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省为何拥有大量大陆地名,原来出自这位建筑师之手

 倦鸟依林 2023-04-23 发布于山西
2022-08-13 13:13·愚鉴历史

近日,山东刀削面,东北饺子相继火上热搜,不少台湾同胞前去找寻那许久不见的家乡味道,更有甚者跨越南北只为品尝一碗柳州螺蛳粉,螺蛳粉的历史不过40年,却承载了超越40年的感情,牵动了离家几十载老者的心,陌生的食物中饱含着老者思乡的愁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味觉不会骗人,失散的孩子终会回家”。如今隔海相望,除了用食物承载感情,台湾人民也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寄托自己浓重的思乡之情——地名。

台湾山东饺子和山西刀削面火上热搜

当你仔细查看台湾地图就会发现,中山路、南京路、重庆北路、绍兴社区……中国大陆各省份的地名随处可见,人们不经意间脚踩的土地都是熟悉的城市路名,也有可能在此遇到自己的家乡。

台湾部分街道地图

仅仅一个台北你就能看到一个浓缩的中国地图:北有黑龙江,南有福州泉州,西有西宁西藏,东有青岛杭州。这些路、地名不仅仅是名称相同,所处方位也大致相同。此外,台北的许多主干道,比如民族、民权、民生、忠孝、仁爱等,这些名称也都是大陆人从小就非常熟悉的。而放大整个台湾地图,大陆地名更是星罗密布,它浓缩的是整个中国的印迹。不同于其他国家地区,只要你熟记中国地图,去台湾就不会迷路。那么台湾街道的命名又从何而来,有怎样的寓意呢?镜头要拉回到一战结束。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举国沸腾。此时,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已有50年之久。即便只有清代治理台湾的四分之一,但是,日本在台湾留下的烙印,却是非常深刻难以磨灭,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名。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日本统治时期受日本文化影响改名的城市最知名的就是高雄。原本高雄名为“打狗”,因为发音近似于日语的高雄(takao),因此改为高雄;此外,大家熟悉的松山,源自于爱媛县松山市,板桥则来自于东京都板桥区;台北年轻人最爱去的西门町,其名字也源于日本,类似的还有屏东,清水,竹田等,都沿用到今天。而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地名都弥漫着浓郁的日本气息。为此,1945年11月17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即发布“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强调各县市街道名称需弘扬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并符合当地情况。1946年,国民政府任命在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民政处营建局任职郑定邦为设计师,承担为台北的街道规划命名的重任。

受日本文化影响的台湾日南车站

城市的命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座城市的名称关乎家国情怀,文化认同,政治立场,蕴含了中国人千年的厚重历史,也寄托了人们对家乡的深切祝福。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能够弘扬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并得到百姓一致认同的名称,成为摆在郑定邦眼前的一道难题。他苦苦思索,却难找到一个理想答案。

有传闻说他在洪武移民的故事中找到了答案。洪武移民,史称“明初大移民”, 那时战争初定,中原土地荒芜、人口稀少,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重新建立起社会秩序,洪武帝下令将富庶的山西省移民全国。山西人为了铭记家乡便约定以山西的地名来命名新家园。比如北京的大同营、山西营、孝义营等村庄,这都是山西人迁移留下的证据。名字,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地名,则是人们寄托情感的最佳方式。岁月无情如流水,却没有洗刷中国人对于故乡的思念,每一处地名都饱含深情。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若干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在黄淮地区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山西人以槐思乡,代代相传,以地名为标识,铭记自己的血脉,牢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成为中国人思乡怀乡的典范,影响着后世的地名变迁,文化交流。

明初大移民

也有人说郑定邦的灵感来自上海在上海,南北向的马路,常以中国省区来命名,比如西藏路、贵州路、四川路等;东西向的道路,则多用中国城市来命名,比如北京路、南京路、天津路等。1863年,上海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在上海道路正式命名会议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提出,将中国的行政省和城市地名作为上海租界道路的专名,后来这种命名方式就落实并沿用至今。

上海地名

郑定邦依照上海街道的命名方法,对台北的街道名称进行规划设计。他将当时的中国地图覆盖在台北街道图上,把中国地图上的地名,依照东西南北的方位逐条画在台北的街道上。他将几条主干道赋予政治含义和道德含义,比如以国父孙中山为名的中山路,以及用三民主义命名的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其余街道均按照中国地图方位进行命名,南北走向的道路以大陆省份命名,比如宁夏路、陕西路、浙江路等;东西走向的道路则以大陆城市命名,如南京路、北京路、长沙路等。通过这种方式,他把祖国对台湾的爱铭刻在这片土地之上,把台湾对祖国的思念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如今郑定邦的命名方案来源尚有争议,但不论郑定邦的灵感因何而来,其传承中华文化的心是不变的,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血脉是不断的。

苏轼在《临江仙》中说到:“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无论是何身份,中国人总怀抱着一种落叶归根的思想。时至今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也许郑定邦深知台湾回归故乡之难,路途之远,因此选择这种命名方式。他是在告诉老一辈同胞,台湾从未离开家,因为它的脚下满是中国。而无论你来自祖国哪里,无论你身在台湾何处,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让我们一起祈祷台湾早日归家。

关于台湾引用大陆路名,你有什么想法呢?你觉得是否需要改名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更多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