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有所爱:太行文学、葫芦丝【杨素琳】

 太行文学l苑 2023-04-24 发布于河南

时间真不经用,一眨眼,退休已六七年了。退休以后,没有了工作上的繁忙、同事之间的琐事纠葛、职称晋升的焦虑和烦恼,也不必与领导处理关系……一句话,浑身都是轻松自在。

老伴儿比我先退休,也赋闲在家。怎样过好退休以后的生活呢?我和老伴儿商量了一下,一致决定,趁着年龄还不太大,腿脚还利索,抓紧时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把以前一直想去但又抽不出时间去的地方,好好转一转,看一看。了却心愿,不留遗憾。因此就着手作了一些旅游规划。本着自助游为主,兼随团游的原则,看了不少各地的名胜古迹和祖国的壮丽山河,既开阔了眼界,又颐养了身心。

偶遇《太行文学》

最近这三年,疫情肆虐,旅游之事不再提起。无奈,只好闭门不出,休闲在家。偶尔和群里老友、老同学聊天度日。一日,从手机微信群看到一位老同学在一个地方文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写得很好。再一细看,才知道他已经发表了多篇,写的都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人生感悟。哦,原来现在还有可以发表文章的自媒体,也叫公众号,你只要添加了关注,就可圆你的作家梦!我一边兴奋不已,一边又犹豫不决:自己退休多年,脑子都快生锈了,还能写文章吗?于是,就和老同学取得联系,询问了一下他投稿的事宜。他竭力鼓励我,让我动手写起来。现在想起来这件事还很感激老同学,要不是他的激励,我恐怕没有勇气动手去写。

我先试着写了一些眼见为实的记叙文,受到作者群里文友的留言点赞,于是信心大增。再后来又写了一些回忆类的文章。这样几个来回,感觉写得越来越顺手,遣词造句也可以信手拈来。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脑子是越用越灵,这点儿我深有体会。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太行文学”的编审们在审稿方面很是严格,往往对文章语句通顺不通顺,主、谓、宾语用得恰当与否,甚至标点符号使用对不对,都要细致入微地指出来,并认真给予修正。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

我刚开始在“太行文学”投稿时,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自己还认为那是枝节问题,无碍大局。还有的、地、得三个词的使用上经常是模棱两可。更主要的还是在文章语言上有不通顺之弊。主编万海东老师在审稿方面很细致,都一一给我加以纠正,并把审过以后的文章又发过来,这样和原稿一对照,我就明白哪里改动了,为什么改动。这点儿让我受益匪浅啊!常言说得好:严师出高徒。学生若是遇到了要求严格的老师,就会心存敬畏。在万海东老师的严谨风格的影响下,现在每写一篇文章,我都要反复阅读,反复修改,力争做到文字通顺,用词恰当,不出现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所以,和以前相比,我的文章有了一定的提高。“太行文学”主编老师们不仅工作作风一丝不苟,而且还经常在作者群里纠正一些文章里出现概率高的弊端,使群里所有的作者都能引以为戒,从而有所受益,有所提高。

由于不断写一些文章,抒发一些生活感悟,让我觉得生活很充实,很丰富,也很有品质。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太行文学”公众号,感谢她给喜欢舞文弄墨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结缘葫芦丝

退休在家多年,我深刻体会到,要想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充满激情,充满生趣,就要找点儿喜欢的事情做。一次,我在街上碰到一个好久不见了的同事,问起她的近况,她说在学吹葫芦丝。我大吃一惊!“你在学吹葫芦丝?好学吗?”“挺好学的,只要坚持练习,一定能学会。”她的话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想学习葫芦丝这门乐器是我多年的愿望。前几年到外地旅游,经常看到少数民族的人吹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歌曲,听着真是太美妙了。所以,打那时候起,我就对葫芦丝这门乐器情有独钟。现在居然可以有机会学习吹葫芦丝了!自己嗓子不好,歌唱得不好,难道还不能吹好吗?我兴奋异常,问清了教葫芦丝老师的地址和电话,当天就向老师报了名。

接下来,每个星期我都要去老师那里学一次。参加葫芦丝学习班的人,大都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清一色的女性,又都是零基础,大家同在一条起跑线上。说起来也很可笑,第一次接触葫芦丝,感觉竟很茫然:怎么拿?左手右手哪个在上?哪个在下?七个孔,这个孔该啥时候捂?哪个孔该啥时候开?更别提那些新奇的乐理知识了。为了提高学员信心,老师鼓励我们说前几期学员中间有个七十八岁的老太太,就是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后来能吹出很有韵味的曲子来。听老师这么一说,学员们顿时精神饱满,跃跃欲试。为了尽快掌握这些东西,每个人都是认真听老师讲课。从了解七孔葫芦丝的构造、簧片等开始,再到如何发音;从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再到看着歌谱吹曲子。这一系列渐进的过程,都让我感到很新鲜,同时又感到很兴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有时间,我就拿起葫芦丝练习吹,一有疑难问题,就在微信群里请教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初见成效。对那些难度不太大的曲子,自己已经可以熟练地吹下来。每当这个时候,喜悦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当然,我以后还应在吹奏技巧方面加强练习,以便使吹出的曲子更好听,更有韵味。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了以后,万变不离其宗,从而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进而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人人都会走向老年,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们要力争做到人老心不老,让学习永远在路上。对身边的新事物保持兴趣和新奇,并乐于接受和学习它。这样老有所乐,老有所求,老有所学,你定会感觉: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简介】:杨素琳,林州人,安阳退休教师。喜欢书籍,喜欢山水。退休后,利用闲暇时间,喜欢记录一些凡人琐事,抒发自己的情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