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不曾停下,2022将继续奔跑,创业没有终点

 羊羊的地理教室 2023-04-24 发布于浙江

大家好,我是羊羊
今天是2021年的最后一天,
你的年终总结完成了吗?
放在过去,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任务,
多为被动完成,有字数要求,还有时间限定。
而现在,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想看看过去的365天里,我都经历了什么? 

 2021的时间轴 



1月
课程开发
组织寒假提分训练营

2月
《地球运动专项课程》上线

3月
《高考护航版训练营》上线 
组建公众号编辑团队

4月
课程开发

5月
《选择题提分课》上线

6月
“羊羊地理”H5知识商城和小程序上线

7月
挑战9天连播  
暑期地理训练营上线
组建运营部门

8月
《海洋地理专项课程》上线
去村子里给孩子们上公益地理课 
尝试抖音拍摄 

9月
研学长线,“探温州,山海密码”上线 
“陪你到高考系列”(一对一答疑)上线 

10月
研学短线,“博物馆里的湿地密码”上线 
综合题提分课完成升级

11月
调整运营策略
课程开发

12月
寒假地理训练营上线
(4个版本,全新亮相)
选择题提分课完成升级

2021年工作室的关键数字



 数据的背后

数据的确能直观的呈现结果,但却无法表达过程中的种种感受。而过程中那些或强烈或细微的感触,可能才是我过去这一年中,最真实的体验。

【关键词1】付出与收获

这一年来,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什么时候完成?预期效果是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说了算,没错,的确很自由。

但极度自由的背后是极度疲惫,因为,创业就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要保持All in的身心状态。

上班下班没有界限,工作日和周日没有差别,任何时候看到别人的文章和视频,第一反应都是,这里面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有什么是应该规避的?

工作便是生活的全部。

不过这不是抱怨,因为我发现虽然有时会焦虑、会烦躁,会emo,但从整体上来说,是享受这个状态。因为我明白,所有的付出都是在自我成就。


在学校上课时,我的风格是情绪投入型,所以有些学生会偷偷叫我“鸡血小公主”。“小公主”肯定不是(老阿姨还差不多),不过“自带鸡血”倒是真的。

每一次在to do list上划掉已完成的任务,过程中的煎熬都会凝聚成最后的成就感,这种体验可以让我快速回血,然后斗志昂扬的迎接下一个挑战。

把想法变成产品,把工作变成事业,这一年的时间,让我更确定,这条路是适合自己的,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里,累一点又算什么呢?

【关键词2】成长与坚持

2020年是我自由职业者的状态,没有全职团队,只有一些兼职的小伙伴。而2021,由“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成立了运营部和编辑部,进入团队作战的阶段。

这半年来,各平台的数据稳定的缓慢增长,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通过团队合力呈现爆发性突破。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大环境

公众号已经过了增量期,文章打开率不足5%,不少号都在掉粉,我们入场的时间晚,现在能保持稳定的缓慢增长就已经算是好的。

目前,在所有公众号中,原创比例不足7%,能认真做自己内容的号其实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静下心来,提高文章质量,才是首要任务。

   精力被分散

课程属于中长视频,B站一直是我们的主阵地。有了团队后,我们尝试拓展短视频平台,比如抖音,但努(zheng)(zha)了三个月后,我按下了暂停键。

失败的原因是我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

模仿爆款、1分钟内解释某个地理现象、寻找生活中的地理,我们在抖音做了很多探索,结果是时间耗了,我拧巴了,数据废了。

对于在几十秒内背个顺口溜、蹭个热点这件事,我心里本就有抵触,连自己都抗拒的东西是不可能打动人的。
折腾过后,也就想通了,无论哪种打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重心一直都是教学,那提高课程质量,完善课程的配套内容才是最应该努力的方向。


至始至终,我只是一个想把课上好的老师。自媒体人、管理者,其他再多的角色,都是为这个初心服务的。

想通这一点,所有事情的主次顺序也就很清楚了。走慢一点没关系,稳定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才是更重要的。

【关键词3】反思与积淀

回顾我的2021,最需要反思就是时间管理

团队磨合、学习管理和财务知识、拓展新的视频平台,研发新的系列课程、做研学的新项目,想法很多,时间有限,精力被分散,尤其是9、10月份,时间被切割得太碎,状态焦虑,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希望2022年,自己规划好各个阶段的主线任务,在提升执行力的同时,多抽些时间分配给阅读、锻炼、休憩,毕竟有丰富的输入,才能有更好的输出

过去两年我一直在做视频课,未来还会花更多的时间继续做,那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我其实有很认真的思考过。

   关于内容

有位同行曾和我说:

现在做的视频,明年就不能用了。课程是有变化的,你看教材也在不断地换。

整段我只同意这一句,就是“课程是有变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视频课的价值只有一年,课程的迭代应该等于“留+减+换+添”。

举例来说,喀斯特地貌地球运动这类内容,基本的原理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的,几年后回头看,也仍是这些东西,只要介绍的够细够全,逻辑够清晰,制作精良的视频课是可以有多年留存价值的。


而产业类的内容则需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命题的趋势,这一部分就需要用“换”、“添”等方式对课程进行及时升级。
       
总而言之,经典内容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迭代的内容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样的课程,在内容上就是合格的。

   关于目标

一套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能帮学生提高成绩,帮老师精进业务,这些当然很重要,但这都还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它能提高我们的独立思考和系统表达的能力。

   关于体验

课程不能只是课程,它还得是好用方便的产品,所以带入产品设计的思维来制作视频课,也许会更人性化一些。

  • 切片化的呈现方式

    用碎片的砖搭系统的墙,一节课一个主题,方便学员查找,也方便后期的内容迭代。

  • 良好的交互体验

    语言表达深入浅出、板图形象简洁,需要复习时,可以通过二维码,快速链接该内容的基础课程,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网,方便学员查漏补缺。


  • 明快的课程节奏

    内容紧凑,知识密度高,尽可能减少无效表达,要努力为学员节约时间。


  • 完善的课程配套

    要有针对性强的课后练习、最好还能有与课程匹配的拓展类视频(如与课程内容的相关的优质纪录片片段等)。


以上这些,都是我给自己提的要求,是我奋斗的方向。现在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最后的话

敲下这篇文字前,我把2020的年度总结(点击蓝字,可跳转)翻出来,又看了一遍,我看到了不同阶段的自己,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出了这么远,那些付出与收获、成长和坚持、反思与积淀都是我送给自己的礼物。

苏格拉底说:未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通过复盘,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获得前行的动力,找到未来的方向,至此,我的2022已经到来。

谢谢你看到这里,我们明年见。



PS. 2021,拥有了这两个小家伙,成功晋级为二胎家庭,超级开心~

菲尔(左)、哔哩(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