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泊——堰塞湖

 羊羊的地理教室 2023-04-24 发布于浙江

堰塞湖

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阻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

形成过程
1.山崩滑坡体下落

2.堵截河床


3.形成水位见涨的湖泊

特点
1.发生在山区;
2.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产生洪涝灾害。
(安全排水渠;爆破泄洪)
举例
我国黑龙江省东南部分布着一片火山群,自一百万年前就开始不断喷发,距今4800年前左右的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的熔岩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

湖水又通过熔岩坝的一些断裂缝隙,渗硫出来,跌落崖壁,于是便形成吊水楼瀑布。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以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是1719~1721年间,由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熔岩流阻塞白河河道形成

堰塞湖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堵塞物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的作用。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震中上游唐家山大量山体崩塌,两处相邻的巨大滑坡体夹杂巨石、泥土冲向湔江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由于堰塞坝集雨面积大、水体大、水位上涨快、地质结构差,极可能崩塌引发下游出现洪灾。

随后抗震救灾指挥部通过“疏通引流,顺沟开槽,深挖控高,护坡填脚”的施工方案,抢险救援争分夺秒、历经艰辛,最终成功解除危险,保证了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