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河顶——十九路军陵园纪念碑1932年1月28日晚上,日军大规模出兵进攻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陈铭枢(京沪卫戍司令)的授权下,蒋光鼐(总指挥)、蔡廷锴(军长)、黄强(参谋长)的指挥下,奋起抵抗。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三万之师拒敌十万之众,以劣势装备与拥有精良武器的日军激战了33天,经历了大小100多次战斗,打退了装备优越的日本侵略军数十次的冲锋、4次海陆空配合下的总攻,毙伤日寇万余人,迫使日军三易主帅。同时,第十九路军官兵伤亡也达到了8792人。十九路军官兵,用生命与热血发出气贯长虹的民族吼声,写下了抗日战争史上最辉煌的诗篇,打出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军威军魂!1932年,淞沪抗战时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编制如下:司令部 总指挥:蒋光鼐(广东东莞虎门人) 军长(兼副总指挥):蔡廷锴(广东罗定客家人) 总参谋长:黄强(广东龙川客家人) 参谋处长:赵一肩(广东梅州客家人) 副参谋长:范汉杰(广东梅州客家人) 政治部主任:徐名鸿(广东梅州客家人) 副官处长:吴典 经理处长:叶少泉(广东罗定客家人) 后方办事处主任:庄伟刚(广东梅州客家人) 情报组组长:罗为雄(广东梅州客家人) 驻京办事处主任:黄和春(广东梅州客家人) 驻沪办事处主任:范其务 驻粤办事处主任:翁桂清 高级参谋:丘兆琛、华振中、温克刚、蓝啸声第六十师 师部 师长:沈光汉 副师长:李盛宗 参谋长:李盛宗(兼) 参谋处长:陈心录 副官处长:梁维纲 军械处长:吴扬善 军需处长:沈镇源 军医处长:马觉凡 军法处长:陈权 后方主任:黄海如 工兵营长:袁汝刚 特务警长:梁得标 第一一九旅 旅长:刘占雄 参谋主任:刘应时 第一团团长:黄茂权 第一营长 陈正伦、黄永华 第二营长 谭忠 第三营长 张展鸾[2] 第二团团长:刘汉忠 第一营长 陈生 第二营长 谷香圃 第三营长 陈次彬 第三团团长:黄汉廷(广东河源和平客家人) 第一营长 李畏 第二营长 刘斡廷 第三营长 周刚如[2] 第一二零旅 旅长:邓志才 参谋主任:黄绍淹 第四团团长:杨昌璜 第一营长 梁宏 第二营长 关国安 第三营长 梁镜泉[2] 第五团团长:梁佐勋 第一营长 廖木云 第二营长 汤毅生 第三营长 邹融[2] 第六团团长:华兆东[2] 第一营长 李友尚 第二营长 赖芬荣 第三营长 刘光[2] 第六十一师 师部 师长:毛维寿 副师长:张炎 参谋长:赵锦雯 参谋处长:王衡 副官处长:冯策全 军械处长:马良骥 军需处长:余阴荪 军医处长:李懋振 军法处长:王贻锷 后方主任:马球 炮兵营长:冯绍甫 特务营长:丘清英 第一二一旅 旅长:张厉 参谋主任:温少渠 第一团团长:梁世骥 第一营长 朱炎晖 第二营长 王宝齐 第三营长 古煌[2] 第二团团长:田兴璋 第一营长 周克 第二营长 吴永山 第三营长 施尧章[2] 第三团团长:廖起荣 第一营长 刘树福 第二营长 刘松生 第三营长 戴尉文[2] 第一二二旅 旅长:张炎 副旅长:庞成 参谋主任:邓鄂 第四团长:谢鼎新 第一营长 邱世芬 第二营长 邱昌朝 第三营长 吴康楠[2] 第五团长:黄镇 第一营长 罗立夫 第二营长 陈茂光 第三营长 吴国昆[2] 第六团长:邓为揖 第一营长 黄镇中 第二营长 孙兰泉 第三营长 李烈熙[2] 教导团长:邹敏夫[2] 第一营长 彭孟济 第二营长 唐恺 第三营长 李洪钧[2] 第七十八师 师部 师长:区寿年(广东罗定客家人) 副师长: 谭启秀(兼吴淞要塞司令) 参谋长:李扩 参谋处长:王有德 副官处长:朱朝亭 军械处长:王大文 军需处长:黄裳元 军医处长:郭建民 军法处长:部宏道 后方主任:林一元 特务营长:郑星槎 第一五五旅 旅长:黄固 参谋主任:林少棠 第一团长:云应霖 第一营长 云昌材 第二营长 罗黎 第三营长 苏守峰 第二团长:谢琼生 第一营长 林卓艘 第二营长 李金波 第三营长 李冠雄[2] 第三团长:杨富强 第一营长 苏营河 第二营长 李炎燊 第三营长 冯岳[2] 第一五六旅 旅长:翁照垣(广东惠来客家人) 参谋主任:丘国珍 第四团长:钟经瑞 第一营长 邱启炘 第二营长 龚耀新 第三营长 梁文[2] 第五团长:丁荣光 第一营长 熊彪 第二营长 黄康 第三营长 陈-才 第六团长:张君嵩 副团长:梁岱 第一营长 刘长江 第二营长 吴康 第三营长 吴履逊 华侨大刀队 队长:周辉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