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35岁之前,我坚定认为,爱好读书跟爱好打游戏没本质区别

 游刃职场有余姐 2023-04-23 发布于上海

第2步:将我设为星标

咨询|求职面试、职业发展

专栏|应届生求职

有求职面试、职业规划及发展相关问题和困惑,欢迎添加个人微信,了解咨询服务及专栏产品。

已经特别久没有聊过任何跟读书相关的话题了。

趁着世界读书日的热度,再来说说读书这件事。

熟悉我的人,很多都知道,我算得上是一个书虫了,每年35到55本书的阅读量,还是有的。

但平心而论,读这些书,完全说不上是自律起作用,或者是说自己有多么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然后为了完成目标去读书。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我读,只是因为喜欢,一看到书就满心欢喜,所以特别能共情陶渊明的那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所以,很久以来,看到别人大力夸赞读书的种种好处,我都难免怀疑:

不过都是爱好,而你的爱好恰好是读书,但也没必要就觉得读书这个爱好特别崇高吧?

但随着年龄渐长,大家都开始讨论35岁中年危机时,我才越来越意识到:

或许会有人因读书政治正确而跟风,但那些真正读了很多书、又不断在说读书好处的人,一定是自己从中获得了诸多好处。

来自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01

大量阅读建立起来的判断力,筑起了你的人生底座

以前读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对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刻:

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读的时候印象深刻,是因为意识到,被查理·芒格这么聪明和智慧的一个人看得如此重要的一句话,一定很值得琢磨并践行;

但另一方面,我始终有些困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来自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不少人应该还记得,七八年前,有一类叫作P2P的理财产品特别火,动辄10%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率,看起来就像是存款,没有任何波动风险,很多人前期也确实赚了钱。

我当时关注了一个分享小白理财经验的大V,她极力推荐各种P2P平台,即便后来已经有一些小平台开始暴雷,她还信誓旦旦地说,那些更知名的平台一定没问题。

虽然我觉得她分享的个人成长、攒钱的经历特别励志,也经常从她的分享中汲取能量;

但结合我看过的零零总总的理财类书籍、商业财经类书籍,我还是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一点:

这种根本就算不得正规主流理财类别的产品,加之这么高的年化收益率,其实风险特别高。

虽然我也试了水,但自始至终,只投了5000块进去,后来看到风声不对,把本金取出来,几百块的利息放在里面见证历史。

后来,就真的见证历史了。

来自电视剧《欢乐颂》

难以想象,如果缺乏判断力,在一个你很信任的大V反复说自己把多少身家都买了什么产品、赚了多少钱的情况下,一个人会不会头脑发热,一把梭哈。

天天看到的社会新闻、甚至一些明目张胆的广告,更是让我相信,还有无数可以把普通人原本就不多的财富瞬间归零的东西存在,一不小心就可能碰上。

我们人生中,会伤筋动骨的大风险,除了财务,还有家庭、健康。

虽然相对财务风险来说,这两者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因素,但其中的识人、自我了解,选择、应对、对常识和伪科学的辨别,等等,无一不与判断力相关。

通过大量阅读建立起来的良好判断力,“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然后永远不要去碰这些东西,或者提前防患于未然,就可以帮助我们筑起人生最牢固的底座,让人生不至于太惨。

来自电视剧《欢乐颂》

02

大量阅读培养的学习力,让你不惧怕面对任何问题

我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难题,本质上,都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储备、同时还不能快速准确地获得和理解相关知识和信息造成的。

比如说,一名刚毕业的应届生要找工作,他不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因为不了解一般的应聘流程知识;

他也不知道可以去哪些地方看到招聘信息,因为不了解求职渠道;

他去网上搜应届生求职、面试的技巧,发现有海量的各种信息,看几篇就觉得枯燥无聊看不下去了,这是因为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相关内容。

加之应届生求职竞争确实激烈,投递很多简历没什么面试、面试也没下文的情况很常见,自然就会觉得应届生找工作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

来自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但如果在那之前,有过非常多这样的经历:

为了搞清楚一件事,搜了大几十本相关的书籍,还有很多网上搜集来的各种形式的资料,然后集中突击主题学习,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理解,确定下一步的行动。

把这样的能力,迁移到自己找工作这件事上来,体验和感受,以及最终的结果,一定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这对在职的人、对寻求职业转型、遭遇职业瓶颈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理。

几乎绝大多数的人,就卡在搜集相关资料,并阅读、理解这一步上了。

这样的学习能力和要求,对于一个平均一周就能读完一本书的人来说,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学习能力本身,也是一项需要学习和强化的能力,而自己看书自学,就是一种最好的训练方法。

来自电影《年轻气盛》

03

大量阅读让人看到世界的多元,用更丰富的触觉和感官与它互动

其实,在书籍的世界里,一直牢牢占据重要地位的,是以名家、名著为代表的文学类作品,尤其是小说。

看看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以及历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知道了。

不知道你会不会好奇:

明明是那些教知识、教技巧的书,可以让我们通过提升认知、技能,在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处理上,更加得心应手,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为什么,如果存在书籍鄙视链的话,在鄙视链顶端的,恰恰是我们乍一看起来,没什么用的文学类书籍?

来自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白先勇先生在《白先勇细说红楼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文学写什么呢?写一个人求道提升,讲他的目标求道,讲这一生多么地艰难,往往很多人没有求到,在半路已经失败。不管是爱情也好,理想也好,各种的失败,我想,文学写的就是这些。《红楼梦》写的也是这些。

我觉得这段话,就可以很大部分地解释上面的问题。

佛学说,世事无常;

俗语说,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生经验告诉我们说,在理性之外,还有更多无法解释、不能预测的东西在。

在感受到自己渺小、无力的时刻,就是这些文学底蕴之光,照亮和温暖自己的时刻;

在俗世之外、感受到全然喜悦的时刻,也是文学底蕴之光,与我们相互辉映的时刻:

春天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河边一排嫩柳,倒影随着河面微微荡漾,你脑海里浮现出不知道什么时候记下的一句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游刃职场有余姐

求职面试·职业发展·个人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