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明君陨落:淝水之战中占尽优势,苻坚率领的前秦军因何战败?

 四地闲夫 2023-04-23 发布于山东

作为前秦君主,苻坚也算是十六国中难得一见的明君,只是无奈生在了无人问津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实际上,苻坚在位期间的功绩相当出色,他的许多事迹,诸如抑制地方豪强,兴修水利,救济贫民,建设文教等,都与那些名留青史的帝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一代明君陨落:淝水之战中占尽优势,苻坚率领的前秦军因何战败?

苻坚

苻坚本是氐族的统治者,却毫无顾忌地重用极有才能的汉族大将王猛,这在如今看来稀松平常,可是在当时那个民族之间彼此仇视的时代背景下,对异族人民采取怀柔政策实属难得。苻坚不仅没有被封建社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偏见束缚,反而兼济天下,知人善用,倡导平等,不得不承认,这一举动着实有着过人之处。

苻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四处征战,在那个分裂割据的时代,前秦政权一度统一了北方,国力之强盛自不必多言。无奈恰在巅峰之时,常胜将军苻坚却遭遇了滑铁卢,淝水之战一役过后,异族反叛,政权重建,前秦本身并不稳定的统治基础开始分崩离析,此后便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淝水之战的失败无疑是前秦的转折点,这场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双方兵力相差将近十倍,可是原本视东晋为囊中之物的苻坚最终却一手葬送了自己的天下。前秦由盛转衰,反倒为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做了嫁衣。

一代明君陨落:淝水之战中占尽优势,苻坚率领的前秦军因何战败?

淝水之战

统治基础薄弱

前秦的疆域扩张是从苻坚登基为帝之后开始的,此后苻坚逐个击破,武力迫使北方地区的政权归顺于前秦,直至统一北方。苻坚是一个武断的理想主义者,他不顾族人反对,一意孤行,对收服的民族政权普遍采取'仁政',试图让战败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统治。苻坚的做法显然有违常理,也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对所谓统一北方的政治局面产生了误判,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西燕政权的皇族慕容氏。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由此可见,那些被苻坚纳入麾下的民族政权并不忠心,复国愿望非常强烈。

当时的反叛势力以羌族首领姚苌和慕容氏慕容垂为首,苻坚对这两人不但没有防范他们的造反之心,反而对他们信任有加。在苻坚下令攻打东晋时,大多数臣子皆是劝解,唯有意图复国的几人对这个决定大加支持,其狼子野心显而易见。另一方面,苻坚对其他民族政权的怀柔政策甚至已经到了极端的地步,氐族贵族与外族人发生矛盾时,苻坚总是习惯性地偏向异族,这引起了氐族贵族阶级的强烈不满。

一代明君陨落:淝水之战中占尽优势,苻坚率领的前秦军因何战败?

淝水之战图画

苻坚上位本就被人诟病,他谋害了前任皇帝苻生才得到了皇位,这在前秦封建贵族看来,他这个皇帝并非'正统',对他也有排斥之心。在淝水之战开战前,苻坚最信任的大将王猛已经去世,苻坚也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淝水之战后,苻坚的不得人心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一个统一北方的大国来说,仅仅因为一场战役的失败,就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土崩瓦解,这在历史上非常少见。前秦本身作为一个新兴政权,内部还未整合完成,便贸然进攻东晋,本就存在着隐患。巩固统治是历代帝王在位期间的永久命题,苻坚却操之过急,又对现实状况做了错误估计,这才导致了前秦的最终覆灭。

双方实际兵力

许多资料称,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达到了八十余万,而东晋兵力却不足十万,实际上这只是笼统的说法。前秦的八十余万人是举国之力,前秦作为北方泱泱大国,领土面积自然不必多说,所以他的兵力实际上分散在四面八方,大致可分为巴蜀、幽冀、凉州和关中四个地区。四处兵力与主战场的距离各不相同,兵力聚集也有着时间差。苻坚作为主将,也只是率领了一部分兵力,其余兵力则分散在苻融和慕容垂等前锋将领的手中,因此在淮南战场参与作战的兵力大致只有二十五万人左右,与所谓的八十余万相差甚远。

一代明君陨落:淝水之战中占尽优势,苻坚率领的前秦军因何战败?

反观东晋军队,他们的兵力实际也不止八万,八万指的是东晋将领谢玄带领的八万北府军,当时东晋将领桓冲还率领了十万荆州军驻守在长江上游流域,所以说决战战场参与的兵力只有东晋的八万人和前秦的二十五人。

战术部署

苻坚的兵力部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模仿当年西晋灭东吴的战术,西线巴蜀地区的水师沿长江一路向东,中线襄阳地区的兵力则一路向南,最终的战场位于江淮之间。此番战略确实可行,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前秦能够占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的基础上。

一代明君陨落:淝水之战中占尽优势,苻坚率领的前秦军因何战败?

荆州是前秦巴蜀水师东进的必经之路,东晋在江汉地区的防守皆依附于荆州。据《桓冲桓伊传》记载:'自中兴以来,荆州所镇,随宜回转。'可见,荆州一旦被前秦军队攻下,东晋将彻底失去荫蔽,完全暴露在前秦的攻击范围内。可是,苻坚却判断失误,他虽攻下了襄阳,却丢了荆州,也就未能抢得先机,从而给东晋反击留下了余地。

苻坚的用兵之道与他对待异族人一样,都过于仁慈,又极富理想主义色彩。前秦对东晋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只要不出现严重的战术失误,取胜基本十拿九稳。可是,苻坚过分推崇怀柔政策,妄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刚一开始就派大臣朱序前往东晋劝降,不想却掉进了晋军的陷阱。

一代明君陨落:淝水之战中占尽优势,苻坚率领的前秦军因何战败?

前秦军队原本驻守在淝水西岸,东晋在谈判时提出让前秦军队退避三舍,让出战场,结果这一无理要求竟然得到了苻坚的首肯。这正好顺了东晋的意,于是东晋并没有选择与前秦就地决战,而是利用了水路的隐蔽性优势,派八千精锐士兵去偷袭。前秦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军心大乱,而后续东晋军队不断加大攻势,战争开始不久前秦军队便溃不成军。

一代明君陨落:淝水之战中占尽优势,苻坚率领的前秦军因何战败?

淝水之战形势

结语

正所谓骄兵必败,苻坚崛起太快,野心与自信心不断膨胀,可他却不具备与之相配的能力,淝水之战的悲剧便在于此。苻坚的理智本就被傲气影响,加之他又是一个自以为是的理想主义者,最后只能把一手好牌打烂。

————END————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桓冲桓伊传》

《晋书》

《东晋门阀政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