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芍药生产技术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4-24 发布于北京

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主产于东北 。野生者为、山当,栽培者为“园参”。吉林、辽宁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亦有引种。主要以根入药,茎、叶、花、果亦供药用。

一、生物学特性

人参喜冷凉湿润气候,时寒,属阴性长日照植物。整个生长周期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4℃,平均气温稳定在10℃时出苗,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在高于34℃的烈日下,叶易被晒焦;在一下,上部生机能,但其部多在土壤中可附一40℃的严赛,整个生长期土填湿度范围应在25-50%。人参对上填的要求严格,适宜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强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填土或砂壤土上生长。

二、栽培技术

人参栽培有代林栽盎,林下栽参和农田栽参等。农田栽参既不破坏森林和水土保持,又能加速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是发展人参生长的良好途径。

(一)选地与整地:农田栽参应选背风向阳,日照时间长,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暖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也可栽植。人参忌直射光,睡一般采用“东北阳”,或称“早阳”,“露水阳”。

(二)繁殖方法:种子繁殖,通常采用育苗移栽法。移栽多用“二、三制”、“二、四制”和“三、三制”。即育苗2年,移栽后3、4年收获,或育苗3年,移栽后3年收获。移栽时期一般在秋季地上茎叶枯黄后进行,至地表冻结前结束。春季移栽,应在土填化冻后立即进行。农田栽盎多采用“摆栽法”,即在栽植槽内,按规定的行、株距,以哇的横向,将参苗芦头朝上30~40度。一行行摆开,随摆随盖土。覆土时,勿移动参苗位置或卷曲质根。

(三)田间管理:1、松土除草,4月上、中旬,芽苞开裂向上生长时,及时撒除覆盖物,幷耙松表土。参苗出土后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以提高地温,促进动苗生长。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进行1次,全年共进行4-5次。2、搭设荫棚:人参喜湿怕涝,喜弱光怕暴晒和热雨淋渍。出苗后,应立即搭设荫棚。夏季阳光强烈,高温多雨,是人参最易发病季节。为防止盛夏参床温度过高和宿子漏雨烂参,要加盖一层帘子,即上双层帘。9月后,雨水减少,可将上帘撒去,否则秋后参床地温低,影响人参生长,3、“弱花”;为防止烈日照射,热雨侵袭和发生病害,于6月下旬,在前搭帘头或边上,按30厘米左右距离插1枝带叶的树枝,俗称“擂花”,秋后撤除。4、摘蕾:花苔抽出时,对不留种的参株应及时摘除花蕾,使养分集中,提高参根产量和质量。5、浇水;不同参令和不同发育阶段的人参,对水分的要求和反应是不同的。一般四年生以下的人参,因根浅易早,多喜温润土壤。而高令人参水分过多时,易发生烂根。因此,人参出苗后,5-6月份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入夏雨水多时,应及时排除。6、越冬前管理:10月中、下旬植株黄枯时将地上部分割掉,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病原。11月上旬,应将帘子拆下卷起,捆立在后搭架上,以防冬季风雪损坏。

三、采

栽培6年左右即可采收。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参叶变黄时,拆下参棚,散开陆边土,再将哇面土接下一部分,随即将参根创出,注意不要碰断多须。然后抖掉泥土,期下落叶,装筐运回加工。


芍药为毛苋科多年生草本,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人的药用植物。主产浙江、安徽、四川,药材常冠以产地名称:杭芍、毫写、川芍。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河南、陕西、云南等省办有栽焙。以根入药,中药名白芎。

一、生物学特性

芍药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同时进入花期,8月中旬后植株开始黄萎,进入休眠期,这时是芍药或含量最高时期。

芍药要求充足的阳光,为山地栽培,应选向阳坡地,四周不宜有树木及高坡荫蔽,以免影响生长。

芍药喜温和气候,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生长较好。但既能耐热,也能耐塞。芍药喜稍温润的环境,忌涝。芍药要求疏松,排水良好,土层较深、中性至微碱性的砂壤土和壤土。但土壤含氮量不宜过高,以免枝叶徒长,影响根部发育。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以深厚疏松的砂壤土为宜。凡排水不良的粘土,瘠薄的砂土以及易被洪水冲击的地块、均不宜栽培。

(二)繁殖方法:芍药种子多不充实,除山东荷泽有用种子繁殖的习惯外,其它地方多用无性繁殖法。首先在采收芍药时,先将芍根从芎头着生处全部切下,加工入药,留下的芽头供作种用。8月下旬-9月为栽植时期,最迟不超过10月下旬。芍药按大小分级栽植,密度以每亩2500-3000株为宜,低于此密度,产量不高,高于此密度,裁后3-4年,生长拥挤,通风透光不良,易引起病害。栽植时,按株距40厘米,行距60厘米开穴,穴底先施腐熟厩肥,然后覆土,压实后,将芍药放入穴中,摆正,尖朝上,边盖士,边固定芍芽。栽好后,犁松行间土壤,培土防塞。翌年3月上旬前后,芍芽萌发前平土。

(三)田间管理;1、中新除草:芍药最忌草荒,每年中耕除草3-4次,尤其第一。二年,苗小,行间株距易生杂草。中耕易浅,以免伤根死苗。2、施肥;芍药是喜肥植物。除栽种当年不必施肥外,以后应视生长年限和生长情况适当施肥,第二年一般施肥3-4次,第三年施肥3次。第四年只在春季亩施人畜粪水2000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也可用过磷酸钙根外施肥。3、灌溉与排水:芍药喜干怕涝,一般不须浇水,但在严重干早时,宜在傍晚进行滥溉。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4、摘蕾:营养繁殖的芍药,多在第二年4-5月大量开花,应选择晴天,将蕾摘除。

三、采

采收年限全国各地稍有不同。安徽毫芍以第四年采收较适宜,第五年虽芍芽增多,植株加大,但根条显著老化干枯。梁收季节多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宜。选择晴天,先割去茎叶,然后挖出全根,抖去泥沙,除留芽头作种外,切下芎根加工入药。一般亩产鲜根700-800公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