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与人文2:时间的现在

 王宪伟 2023-04-23 发布于河南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事物像时间这样对民众的生活如此执着的施加它的影响。我也坚信,对于没有任何时间价值观念的人,也必定会对时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给之于积极的响应。需要指出的是,时间价值观念是人文的范畴。而时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自然属性,时间价值观念是时间的自然属性持之以恒的施加于人类生活中,民众给之于的积极响应所建立起了的普世价值。

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简单的词汇,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高的使用频率。但是对于民众而言,“时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很清楚;一旦问起,我便茫然”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在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中,现在是最为核心的划分要素,知道了现在,过去与未来就迎刃而解。

01 时间的计量

无论民众是否乐意,时间在这一刻发生的了质的改变,时间被现在天然的间隔开了过去与未来。“这一刻”显然是包含了你现在正阅读这一章节文字的时间。在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中,现在如铁幕一般将我们这个宏观世界的过去与未来切割开来。

时间的现在是时间节点,是过去与未来的时间界线。我们可以把时间的现在理解成最为锋利的刀,它如此的坚硬、刻薄,只要你愿意,它可以把时间切割成任何如你想象的那样精细。

未来扑面而来,现在一闪而过,顷刻间成为了过去。对时间的现在这种认知描述会让民众惊诧不已。

在1967年召开的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对秒的时间长度给出了明确限定: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对于民众而言,1秒的时间长度已经是足够的短了,除非特殊需求,民众很少用秒作为计量时间节点的单位。如果你告诉你的朋友,你每天的早饭时间长度为600秒,你可以看看他会是什么表情。

但是只要你有需求,时间的现在可以是无限制的更小精细刻画,因为在时间的1/9192631770秒的时间长度中铯-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完成而并没有发生混乱。自然界中诸如铯-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等物质运动行为既然广泛存在,那么更为精细的时间长度划分与自然规则客观事实并不违背。微小如1/9192631770秒的时间长度已经超越了民众的想象力,却也铁证了即使是已经微乎其微的时间长度,仍然具有进一步的继续再精细刻画的可能性。

对于24帧/秒的视频,人类由于肉眼发现不了卡顿,会获得较好的体验感。

但是机器视觉的研发为人类获得更为精确完整的物理事件,提供了可能。全时成像或者说连续成像,已为我们记录了一定空间范围内各个位置光的精细变化过程,从而对于任意指定时刻,获得精细图像。

假如暗夜里有人打开灯发现了你正在做坏事,灯光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理想状态上在灯光没有照到你身上之前,你是诚实守法公民,他人是不会发现你的,尽管这时间段是足够的短,但是却是千真万确的存在。

02 时间的存在特征

自然现象是人类认识、理解物质的第一便利视角。

在不借助于高精度的工具、仪器、设备,在缺失丰厚的理性知识的累积下,客观自然现象首先会作为表象持续的冲击民众的第一感性认识,基于此所建立起来的时间观念普世价值会深入人心。在日复一日的无限循环中,想当然的认为时间会这样一如既往无限次的循环下去,又有什么不妥呢?

传统哲学建立的线性时间观、循环时间观都具有坚实的自然现象观测基础。时间的顺序性、持续性、稳定性等特征在民众的认知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作为具有符合逻辑的地球科学研究,明确无误的告诉我们,这个人类居住的星球并非凭空而来,它也仅有地球的年龄约为45.4亿年的历史。

在45.4亿年之前的原始星云的旋转、引力坍缩中,由于地球的不存在,对于地球而言在其形成之前它不存在时间,也不占用空间。

基于地球为核心的时间参照点所建立的时间顺序性、持续性、稳定性等特征认知,放之于时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其物质基础不存在,这种认知的完全正确、合理根基已被动摇。

时间作为物质的自然属性,是物质存续期间对时空的占用,它依赖于主体事物的存在而存在。

主体事物具有两重涵义,其一自身应为物质,这是事物占用时空的根基;其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任何以物质存在的事物都应依附于至少一个比其更为稳固的事物或系统之中。

