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最古老、最惊艳的紫藤在哪里?

 hyd129 2023-04-24 发布于上海

 舒婷大概不会认同紫藤所象征的价值观,

一如她在《致橡树》中对凌霄花的不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那首诗除标题外通篇没有橡树的意象,

也许是木棉(女性)对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植物——橡树(男性)的深情独白。

这种崇尚女性独立与自强的宣言,

在八、九十年代受到不少文青的激赏,

至今仍能在朗读类节目里

听到中老年同志一往情深的吟诵,

虽易被讥指为“油腻”,

时代也已大变,

但青春记忆、人生观念总难抹去。

如果暂时忘却植物喻示的三观,

重新回到象征体表层的美感,

那么世界也许会和谐融洽一些。

比如,当我们面对

美得能让灵魂快乐飞翔起来的紫藤花。

说到她,就沪地而言,

最古老的在闵行,最惊艳的在嘉定。

前者跟明代诗人董宜阳有关,

后者得益于一位日本老人藤本道生。

上海因为藤本道生的帮助,

成为中国唯一的长穗紫藤种源基地,

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紫藤赏花地,

每年观花人数达到近50万。

那么何不趁春色正浓、紫藤烂漫,

去赴一场姹紫嫣红的约会。

~1~

位于上海西南“老闵行”工业区的古藤园,

犹如一位古风盎然的姑苏名媛落难塞北荒漠。

只见大型工厂环伺周遭,

公园门前横亘公路与铁路。

那铁路隐约呈现“锈带”区域的落寞,

水泥公路已被重型货车压得四分五裂,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迸溅。

图片

入得园门,却是一片翠绿清静天地,

花没几朵,人无几个,

喵星人倒占了C位,

有人竹笛横吹,有鸟鸣叫枝头,

仿佛来到苏州园林,

我说的是“仿佛”。

亭台楼阁、池塘小桥皆有,

唐诗宋词意境、千年人文底蕴则无。

图片

这也难怪,公园本是一处乡间市集,

于一九九九年底才建成开放。

乡村变身工业区,

往往伴随文物古迹的拆迁。

于是公园成为周边历史遗存的

“收容所”和“避难所”。

公园面积不大,

只有近五千平方米,

南北长、东西短,紧贴北沙港。

园内文物不少,

聚集原本散落各处的石狮子、

门雕窗饰、蟠龙古础、

南宋刻铭八棱青石井栏、

明代雕花旗杆石、

清代单红门、

距今250年的单门二柱三顶“积翠坊”、

沪上唯一的三门石雕“节孝坊”、

民国四年的花岗石平板“崇德桥”等,

当然还有那株古藤。

图片

建于乾隆12年的节孝坊

图片

南宋刻铭八棱青石井栏

图片

建于民国4年的崇德桥

图片

距今250年的积翠坊(此图取自网络)

整体设计合理,布局妥当,

构成仿古江南园林景色,

让游人移步换景于中国山水画间。

创新亮点在于吴语区文物与仿古建筑的混搭,

在于池塘的二层叠水设计,

这在江南园林中实属罕见。

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图片

公园以古藤命名,

皆因园内有一棵相传为明朝嘉靖年间诗人董宜阳手植的紫藤,

距今已有470余年,

故称“宜阳古藤”

图片

巧在李白曾有诗一首: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诗里的“宜阳”两字,

是否与董宜阳有关?

