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眼头条】从大众心理切入,发现“爆款”新趋势

 吾家小儿女 2023-04-23 发布于上海

韩剧《黑暗荣耀》第二部上线仅三天就登上Netflix全球收视榜首,该剧是一个大女主的复仇题材,内容涉及了校园暴力、财阀和贫民阶级等社会议题。《黑暗荣耀》也是继2021年的《鱿鱼游戏》爆火之后的最热韩剧,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也获得广泛的讨论热度。截至4月6日的数据显示,第一、二季的《黑暗荣耀》分别在豆瓣获得8.99.1的高分,实现了热度和口碑双爆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黑暗荣耀》的成功不是偶然,韩国的影视行业所讨论的社会话题一直在迭代,从而引发观众对现实社会议题的思考。他们前有改变韩国法律的电影《熔炉》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后有讲述阶级差异的电影《寄生虫》取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获得了全球认可。

相比而言,国内在这方面的速度发展缓慢,国情不同是最大的原因。另一方面,国内的爆款剧和韩剧相同的元素是,不缺少社会话题的讨论,甚至通过观众的反馈,得以窥见大众社会情绪的变化。作为业内人士,不能不考虑社会思潮的语境,准确把握公众关注点的变化很重要。

电视剧鹰眼想探讨的问题是,在“爆款”作品背后,折射了什么样的大众心理?“爆款”背后的社会情绪,是短期思潮还是长期思潮?

“大女主”神话

激发女性独立意识的共鸣

爆款作品层出不穷的背后,是观察大众心理的晴雨表。根据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理论,他按照人的需求层次进行排序,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划分为五大类,分别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如果以《延禧攻略》《风吹半夏》、电影《爱情神话》为例,可以发现这些作品的共通点,正是满足了一些群体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自我实现”需求。

以2018年的《延禧攻略》具体分析。该剧塑造了一个有仇必报、双倍奉还的女主,打破了过去我们对傻白甜女主的刻板印象,让观众看得解气过瘾,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证明自我成就的安慰。同时也折射了一些群体在职场竞争中“有野心不敢当面说”的心理,以及“利益大于一切”的普遍认知。

 如果《延禧攻略》是浅层的自我实现需求,那么《风吹半夏》《爱情神话》是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更进一步提高了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作品。过去的影视作品中,女人把事业做起来,要么是感情中受了伤,要么经历了重大变故。所谓情场失意,事业才得意。而《风吹半夏》扭转了女性形象的局限性,改变了我们对女性创业故事的认知。女主许半夏“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怎么搞钱“的情节在剧中无时无刻体现,也契合了当下女性越来越爱看女性搞事业故事的趋势。这些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奋勇拼搏的创业者,或是比起爱情更爱搞事业的女性,她们喜欢把野心写在脸上的女主角,而不再是以前琼瑶式软弱的女主、缺乏女性主体性的故事。

电影《爱情神话》刻画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中年女性角色,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比如女性在两性关系中采取主动的姿态、对出轨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甚至三位女性面对同一个男性对象时,没有三个女人抢一个男人的狗血戏,而是成为了唠家常的闺蜜。在过去的婚恋题材作品中,女性角色几乎都是传统的“三从四德”和“温良恭俭”,而《爱情神话》这种耳目一新的女性塑造,收获了观众的好感,也推进了女性主义的崛起。

“英雄”崇拜

用“超级英雄片模式”治愈现实焦虑

自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以来,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受到市场欢迎,后续《少年的你》《狂飙》等作品无一不引起热烈反响。这几部优秀作品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现实题材反思现实问题,探讨了医疗改革制度、校园暴力、扫黑除恶等话题,承载了更为深刻的社会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人民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换句话说,中国的三大民生问题——教育、医疗、住房,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引发情绪冲击。

由此可见,电影《我不是药神》是对中国医疗体制问题的展示,挖掘了“每个人都有可能生病”、“看病买药困难”的痛点。

健康是每个人都关心的切实问题,《我不是药神》寄托了观众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期盼,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观众的健康焦虑。

另一方面,社会题材类作品能够引起关注与认同,还有主角以超级英雄的原型,治愈了观众对安全需求的焦虑,比如《少年的你》男主角以个人浪漫式的英雄主义情怀保护女主的安全;《狂飙》通过男主角安欣横跨20年的时间长度,进行扫黑除恶的揭露,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的斗争历程。

今年的爆款剧代表无疑是《狂飙》,它把扫黑剧拍出了新意,呈现了少见的反派人物高启强。在一篇访谈中,导演表示自己讲的不是一个表面单纯的警匪故事,而是希望能从中勾勒时代的面貌。在时代背景的塑造上,让观众身临其境——社会生态、权力架构、基层政治生态等。这些社会景观的刻画,让观众感受到京海这座虚拟二线城市20年的巨大变化,让观众置身其中感受社会变迁的鲜活,与现实产生了互通,相信这就是我们身边会发生的事情。

因此,这些社会题材类作品的出现,加强了与时代、与大众之间的联系,提醒我们,艺术创作需要将内容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将镜头转向观众熟悉的社会热点,才更容易引起共振效果。

结语

爆款之所以能成为爆款,往往切中了普通人在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难题,是一把开启大众社会情绪的钥匙。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谱写具有有时代意义、有烟火气的内容,永远更容易引发大众的共鸣。以及未来“爆款”的出现,必定包含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拓宽影视创作的社会话题,它们可能是生存观念的碰撞、婚姻观念的碰撞、社会阶层的流动、代际差异等。

然而,当影视作品加入社会话题以后,每个人都能在社交媒体上快速获得反馈。越来越多的观众,希望从影视作品中看到新的时代表达。但是,剧集的情节涉及社会话题的讨论发酵后,以热搜形式被更多人认知。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促进从业者更进步、善于摸索观众的喜好;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从业者的焦虑,容易经过衡量多方利益后,失去了表达的初心。这是一道双刃剑,考验从业者在当下的时代命题中,如何把握故事与观众的距离。爆款不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而是引领观众,成为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对影视行业未来的期盼。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盘点 | 金牌导演的38部储备片单
【二】微短剧,风口之后,如何爬坡
【三】悬疑题材影视作品拉片小结·幕后主创篇
【四】专访《骑着鱼的猫》总制片人潘嬿茜:内容只有好坏,不分大小
【五】拓展分账剧题材边界,《蝶影》何以成为开年首部优质谍战剧?




商务合作
15901785627(微信同步)

影视项目找编剧/编剧寻求项目请联系
微信ID:youcan_youcan

原创内容如需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发送“转载”知悉开白规则

长期招聘:兼职记者
有意请联系微信youcanyouc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