对于第一重涵义,不存在的事物不占用时空;第二重涵义会令人费解,举例说明如下:一个苹果可以生长在果树上,也可以摘下来放在餐桌上,也可以被带到外太空的宇宙飞船上。总之,这个苹果依附的主体事物要比这个苹果具有更为稳定的物质存续自然禀赋。

主体事物具有两重涵义,这两种涵义又可以各自为生。因为事物是物质的,其具有独立的占用时空的排他属性。任何物质只要存在,就有归属于它自己的存续时间。由于事物是物质的,即使事物脱离他的主体仍然因为其自然禀赋会继续的独立存在下去,但是会与其依附的其他事物构成新的时空属性。

比如说因突发事件某个天体上的一块岩石被撞击出去,成为一块陨石坠落到地球上。在这块陨石与其母体分离的那一刻,因为其坚硬耐久的自然禀赋,它在接下来的旅途中仍然具有独立继续存续下去的必须条件。当这块陨石坠落到地球上,它会在地球的自然演绎中承担被赋予的历史角色。

依赖于地球为根基而存在的万事百物,在地球的运动体系中,首当其冲的被地球时间存续基础带上了节奏。每一个物质存在,都有自己的时间存续节律。同一物质存在在时空上具有排他属性,不同的物质存在,在时间存续上却毫不相关。万事百物相互嵌合,让时间无法预测。

伟大犹如地球这般,亦无法孤独存世,远比地球物质属性更加稳定、持久的星系在约束着地球运动的时空。

在物质的存续期间,时间是可以计量的,时间具有连续的、先后次序的、稳定的、连绵不绝等特征,只要你能够跟上它的节律,时间可以无限制的精细划分计量。

但是从物质的存续资质禀赋特征来看,时间却是不连续的、不稳定的,与其赖以存在的物质同生同灭。

有些事物如灵感一闪而过,而有些事物如金刚般的坚久,但是从时间上来说,它都以自然之力赋予的方式发生着自身不可逆的变化,它有自己的物质排他属性。

03 生物视觉特征

具有生命力的生物在自然演化中获得了从周围环境中捕获、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从低级、简单的生命物质进化成高级、复杂的生命形态的过程中,以变异、选择和遗传的方式对其身体结构及相关功能与自然生存环境进行匹配。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调节自身结构及相关功能与自然生存环境匹配是自然生存法则,但是人类在生物进化的道路上另辟蹊径。

视觉是具有能动性的生命体最为重要感官,是从自然界中大量、快速的获得信息最为便捷、最为主要的方式, 也是校正输出信息的主要通道。

昆虫具有优异的视觉能力,可以通过复眼等视觉器官可以准确感知外界环境中的颜色、亮度、形状、大小、对比度、偏振光和运动状态等物理特征,以做出相应的趋向或回避反应。昆虫常用天体发出的光线用于定位导航,天体发出的光信号对于昆虫的有效部分常常是偏振光模式,偏振光是由于天体发射光向地球传播时,经大气散射而产生。昆虫复眼电生理研究表明,复眼的背部边缘区域的小眼是接收偏振光的感受器。生存于森林中的昆虫,其导航定位能力依赖于地面的目标物与背景是否有足够的对比度而不是目标物的亮度。

夏天里我们拍打苍蝇蚊虫,拼的就是手速。在举起手发出拍打的动作时,我们就会力求“现在”能够快速极少的消耗时间,让“现在”出现在苍蝇蚊虫的身上。而苍蝇蚊虫似乎比人类的反应速度能力要敏捷的多,它们绝大多数的会在“我们的现在”到达它们身上之前,逃之夭夭。

人类另辟蹊径的生命进化是选择了通过调整提升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以尽可能的智能化匹配自然环境。

人类不需要坚硬的外壳,也不需要牛马的尾巴,人类通过智能进化发明创造出消灭或拒苍蝇于门外的手段,与仅仅依靠巧妙的身体结构形态来抵御自然侵害的动物们相比较就已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时至今日,在与自然环境的匹配中,人类或已走出生命进化中最为艰难的阶段,而其他生命体仍然在以牺牲形态结构进化的道路上挣扎。

