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0部【新作+经典】展映作品推荐(2)

 编导名校私教课 2023-04-24 发布于山东


20部【新作+经典】影单(2) 

《海上花》(80版) |  导演 杨凡

杨凡在以商业电影著称的香港是一位比较特别的导演, 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明显个人风格的文艺爱情片经典之作, 他的电影几乎都是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他坚持拍女性电影,执着于对于女性世界的关注。。特别是其电影作品中鲜明的女性意识及其生命感触, 使我们作为研究者有必要对杨凡电影作品的性别话语、 情爱叙事和审美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 去探询杨凡电影作品中的精神内核, 进而去理解香港爱情文艺片的社会文化内涵。

《流浪者之歌》(又译《东京流浪汉》) |  导演铃木清顺

《流浪者之歌》是 铃木清顺 执导 《大正三 部曲》 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 《阳炎座》《梦二》。《流浪者之歌》这部电影展现的是昭和初年的市井风俗画卷,它的画面是宁静的,而这是种爆发前夕的宁静。声画间离效果和超现实主义运用然画面充满张力和对未知的询问。宁静的海岸,微浪起伏,渔民们望着一个流浪汉,木讷无语。在响板声中,铃木同样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是士官学校的青地和中砂的一段交往,通过青地的妻子和妹妹和中砂缠缠绕绕的关系,以及中砂的两任妻子的感情纠葛,展示了一个奇特而迷离的故事,有如中国的聊斋之凄切。影片穿行在现实和意念间,是一部给人留下梦幻和惆怅的作家电影。雪,洁白无暇的雪飘撒向大地,映衬黑夜的寂寞,渐有声起,呜咽着刺穿夜幕,音声何寻,侧耳细听,竟愁肠百结,闻者动容。留声机传来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感人肺腑的《流浪者之歌》的琴声,镜头一直停留在唱机上,唱针的旋转宛如人生的轮回,吱吱呀呀的嘈杂让人介入尘世。对话从萨拉萨蒂的音乐开始,预言着流浪的路程,预言着一个人的未来。

《同流者》 |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创作始于6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80年代凭借《末代皇帝》走上巅峰,晚年则沉迷于Z治和情欲之中。作为著名意大利导演皮埃尔·帕索里尼助手踏入影坛的贝托鲁奇,一步步成长为意大利电影的旗帜,浪漫主义和政治性是其创作生涯中无法分割的成分。《同流者》标志着贝托鲁奇在主题阐释方面的真正成熟。影片主人公是个童年有过杀人经历的Gay,成年后,他对过“正常生活”的渴望过于急切,以至于加入法西斯政党,参与到一宗谋杀自己教授的行动中。在这里,贝托鲁奇成功地将Sex压抑和法西斯主义思维模式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同流者》之所以成为影评人眼中的杰作,与斯托拉罗富有创造性地捕捉到战前意大利的美丽有很大关系:精心设计的推拉镜头,巴洛克式的摄影角度,堪称豪华的色效,华丽的布景,富有表现力的光影……不仅成就本片,也为贝托鲁奇赢得“视效大师”的名声。

《苔丝》(79版) |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电影《苔丝》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经典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影片讲述了美丽纯洁的农家女苔丝姑娘短暂的悲剧人生历程。 
苔丝的失贞行为是电影《苔丝》的核心情节, 苔丝意对自己的失贞行为充满了自责,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心灵结扎手术; 电影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用男性视角来审视和演绎苔丝的悲剧,注定了审判结果不会公平; 苔丝失贞行为成为电影的关键情节, 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部分男性贪婪和自私的胜利。  影片视听充斥着的黑色浪漫情调及死亡元素增添了神秘阴郁效果,渲染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烘托出主人公不断抗争却总以惨败告终的悲剧命运,引发观影者对人物命运感同身受的观影效果及对人物的悲剧予以深切地同情。
导演波兰斯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从事电影创作,至今已浸淫于影坛近半个世纪,创作影片四十余部,其中不少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波兰斯基喜欢用幽闭的空间表现人的阴暗面心理,从而造成观赏者心理上的不安,这种不安暗合了影片蕴涵的社会意义,形成其独特的心理恐怖风格; 在创作思想的来源上,多以宗教为出发点或终极思考方向,从而又形成其神秘主义悬疑色彩; 在影片的把握上多用混乱无序的后现代风格,以黑色电影为载体,表现边缘的人和事,且多数营造在荒诞处境下对男性世界阴性化进行了无情的逼视。

