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博士的健身之路

 原来如此nu 2023-04-23 发布于陕西

坦率地说,如今我的主要工作已经不是炒股,而是做自媒体。

在我自己的内心,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没有再试图靠着炒股实现自己人生最大价值。根据我自身的特点,我把自媒体,作为未来自己长期的一份工作。

然而,做自媒体谈何容易?竞争激烈,百花齐放,加之我性格过于强势,不太懂讨好粉丝,导致我的粉丝数量,过去长达4年几乎无任何增长。

因此,我的自媒体规模,长期处于同类自媒体里中等稍偏上的级别,收入在同类自媒体里,也仅仅是中等。养家糊口是可以的,但若是比起那些年入百万以上甚至几百万、超千万的自媒体,差得太多,几乎遥不可及。

可能,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必须做到头部,才能拥有超出群辈的收益吧。而想跻身头部,的确太难太难……

我曾经为此略感焦虑,但渐渐的也就淡然了,一切顺其自然,人到中年,即使对命运不服,就能怎样?不如平淡以对,能到什么状态,就到什么状态吧。

做自媒体还有一个烦恼,是每天输出内容,渐渐地,真的时常不知道写啥。

要写出读者喜欢看、同时又不落俗套,并且还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余觉得写得不错的文章,真的是太难了。

今天这个周末,我再次感到实在无题材可写,写股市么?可股市昨天刚刚闪了一下腰,就算写点激励人心的心灵鸡汤,多写两篇也就没话可说了。搜肠刮肚,我想,不如写一写这些年来,我所见过面、长期在成都本市生活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股市高手。

什么徐舵主,章盟主之类,咱也不认识。

我打算写五个人:陶博士、守望高新、我师父职业炒手、张飞、软索索。

今天先写第一个:陶博士。

陶博士和我其实是湖南老乡,并且都是出生湖南,但成年后多数时间生活在成都这个温柔乡的“异乡客”。

但除了几年前我们见过好几面,平时我们交往并不多,原因两个:

一,陶博士如今的资金体量应该比我大很多,我这人不爱主动靠近比我富裕很多的人,而对方当然也没必要主动对我这样一个性格古怪并且还自视清高的人过于积极主动。

二,陶博士的投资模式或投资法则,与我差异很大。而我们都是老股民,到了这个年龄,几乎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投资模式,而差异巨大的投资模式之间,其实是很难深入交流的。