对于人类而言,如果不作特别的说明,民众所谈论的时间现在都是基于以地球为核心的及其所能感知的宇宙天体综合影响下的极为稳固的物质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时间参照点。对于除人类之外的其他生命体,处于与人类进化发展相识的自然环境中,在对时间的感知方面,也必然的具有相识的认知。

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在亘古自然演绎进化过程中,所建立的稳固时间参照点被镌刻于遗传基因中,与生俱来。

尽管民众富有理性,但是人类对观察到的一切外在事物的运动特征,首先会第一时间的与镌刻于遗传基因中时间参照点进行对比。

由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在生命进化匹配自然环境过程中的时间参照点是基于以地球为核心的视域可达范围内宇宙天体。单就人类而言,现阶段能有100岁年龄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值得炫耀的。面对已有45.4亿年历史的宇宙天体时空,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时间是稳定持续的,一如既往。

基于此而来的生物进化演绎,总是以极大的牺牲获得独特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以匹配自然生存环境这一进化之路落入了时间的窠臼。

04 现在的价值意义

时间的现在依赖于主体事物而存在,因主体事物的资质禀赋差异不同,现在在不同的事物上会表现截然不同的自然差异。

新切开的甜脆苹果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颜色的褐化,一张鲜艳的水彩画暴露在阳光里,会随着暴露时间的过长出现颜色的褪变。而戈壁滩上的顽石,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却几年如一日。

在厨房做饭时,你手中的鸡蛋不小心掉落,但是你反应敏捷,在鸡蛋与地板接触之前,你将鸡蛋再次稳稳的拿在手中。鸡蛋由滑落到地板的时间间隔极为短暂,时间的现在在这一时间阶段极为迅速,但是当你将鸡蛋再次稳稳的拿在手中时,鸡蛋破碎的“过去”没有发生,对于这个鸡蛋来说,它仍然是完好的如过去一样。但是当你没有及时反应过来,让鸡蛋掉在了地上摔碎时,这个鸡蛋的现在就成为过去,成为了现在的不能使用鸡蛋碎。

当从你手中掉落的是一个乒乓球时,你尽可放心的反复玩耍。除了会在乒乓球的表面留下新增擦痕,似乎也并不妨碍这个乒乓球仍旧如原来一样可以继续的使用拍打。

当你与朋友约定下午三点在电影院门口会面,你在来的路途中一路绿灯,早到了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都是可以看做是现在。

在剔除掉人生中的不幸,时间对于民众的生活而言具有连续的、稳定的以及可以预测的特征。比如在跑步体育活动中,你每迈出一步,时间都在流逝,但是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跑步这一行为并不会突然终止,而是会连续的、持续的在可预测的短时间内继续奔跑下去。我们每跑一步,都是在持续的消耗花费未来的时间,我们会通过加速奔跑以减少未来时间的消耗,在这种加速奔跑行为中我们的本意绝不是向过去讨要时间。

对于人类或者说对于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来说,时间的现在会因为生命力的记忆能力出现记忆犹新的误解。民众会错误的把现在理解成是一个时间段,由于现在链接着过去与未来,在过去与未来接触的极为短暂时间段内,我们会错误的认为这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时间空间。而实际上,我们所有接下来的言行都只是出现在了距离现在最近的未来这一时间段内。当时间一旦成为过去,尽管它距离现在是如此的近,甚至于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无论我们如何的进行弥补,时间却在渐行渐远,模糊到毫无记忆。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在生命进化匹配自然环境过程中,所有捕获的信息都是基于以地球为核心的视域可达范围内宇宙天体中既已发生的自然客观事实。那么从逻辑上说,在这一时点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所认可的“现在”其实是客观自然事物存续时间的“过去”时段。由于时间依赖于主体事物而存在,其他自然客观事物的时间过去成了生命体的时间现在。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受制于接收信息时间差约束,在时间上我们总是对自然客观事实慢半拍。因而也可以说,人类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在解决过去,迎接并不确定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