《悲情城市》 |  导演侯孝贤

电影《悲情城市》是一部以T湾人视角拍摄的Z治片, 表现的是“二二八事件”以后台湾社会的慌乱和T湾人生活的惨淡。日本投降以后, T湾光复, 基隆林姓一家眼见也要过上好日子了, 然而天灾人祸, 一家四兄弟先后卷入时代的浪潮中风波不断, 最后连硕果仅存的文清也因为和进步人士有关联而被捕不知所终。天灾人祸的根源实际是战争和社会动乱, 林家老二、老三的悲剧命运与日战不无瓜葛, 林老大则亡于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冲突中, 林老四被捕则是因为“二二八事件”。普通人的命运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总是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个人, 如果勇敢地站出来想阻止时代洪流, 多少像奋力扑向风车的唐吉诃德, 往往只能当殉道者, 而更多时候, 个人甚至连选择当旁观者的权利也没有。可是普通人的悲剧, 无疑能照出历史的荒谬与残忍。

《甜蜜的生活》 |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在《甜蜜的生活》中 ,费里尼以一种罕见的冷峻、辛辣的笔触 ,采用一种“流动的展览馆”式的结构方式 ,以男主人公玛尔切洛的个人感情经历和记者生涯为线索 ,用客观、冷静的记录镜头展现了物质文明下的精神失衡,揭示了潜藏在 5 0年代末期意大利所谓“经济奇迹”背后的“一种复杂的精神错乱症” ,并通过巧妙的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细致剖析了玛尔切洛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心理结构层次 ,挖掘出人物的精神魂灵 ,     嘲讽了罗马上流社会的精神堕落、道德沦丧,  同时批判了底层社会狂热的宗教信仰和麻木的精神状态。《甜蜜的生活》影片标题,指向的是甜蜜的表层下隐藏着一个个孤独的个体,  奢华的物质生活中处处飘荡着空虚颓废的精神魂灵。

《年轻气盛》 |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保罗·索伦蒂诺作为新一代意大利电影的领军人物,在镜头语言上回归传统的巴洛克风格,以兼具艺术性、叙事性的构图与蒙太奇式镜头,为观众带来了奇观化的视听盛宴。索伦蒂诺电影镜头的视觉呈现效果,既源于绘画般的色彩搭配与构图设计,又源于通过运动镜头、长镜头实现的蒙太奇式镜头美学。这种视觉呈现效果又并非孤立于影片本身,而是契合影片环境氛围与整体主题基调,使常被忽略或割裂的构图也能为叙事起到辅助作用,这也是索伦蒂诺电影能以镜头美学著称的关键。《年轻气盛》  通过其优秀的电影化的手段方式,将两个老人—— — 弗雷德和米克的情感心理淋漓尽致表现于银幕之上,从而让我们了解两个老人的情感心理,并最终了解到影片的议题—— 年轻就是释放情感的自由状态。

《吸烟致咳》 |  导演昆汀·杜皮约

看够了超英片,可以换个口味,看看这部无厘头小圈片,唯一理由就是乐呵呵的看完,不会边看边打哈哈。编剧导演都是昆汀·杜皮约 , 讲述五名战士组成的英雄团队“烟草特工队”在打败一只怪兽后,面临分崩离析,队长为了重建团队精神,打算在返回去拯救世界之前要做一件事情。这部片子对超英电影进行了非常到位的讽刺,将反类型进行到底,荒诞又搞笑。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 导演李冬梅

