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 汕 工 夫 茶(202)—— 工 夫 茶 具

 隐遁B 2023-04-2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工夫茶之形成,取决于三个基本前提 :瀹饮法、乌龙茶、工夫茶具。此三者,缺一不可。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瀹饮法和乌龙茶,接下来介绍工夫茶具,以飨诸位。

    古人云“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明代许次纾《茶疏》云:“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器能蕴含文化之灵气,吸精茗之精华,方能将工夫茶道之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潮汕工夫茶艺虽是一种物质活动,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活动,它对茶具就有了更多的讲究。工夫茶具不仅要好使好用,更要有美感。谈及茶具,好茶之人不可知茶圣陆羽《茶经》,早在陆羽《茶经》书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之完备茶器 —— 二十八器。陆羽《茶经》是中国茶史的分水岭,使中国由“食茶”上升到“品饮茶”的新境界,也明确了茶具的名称和具体使用方法,是工夫茶具的基础。

   茶具与茶器,是在不同时期对饮茶器具的称呼。从历史文献上看,饮茶器具最早被称为“具”。西汉王褒《僮约》记载:“烹茶尽具”。西晋杜育《荈赋》则曰:“器择陶简,出之东隅(瓯)”。唐代《广陵耆老传》说东晋茶事,也将茶具称为“茶器”。唐代陆羽《茶经》,承前朝将饮茶器具统称为“器”,以示区别于加工用具。张又新《煎水茶记》亦曰“善烹洁器”,一直至宋代蔡襄《茶录》还称为“器”,曰:“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宋代审安老人《茶具图赞》(公元1269年)将所有饮茶所用器具统称为“茶具”。元代周密《癸辛杂记》记载:“长沙茶具精妙天下”。此后,明清两代有关茶的文献中,绝大多数称饮茶器具为茶具,并沿袭至今。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从茶被发现、利用以来,由于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饮茶的风俗不同,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的进步,因而与之相随发展的茶具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出土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我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约5300~4500年左右。浪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的红陶器具及战国时期的陶罐,我们可以看到先民盛水、饮水之器具,这应该是后来茶器之雏形。

   神农氏发现茶叶之后,茶叶在民问逐渐被食用。“茶之为饮”,茶具也应运而生。我国茶具的发展史如同炊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从一只粗陋古朴的陶碗到一只造型别致的茶壶,历经几千年变迁,一只只茶具造型、用料、色彩、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写照。随着饮茶历史的发展,茶类品种的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茶具也不断发展演化,制作技术也随之日趋完善。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