自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老董生于1511年,卒于1572年,

与李白相差八百多岁。

董的先祖在宋室南渡时,

从洛阳迁居吴会,又迁至沙冈。

沙冈又作“沙岗”,

意为长而高的沙丘,作为地名,

位于今闵行区马桥镇境内,

过去隶属松江府,

在上海6500年前形成的最早海岸线上。

海岸筑堤,单靠沙土自然不行。

4100年前的沙冈人采贝为币,

残缺无用的海贝被堆积起来。

围堰疏浚又需挖港起沙,

沙土覆盖在废贝上,

成为沙冈,形成高地。

以贝代石,起到防止海水和洪水的作用。

那些住在低地、饱受水灾之苦的周围百姓,

渐向沙冈聚集,遂成小镇。

古人迁居,对位置的选择极为讲究,

董氏迁徙沙冈,可见一斑。

上海有七条冈,

按时间排序分别为沙冈、竹冈、横泾冈、吴塘冈、外冈、青冈、石冈。

每次筑冈形成的地名,

便是海岸线演变的记录。

如果我们置身足够高的空间和足够长的时间,

即文人所谓的上帝视角,

便能看到长江的泥沙

(小部分是钱塘江)挟水而下,

在海浪涌挡之下不断淤积,

导致海岸线如箭矢般

向东南方向逐渐推进近百公里。

还能看到蚂蚁般的人类在地球表面

生生死死的宿命和各种折腾,

他们奔波、喝酒、吸毒、战争、革命、竞选,

但他们自认为是既不盲目也不渺小的好人类。

身处这样的视角,不顿悟人生也难。

再来看老董的命运。

其祖父董伦,

是明朝天顺七年(1463)进士,

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

父亲董恬和三叔董忱,

均为明朝弘治九年(1496)同榜进士,

可以想见当年的沙冈,

董氏家族作为名门望族,何等风光。

而老董却偏偏“屡试不第”。

相传有次会试,

担任主考官的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夏言

对他的才气十分赏识,

欣然将其名列第一,

结果却被皇帝改为第二,

董为此愤然返乡,终身不仕,

毅然投入儒释道温暖宽厚的怀抱,

成为乡绅文化里精神独立、心灵自由、志趣高雅的读书人。

本人对此传说严重存疑。

回乡后,他在北沙港边种下紫藤一株,

把书斋命名为“紫冈草堂”。

安坐书房,手不释卷,

间或校勘书史、临摹石刻、吟诗作文,

不再过问世俗事务。

有老友在浙西任巡抚,

有人送钱求老董引荐,

被严词回绝。

那棵紫藤逐渐长得枝繁叶茂,

藤蔓遍布北沙港廊桥棚顶,

宛如天棚,繁星点点,风姿绰约,

成为当地一景,

周围聚集起“十家小市”,

小镇由此得名“紫藤棚”。

图片

每当紫藤花摇曳,老董常常一壶浊酒,

二三好友,吟诗唱和,以慰平生。

从紫藤的花开花谢中领悟

大道循行、生命的灿烂与短暂,

从紫藤的姹紫嫣红处领略

文字之美、艺术真谛、造物精妙。

图片

他的“朋友圈”及后代文人,

为这棵紫藤留下诗作无数,

如董其昌、黄步瀛、黄家錕等人。

这些诗作收录于

1936年印刷出版的《闵行诗存》,

其中几首被刻录于古藤园梁柱石板上,

被今天的游人阅读。

民间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曾栓马于古藤。

现公园内有浮雕“乾隆拴马图”。

经查,这个传说与史实不符,

乾隆压根没来过沙冈。

图片

又传,太平天国时,

一场大火,烧坏古藤一片。

辛亥革命时,有人在此起灶烧饭,

又一次烧坏紫藤。

还传,文革那几年,

因无人施肥、浇水、松土、修剪,

紫藤长得披头散发,

花开得不好且很少。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姑且听之。

但传说背后的意涵不该被忽略。

紫藤先后被上海县、闵行区定为保护对象,

随着“老闵行”工业区的开发建设,

九十年代从北沙港东侧迁至园内。

我在想,上海古树何其多,

能被人保存和记取的又何其少。

为何?

答案可从《左传》里

鲁大夫叔孙豹回答范宣子时

提到的生命“三不朽”中找。

470余年前,

一位“高考”落榜的诗人种下紫藤,

留存至今,成为海上一景,

吸引我们前来。

其藤其人其诗文甚至其家族

由此被今人记取。

站在古藤前,

仿佛能与董宜阳的灵魂无线联通。

正所谓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

 如果说闵行古藤园的紫藤

象一位缺乏精致妆容的村姑,

那么嘉定紫藤园的紫藤

便是天生丽质人见人爱的维秘名模。

紫藤园位于上海西北嘉定区博乐路环城河畔,

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共有紫藤200余株,珍稀品种26种,

分为紫、红、粉、白、蓝等多个品色,

花穗长一般在60至90厘米,

最长者可超过150厘米。

令人大开眼界。

紫藤长廊分设水池两侧,

总长度约300余米,

棚架面积为1500平方米。

行于长廊,只见成千上万串各色花穗,

从头顶上方的天棚悬垂而下,

如风铃森林方阵,

如绚丽多彩云霞,

如新娘婚纱瀑布,

如满天繁星闪耀,

如孩童纯真笑脸……

情为美景所醉,心为尤物痴迷。

图片

更为美丽感人的是背后的故事。

一位日本老人,在1997年3月19日,

将亲自嫁接培育的紫藤幼苗从日本带来,

种在嘉定城南古城河畔,

此后每年至少两次

义务前来整枝修剪、培训园丁,

至今已有22年,

他叫藤本道生,今年86岁。

图片

今年4月15日,嘉定紫藤公园的游客与藤本先生不期而遇。(此图取自网络)

