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一场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代价,而最可惜的是这位含恨陨落的巨星!

 华人星光 2023-04-24 发布于陕西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关于“它”的一场误判,

让中国付出了上万亿的沉重代价,

直到今天,教训依旧令人扼腕。

“它”托起了一代人的希望,

又在波云诡谲中的溃败中,

埋下无数中国人的辛酸。

警自身,诫后人,

命运之决的背后,最为可惜的,

就是这位含恨陨落的巨星,

他的名字,

至今仍让国人念念不忘,

他叫,马凤山。

50年前,在中苏最为友好的时期,

老大哥说愿意帮助我们,

送来了一张图纸,

上面画的,可以说是当时空军装备中,

最重量级的东西:图-16轰炸机。

国内为此送出去一批顶尖人才,

苏联负责培训他们怎么看懂图纸,

大到搞懂轰炸机的建造原理,

结构力学,气动设计,

小到螺丝要拧几圈,

钢板削成什么形状。

但是课堂上,

苏联老师一再强调:

“同学们,这些课你们就随便听听,

了解个大概原则就可以了,

笔记什么的不用记,没必要,

详细的技术资料,你们回国后,

我们装一节车箱给你们运回去!“ 

去学习的中国技术人员,

为这样的友好关系而欢呼雀跃。

他们不知道

当包着纸的“糖”褪去表面的甜,

尽是辛酸颜色,

未来,会吞下多大的苦果?

没多久课讲完了,中国学生回国,

一车皮的资料没见着,

甚至原本架构好的轰炸机制造厂,

一夜之间被拆了个干净,

前来支援的苏联专家,

也都撤走了。

几千号参与轰炸机工程的技术人员,

显然措手不及的懵了,

他们所拥有的全部技术资料,

就是轰炸机的样子图纸

还有一堆复杂深奥的数据,

只有这些,

相当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但没有计算过程,

别说图-16轰炸机能不能制造出来,

就是图纸看不看得懂都是大问题!

没有图-16,

空军谈何展开羽翼保家卫国?

千人犯难之际,

去苏联的几十号人群中,

站起来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

弱弱地说:“报告领导,

我,我当时记了点课堂笔记。”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马凤山

他的笔记,《马凤山笔记》,

涉及到图-16大量的数据、

结构等考察报告。

上级大喜过望,从那天起,

这本笔记被盖上了N个章,

套上N个档案袋,成了国防绝密。

30年后学术交流恢复,

中国拿到关于图-16轰炸机的原始资料,

数据和马凤山记录的,分毫不差。

若生有使命,

那么马凤山这个人,这辈子,

他就是为中国飞机梦而来的。

马凤山(右三)

是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批学习航空工程的大学生,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

这个院系,

后来走出过三位“中国之光”:

一位叫屠基达,“歼7战机之父”,

一位叫顾诵芬,“歼8战机之父”。

还有一位,就是马凤山

他不到30岁,

就直接破格提拔成副总工程师,

上级是这么说的,

一本笔记作用都这么大,

写笔记的人作用肯定更大!

上级没说错,国内仿制苏联图-16,

开始了轰-6飞机的研发,

这是当时中国试制的吨位最大飞机,

据说科研人员参考重要数据时,

要经过层层审批才能见到《马凤山笔记》,

这本笔记深藏于保密室,

不能在办公室过夜,更不能摘录。

而马凤山本人,

作为轰-6飞机的仿制主管设计师,

负责处理制造中的各种实际技术问题。

尤其是在“两弹一星”战略中,

轰-6飞机要实现携带原子弹、氢弹,

马凤山进行了,

投放冲击波对飞机的影响计算,

分析确定了轰-6飞机可以携带、

投放原子弹、氢弹的最大吨位。

后来的投放试验证明,

他这些分析和计算完全正确!

