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2023-04-23 | 阅:  转:  |  分享 
  
重点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14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一、【之】

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

(1)渔人甚异之(指桃花林的美丽景色)《桃花源记》

(2)愿陛下亲之信之(指贤臣)《出师表》

2.助词。

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3)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结构助词“的”。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5)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C.宾语前置的标志,放在疑问句中,不译。

(6)何陋之有《陋室铭》

D.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

(7)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二、【其】

1.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9)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10)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2.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等。

(1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连词。

1.表示顺承,可译为“才”“就”。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13)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2.表示转折,可译为“却”“但是”。

(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1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3.表示并

(16)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4.表示修饰。

(17)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四、【以】

1.介词。

A.表示动作行为形成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18)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表示引进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用”“拿”“凭”

(20)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1)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22)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黄生借书说》

2.连词。

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

(2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致”。

2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27)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五、【于】

介词。

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

(28)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

B.表示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

(2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C.表示对象,可译为“对”“向”“比”等。

(30)客之美我者,欲有

六、【乃】

1.连词,表示顺接,可译为“于是”“就”。

(3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副词。

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32)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表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

(3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七、【虽】

连词,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可译为“即使”。

(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6)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3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八、【为】

1.介词。

A.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向”等。

(38)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40)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

(4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荀子·天论》

(4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

C.在被动句中,表被动,译为“被”。

(4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44)士卒多为用

2.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为”。

(4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九、【者】

1.代词。

表示人、事、物等,可译为“……的人、事、物”等。

(4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4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2.语气词

A.表示停顿或判断,不译。

(48)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49)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语气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5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且】

1.副词。

A.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

(5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B.表示数量接近,可译为“将近”。

(5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连词。

A.表示让

(5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等。

(5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十一、【则】

1.连词。

A.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等。

(5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B.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使”“如果”等。

(5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表示

(5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副词。

A.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5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B.与否定副词“非”相呼应,构成“非……则……”的格式,表示选择,可译为“不是……就是……”。

(59)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十二、【

1.语气词。

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

(6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

(6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C.表示推测,相当于“吧”“呢”。

(6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2.助词,用于形容词后,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6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3.介词

(64)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十三、【然】

1.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可译为“这样”。

(65)虽然,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2.助词,常常附在拟声词、形容词等后面,表示性质或状态,可译为“……的样子”“……的”。

(6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6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6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五柳先生传》

3.连

(69)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十四、【与】

1.介词,介绍出主动者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象等,可译为“和”“同”“跟”等。

(70)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71)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7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2.连词,表并列。

(73)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可译为“吗”或“啊”。

(7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献花(0)
+1
(本文系中书令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