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华夏文化晨光初亮之际,玉器已为人所慕。佳材难求,琢磨尤艰,遥想远古当时,配用雅玉之人,非富则贵,万中无一。 明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 美石雅玉,色朴质润,不惧时间洗练,恒久隽永,其他材质难出其右。流传数千寒暑至今,抚物思古,续颂长生。承首场「凝盈一色」的佳绩,香港蘇富比幸集得古玉雅器,包括熙墀珍藏,在即将举行的秋季拍卖会上供诸同好,共赏华物。 高11.3厘米 来源:1993年6月20日购于香港 展览:《Ancient Chinese Jade》,蓝理捷,纽约,2018年,编号130 ![]() 西汉玉雕朱雀纹高足杯 西汉时期,此类高足玉杯珍贵非凡,专为皇室、诸侯、朝廷权贵所制。虽为酒器,却并非用于一般饮酌,而应与祭祀相关,装盛添加了细磨玉粉、甘露之灵药,相传饮者可长生不老,万寿永续。 此杯造形优美,雅饰朱雀,尾羽丰美,极为独特,配以谷纹,繁复缜密,生意盎然。道家长生论述中,天地乃阴阳、五行,四象衍生。朱雀乃南方之神,属火,性阳,在汉代文化中地位尤为重要。 战国到西汉时期的玉杯多为直筒状高足杯,器型古朴端庄。杯身横向分若干层,每层饰弦纹、云纹、谷纹、如意纹等不同纹饰,雕琢细致精美。 汉代高足杯形制变化不大,有的在杯身一侧置一圈形柄,所琢装饰纹样沿袭了战国风貌。 此时的耳杯又名羽觞,形貌变化不大,外表或光素,或饰勾云纹。 唐代玉杯承上启下,既有前朝旧风貌,又表现出极强的个性特征。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王朝不断走向封建社会顶峰,其与西域各国的交流也日益加强。在此背景下,许多带有浓郁异乡情调的杯型纷纷传入中原,如角形杯、花瓣形杯等等,壁薄体轻,别具风格。 除了器表光素、以形取胜的玉杯,此时还广泛流行在杯身上装饰云纹、卷草纹及各种花卉纹,多以浮雕工艺展现,极具艺术美感。 宋代,由于饮茶之风大行,玉杯仍然为数众多,且造型纹饰灵活多样。杯身或为圆形,或为椭圆形,或为八方形,有的还呈写实象形的桃形、花瓣形、荷叶形等等,样式繁多。一些玉杯两侧置有双耳,或在一侧置一单柄,柄多被雕琢成龙状、蟠螭状以及火焰状。 玉杯在元代玉器器皿中仍占据主要地位,并出现了不少雕工、磨工细腻的作品,如青玉雁柄杯、青玉龙首柄杯、青玉十角双耳杯等,均匀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之作。 到了明清两代,玉杯的制作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工艺上更有突破,镂雕以及各种样式的杯型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足可谓集历朝历代之大成,且创新颇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