他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

得从他小时候讲起。

他热爱中国文化,

名字“道生”取自于论语“本立而道生”

“藤”在日本语中是紫藤之意,

如此解读他的名字,就变得很有意思。

名字会冥冥之中影响人生走向。

图片

村里有个与他父亲差不多岁数的长者,

早年曾在上海做纺织品生意,

后来成为和气町议会议长。

经常向年幼的他讲述

自己在上海经商的故事,

提起得到上海朋友的帮助时,

常常感叹:

如果有机会,

希望能再次回到上海,

和那里的好朋友在一起。

这位父辈的经历,

让他对上海心生向往。

而他的同乡和气清麻吕、内山完造

(鲁迅先生的朋友)等人也对他的影响也不少。

前者曾帮助当时的遣唐使最澄和空海

两位和尚前往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

图片

1978年,藤本道生当选和气町町长

(町长相当于中国的镇长),

开始为他募资1.5亿日元建造铜像,

并在周围空地建成一处紫藤公园,

以吸引更多人前来偏僻的冈山县和气町。

他就是在那时学会紫藤的种植管理技术,

并与紫藤结下不解之缘。

当年募资尚余5千万日元,

被他用来开展中日学生交流活动。

他担任町长24年,退下来后,

成为冈山县共同募金会会长。

早在1987年11月,

他率和气町各界人士访问嘉定,

受到热情接待。

1992年两地正式签署

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协议书。

5年之后,他为嘉定带来优质的紫藤幼苗。

他还促成鹿儿岛县雾岛市与上海嘉定的

友好交流关系,

推动日企在沪建立合资公司并获成功。

除嘉定紫藤园外,

他又在上海捐助建立5片紫藤长廊,

总长度达2000米以上。

由于紫藤与葡萄的栽培技术相通,

他还为嘉定培养多批葡萄栽培技术人员,

让上海成为在中国最早掌握

葡萄大棚低密度栽培技术的区域,

帮助嘉定打造全国知名的“马陆葡萄”品牌。

图片

他在受访时曾说:

“紫藤园就像是我的孩子,

我可以每年都来。”

“樱花和紫藤不一样,

樱花只要成活就无须再管,

而紫藤的管理非常麻烦,

需要每年整枝,

不然来年花就开得不好。”

“我现在已经86岁,心里一直希望

嘉定早点把紫藤的种植管理技术学到手,

让象征两地友谊的紫藤花一直盛开下去。”

“我喜欢中国,

上海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有一个心愿,

身后将一半的骨灰留在上海,

留在嘉定紫藤园”。

图片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

心里感慨良多,生出一片彩霞。

一是感叹日本人在紫藤栽培管理方面

体现出来的

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闵行古藤园与嘉定紫藤园

便是对比鲜明的例证。

二是藤本道生先生没有受到

两国历史和政治宣传的影响,

而是坚持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听从心灵的感觉和召唤,

用近半生时间去推进中日友好交流。

三是高级优雅的人生

总是迎向真、善、美、爱等品质,

这样于己快乐长寿,于世界美好向上。

这位视紫藤花为“孩子”的日本老人,

种花护花爱花,

乐于奉献和付出,

懂得坚持和等待,

深谙人间正道,

他的名字将因紫藤花而被人长久记住。

上海市政府于1996、2018年分别向他颁发

“白玉兰荣誉奖”、“荣誉市民”。

~3~

紫藤花除了观赏,还可以食用,

真是“美”、“食”兼备,

无疑会让吃货和网红们兴奋。

只是此花有微毒,须焯水后食用,

不能常吃也不能大剂量吃。

适当的服用,

可起到驱虫、清理肠胃之功效。

图片

紫藤花焯水、沥干、炒鸡蛋

此为二水居士烹饪的私房菜并自拍

常规的菜品有:紫藤花炒素、

炒什锦、炒鸡蛋、

天妇罗(日式做法,粘面浆水后油炸)等。

可与米、面结合,

做成紫藤花粥、紫藤花糕、

紫藤花饼(类似于云南鲜花饼)等。

最简单的是泡一杯紫藤花茶,

静看花朵在水中沉浮、变色、柔软,

犹如一场人生。

此时适合回想往事,整理思绪,

或是感叹成长坎坷,世事维艰。

或是练习与自己干杯: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by沈雯雷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