《妈妈和七天的时间》为中法合拍,由李冬梅导演,王宏伟监制,法国梦空间电影公司和Yilisoo Films联合制片。影片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一个在中国农村七天中所发生的故事,记载了十二岁女孩小咸关于家庭和村庄的记忆。

《月球时代白日梦》 |  导演 布莱特·摩根

 140分钟的纪录片《月球时代白日梦》 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们都是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粉丝。鲍伊死后, 导演拿到进入鲍伊所有素材的权限,在浩如烟海的现场影像、画作、电影、影像实验、幕后花絮及采访中漫游,向观众表达“万物都是垃圾。垃圾皆很美丽。”。跟着《月球时代白日梦》进入人类性格之旅, 你会发现,他用百变的形象保持自我,寻找身心灵的平衡。那么多的脸孔,存在于无数光辉片段中的大卫·鲍伊,仅此一人。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  导演 川村元气

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是导演 川村元气 执导的首部长片。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制片人,代表作有《铃芽之旅》、《你的名字》、《阳光姐妹淘》、《唐人街探案3》等作品。

《一个和四个》 |  导演久美成列

影片《一个和四个》改编自藏族作家 江洋才让 的同名短篇小说。在导演久美成列看来,这篇小说的吸引之处在于,本身有着很强的悬疑结构和节奏感,在木屋现实与人物的回忆讲述间不断穿插交织。同时,它对护林员的心理描写,对整体意境的描写,包括风雪、自然界神秘的包裹感,实现了一种微妙的融合反应。《一个和四个》无疑是一部“非传统”的藏地电影,或许正如许多观众所言,它的故事可以放在任何合适背景中发生;但正因如此,或许正值得去看,这位导演是否以及如何将自己背后的民族特性放入。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由“实”而言,藏地的人物、气质、地理等,被导演使用,尝试了国内类型片中的一种新存在,一种新的“西部片”样貌;而由“虚”来说,一些超现实性的存在,如以“鹿”为象征来构建区别于人类的另一种神秘生灵世界,对人性争斗似乎进行某种“审视”与“判决”,这又延续了藏地对信仰、对精神世界的追寻。

卡萨布兰卡》| 导演迈克尔·柯蒂兹

电影《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该片以北非摩洛哥的重镇卡萨布兰卡为背景,以法西斯主义战争为导向,运用了传统正叙手法,通过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别离的回忆,来讲述一段动人、美丽、宛如童话的爱情故事。这部影片成功之处在于政治与艺术的双重成功,它实现政治目的同时,没有忘记艺术的内涵,在政治上,影片起到了凝聚民心的作用;在艺术上,影片洞察人类心灵深处。无论对大背景的营造还是对细节的把握,不论是剧情的冲突还是对人物的刻画,该片都非常成功。

《2001太空漫游》|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在科幻电影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影片中没有政治、生活因素,但它探讨的主题是无可比拟的:人类生命的意义、文明发展的开始与尽头、人类面对宇宙和死亡时那永恒的绝望……绚烂的太空景象并非用来眩目,而是从人类诞生并生存期间的宇宙入手,引入各种深邃的思考。要寻找一个答案是不可能的,连原著作者都说,他也不能确定地了解库布里克的结尾是什么意思。这部影片更适合纯粹地感受和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每个答案都无法超越宇宙生命之源的答案。


《功夫熊猫》| 导演 马克·奥斯本  /  约翰·史蒂芬森
如果说《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有讨好中国市场的嫌疑,那么影片的叙事模式,则回归了西方观众熟悉的好莱坞英雄成长历程。《功夫熊猫》的模式,可以归入励志电影,但其中又有超级英雄片的影子,从中不难归纳出其叙事模式,即草根英雄的成长。《功夫熊猫》之所以获得空前的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元素与美国普世价值观的完美结合《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如今已推出三部,好莱坞利用其成熟的市场化制作体系,一遍又一遍地复制着他们的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具有异质文化内核的《功夫熊猫》系列对中国元素的成功运用,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电影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如何利用本民族元素来吸引世界的目光,《功夫熊猫》这块“他山之石”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具有可行性的道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