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到白柯塆村会吃上一顿忆苦饭,起初心里还略感忐忑,生怕自己会因为口味不符而暴露出“挑食”的坏毛病,结果却让我略感意外,当接二连三的地道农家菜被端上桌来,虽然没有色香味俱全那么夸张,但大多朴实中透着自然的气息,且其中有鸡有鸭有肉,堪称丰盛。似乎当地人考虑到游客会来自五湖四海,在味道方便也都作了改良,不咸不甜十分中性,偶有辣椒点缀却也不辣。 因为没见着菜单,也未见端菜大姐介绍菜名,所以就统统当作家常菜视之吧。这道农家土豆腐是其中的第一道,做法应该很普通,四面煎至金黄后再起锅煸炒,佐以胡萝卜丝,小葱,再酱油和盐调味,估计连味精都没放,所以吃起来没有外面酒店里的那么鲜,但口感不错,咬破已被汤汁泡软的外皮,就能感受到豆腐的极致软嫩。 除了笋干丝、青菜和干豆角,其实下面的这道苦菜汤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正好跟当地司机坐在一块儿,问了几遍,也没得到正确答案。因为在泰顺的山里(其实在哪里都一样,尤其乡下,叫法多以方言为主),有些野菜往往都有自己的“土名”,要一一跟常用名对上号,还是非常困难的。尝了一小碗,味道偏清淡,叶子带点微微的苦涩,汤水倒还好,只闻起来有股子青草味。 等鸡汤、红烧肉和腊鸭上桌,突然觉得这桌红军饭变得有点奢侈起来,刚好有人也好奇在询问价格,就竖起耳朵听了一下。原来这样一桌共七菜两汤,平时售价也不便宜,因为我们沾了“来者是客”的便宜,打完折大概在500元左右。个人觉得已经是相当实惠了,毕竟足够七八个成年人吃好吃饱。 说实话,土豆泥是我这两天最不适应的一道当地菜,可能是嘴巴比较“叼”吧,如果能撒些椒盐,或者撒点儿细碎的葱花,或许自己都会来上一两碗。当然,回想起红军那时的条件,似乎带点感味就应该相当满足了吧。 在山上“奔波”了半天,老板娘大概预测我们都很饿,所以木桶饭早早地备在一侧,掀开盖子,立马有股久违的饭香扑面而来。 这个红军食堂其实就在省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的斜对面,旁边就是刘英、粟裕办公旧址。在这样的氛围中吃红军饭,让人很有种代入感,虽然如今的伙食肯定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但依旧能从中感受到些许当年的困难和窘迫。 几间卧室里的家俱略显零乱,但古色古香看上去又十分精致,不得不感叹,以前劳动人民中真是能工巧匠云集啊。虽然这些厢房都敞开着大门,出于尊重,我也仅在外围参观,没有近距离接触。大家如果到这里游玩,也请尽量保持它们的原貌吧。 想品尝红军饭的朋友,可以自驾导航到浙江温州泰顺白柯塆村,稍作打听即可,因为红军路和红军饭,可都是这里的旅游金名片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