但是,对于陶博士的性格和投资模式优缺点,我却是做了深入思考分析的。陶博士的公众号,也是我长期关注的。

先说说我所认为的陶博士的性格,未必准,仅仅是一个旁观者的感性认知。

1,我感觉,陶博士内心深处,是极为清高的。甚至可以说,有些类似于魏晋时期的隐士那样的性格。对于社会,对于世俗,他都有一种不流于俗的孤傲。

2,陶博士为人恬淡,在现实世界里不热衷于利益纷争。但作为湖南人,他其实暗自具有湖南人“霸蛮”的骨头,并不好惹。

3,陶博士作为理工男,并非一个风花雪月浪漫之人,但也并非死板的教条主义者。

以上三点,完全是我简单交往中的印象,说不出理由,只是我的一种直觉。不过,我对自己看人的直觉,一直是比较自信的。

然后,我要写一写陶博士的投资模式和投资风格。这,可能才是对多数读者更有价值的,也是我今日此文的核心价值所在。

其实我从未和陶博士本人谈过他的投资模式,但这不等于我没分析过他的模式。恰恰相反,我是做过深入思考的。

我感觉,许多陶博士的粉丝,只得陶博士皮毛,而未得其精髓。

因为,那些粉丝往往只是过于重视陶博士的一些投资使用的指标、公式、并试图靠那些指标公式一举成为常胜将军。

然而,指标和公式,其实是可以不断根据股市的变化而修改的,这些都只是表。

由表及里,陶博士真正获胜的秘诀,其实是:紧密跟随机构的审美。

很多年前,陶博士每年奉献的十大金股里,如果你们打开看一看,就会发现,几乎全是机构重仓票,或者机构所偏好的票。

这里的机构,主要指公募基金与外资机构QIFF。

同时,由于QIFF的持仓公布往往有所滞后,所以,为更迅速地观察外资动态,陶博士必然对北向资金大幅流入的股票比较重视。这其实本质依然是对外资机构的重视。

由于机构持股一般是做长线,常年变动不大,因此,陶博士会很注重机构加仓和减仓的新品种。

如果有某只票,既属于机构审美范畴内,又在不久前机构大幅加仓,这种票必然会进入陶博士的狩猎圈。再匹配以一定的适合的指标,如此就能选出牛股。

以上,看似简单,然而“谬论千万字,真言三五句”,这化繁为简的寥寥几点,或许就是陶博士的选股策略。

这种策略看似简单,但要执行其实很难。

因为,机构票并非每年都大行其道,在机构普遍重仓被套、缺乏新的基民申购基金的情况下,机构缺乏新增资金去推升符合其审美的股票,那么,就会出现机构风格的股票阶段性陷入迟滞的状态。

此时,看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股市走势,多数人是不可能有定力一直坚持自己的机构审美风格的。

唯有具备这3个条件的人,才能继续坚持:

1,性格本身就坚毅顽强;

2,曾经长期坚持这一风格获得过厚利,因此有信仰的基础;

3,对于自身模式有长期的熟悉和了解,明白最终必胜。

其他一般人,是很难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坚持的。

所以,对于陶博士这种模式者来说,时间是他们的朋友,而时间也是他们最可靠的依托。

由于坚持机构审美风格,决定了他们的投资虽然在某些机构风格不被青睐的年份可能收益率不会很高,但是,这一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基本可以隔绝和过滤掉大的风险。

换句话说,坚持机构风格,即使2015年那样的极端行情,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因为,下跌如果突然发生,由于持有的票有机构护盘,所以不大可能发生极端的下跌,因此,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而有了安全保障,也就有了在金融投资这项事业里获得成功的最大护身符。

只需要耐心等待到下一个机构票大发神威的周期,就能实现自身资产再上一个量级。

也就是说,陶博士这个模式,最大优势是:一旦自身资产上了一个量级,几乎就极不可能掉下这个量级,并且,只要时间足够长,必然在下一个机构票发威周期里,再上一个更高的量级。

因此,对于这一模式,最重要的是健康,长寿!

我观近几年的陶博士,特别注重健身、慢跑,其本质就正于与此。许多人以为陶博士公众号经常谈健身是“不务正业”。但其实,这是他悄悄告诉有缘人投资的真谛。

换句话说,做这一模式的,只要长寿,活得越久,就会越有钱,而且到了后面是指数级地资产增长。

巴菲特就是个中典型。

但是,对于一些资产还很小的投资者来说,这个模式却是有着天然的不利的。

1,这个模式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从小资金到几百万的这个艰辛过程。

如果是目前资金还只有几万、十几万的小投资者,想迅速积累出百万以上资金,肯定是做超短更有可能。

靠做机构审美模式,你的起步资金若是几万、十几万,假设你25岁开始走这条路,一般你需要3个牛熊循环,才能拥有百万以上。

每个牛熊循环10年左右,3个循环就是30年了,意味和你要55岁之后,才能资产从十几万到百万以上。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就无法忍受。

2,这个模式,若是遇到机构票陷入迟滞阶段的年份,则收益较低,不是每个人都这份人耐力和淡泊。

有句话说得好,“万物皆周期”。机构审美票,也同样难以逃过周期的魔咒。

世上万物,涨多了必跌,盛极必衰,而跌多了又涨,衰到极致又会再起,这些,就是周期的魔法所在。

月有阴晴,水有满溢,万物同理。

当然有人说,那是否可以某个人在机构审美大行其道时做机构审美,在机构审美迟滞时做题材投机呢?

如果真能这样,财富自然会更快速增涨,然而,看这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

即使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天才,他们也只能做其中之一,所以巴菲特只能做巴菲特,索罗斯只能做索罗斯。

而无数的希望在巴菲特与索罗斯之间横跳的人,却坠入了投资世界里的万丈深渊,尸骨无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