 吴省钦,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考取进士,随后赴任四川学政。从他诗中所写可知,当时的铜羊被扪摩成“滑如縠”。縠,皱纱,古时亦指精细的织物。人们根据自身病痛选择性地恣摸铜羊身体某一部位,便能“痛辄蠲”。蠲,意即免除、减免。吴省钦的诗中还提到摸铜羊与古医中的摸铜人有相同之效。显然,当时对此深信不疑者大有人在。

至少在清乾隆时期,青羊宫里“摸铜羊”已经成为一种民间活动,或者说形成了一种风俗。清乾隆年间举人张问安《亥白诗草·游草堂后复行青羊宫厯二仙庵归饮庚堂斋中书事》诗中写道:“神羊崭然见头角,辇自都下由先公。祈祷能使腰脚健,人来个个摩青铜。” 张问安也是蜀中著名诗人,时与其弟张问陶并称“二雄”。

自古以来,青羊宫一直是热闹之处,至清康雍乾时期,这里更是府城居民经常来往的场所,道教节日赛会自不待说,出南门游览浣花溪时这里也是来往者经停或逗留之地。早春时节,这里还会举办大型的交易会,各路来人蜂拥而至。清嘉庆《华阳县志》:二月“十五日鬻农具、蚕器于青羊宫四天。” 来青羊宫,当然有不少人是要去摸铜羊的。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羊宫里仅一尊铜羊,即张鹏翮赠送的独角铜羊。直到清道光年间,宫内才另配一尊双角铜羊。关于这一尊双角铜羊的来历,要从早年成都县的张柯氏说起。张柯氏,慈和善良,青羊宫一直为她的心灵寄托之处,操持家务之余,她总是在青羊宫内忙着,或烧香供奉,或读经听经,或帮着做些杂事。见宫内仅一尊铜羊,张柯氏便萌发出另配成双的想法。张柯氏与家人省吃俭用,积攒了些银两,遂请宫中道士联系匠师设计铸造了一尊双角铜羊。这尊双角铜羊,大小与独角铜羊相仿,其底座右侧刻有铭文:“大清道光九年,岁次己丑,四川成邑信女张柯氏率子万福、孙俊配造青羊供俸。滇省匠师陈文炳、顾体仁造。” 自清雍正元年(1723)算起,百年之后的清道光九年(1829),青羊宫里有了两尊铜羊。

两尊铜羊,放置在殿堂前,保持了宫观建筑之庄严稳重、和谐对称的古典风格,亦补青羊宫“老子遗迹”。每一位来到青羊宫的客人都会立刻被两尊铜羊所吸引而欲摸不止。初来咋到尚存疑问者,也能很快知其所以然。摸铜羊的风俗代代延续了下来。至清末民国时期,摸铜羊的活动广为人知,求者众多。民国时期成都著名文人刘师亮《成都青羊宫花市竹枝词》云:“闻说铜羊独出奇,摸能治病祛巫医。求男更有新方法,热手摸他冷肚皮。

▲ 存放在文物陈列室的独角铜羊

▲ 存放在文物陈列室的双角铜羊

毕竟是宫内旧物,也是“镇宫之宝”,传世的两尊铜羊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本世纪早期,这两尊铜羊被收藏入库,后存放于宫中的道教文物陈列室中。现放置在三清殿前的两尊铜羊,为原样放大、精工仿制的铜羊。

时至今日,摸铜羊之风俗依然盛行。善男信女之外,游客中前来抚摸者亦有不少。常年被人摩挲,殿前两尊铜羊身体上的很多部位金光闪闪,其五官与四肢关节等突出部位铮亮耀眼。时光荏苒,岁月悠悠,青羊宫里铜羊的故事无疑还将续写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