无论是他人也好,他的笔记也好,

都为轰-6飞机的诞生,

也为“两弹一星”战略任务,

立下了不世功勋。

1968年,我国正式拥有了轰-6飞机,

结束了中国不能造中型轰炸机的历史,

它被称为“新中国的战神”,

从此蓝天之上,

中国战机如利剑出鞘,

庇护八方!

这个时候,周总理提出了一个问题,

能不能在轰-6的基础上,

我们试制国产民用大飞机?

国产大飞机,

是领导人心中的“隐痛”,

因为每次出访欧洲,

都是借用国外的飞机,

外国报纸报导说:

“中国尚未进入喷气时代”、

“中国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

没有大飞机,始终要被西方瞧不起,

但是大飞机的制造很难,

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即便是有轰-6在前的经验,

也依然相当于是从零起步,

中国勇敢地进行了第一步尝试。

1970年,第一架国产大飞机:

运-10正式立项。

航空界把各地所有排得上号的工业,

全都用上了,

发动机生产、起落架布置、

雷达、机翼主梁……

每个重要部件研发任务都分配下去,

几乎倾了举国之力,

为大飞机制造做准备。

可是,即便云集如此强大的阵容,

在面对技术的一片空白时,

依然是举步维艰。

非常时期,起用非常之人,

那个时候,

马凤山是运-10的技术总负责人,

后成为大飞机总设计师。

他带着一群衣衫褴褛、

却热血满腔的中国航空技术人员,

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匹夫亦有凌云志,

横刀立马白云间!

大飞机的研制道路,

比两弹甚至还要艰难,

漫漫征途,每走一步,

几乎都要耗尽全部的心血。

他们掀开了这史无前例的光辉一页:

第五年,

运-10设计图纸和技术报告全部完成!

第六年,

静力试验机制造完成!

第八年,

全机静力破坏试验全部完成!

第九年,

四大系统及操纵系统,

全机共振,完成模拟试验!

第十年,

运-10飞行试验机总装完成!


大飞机成了,可能不能飞得起来?

大家心里都没底,

马凤山立了军令状:

运-10首飞绝对是安全的,

我拿性命担保!

1980年9月26日,

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历史性一刻:

运-10一飞冲天,震撼世界!

美国航空界认为:

这是中国航空技术的重大发展,

使中国民航工业,

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

韩国航空界说:

你们有了运-10,

还怕什么波音麦道!

英国路透社电讯评价:

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时,

再也不能把中国,

视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了。

凝聚十年血泪,终成国产大飞机,

运-10,它是一代人的欢欣和希望,

只是首飞后的遭遇,

却令马凤山始料未及,

这是他的喜,亦是他的悲。


1982年,

马凤山任上海飞机研究所所长,

当他踌躇满志要让运-10实现量产时,

却惊闻消息:

由于资金出现大量缺口,

再加上国外利益集团的掣肘和阻挠,

运-10研制被要求突然停顿。

他简直不能相信,

难道十年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

他四处奔走疾呼,可几经跌宕后,

还是难逃悲凉命运,

第二年,运-10飞机计划彻底终止,

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里,

逐渐锈蚀成了一堆废铁......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颠覆欧美想象的,

划时代航空工业明珠“运-10”

竟是以如此幻灭结局而收尾,

实在可惜。

而后因为对大飞机发展方向的一场误判,

我们付出了更为沉重的代价。

在大飞机发展路线上,

我们决定第一步和美国麦道公司合作,

第二步和空客合作研发。

可是第一步就因误判走错了,

麦道因为本身飞机设计短板,

后来被波音一直吊打,

最终因资金断裂被波音收购。

原本我国要和麦道合作的大飞机,

就此宣告全面停产。

波音和空客等航空公司趁此机会,

挤满了中国的蓝天,

赚得是盆满钵满!

空客更是狮子大开口,

张嘴就是10亿美元的技术转让费,

还不愿意给具体的技术转让内容,

明摆着就是欺负你中国没国产大飞机!

更令人扼腕长叹痛惜的是,

当年为了给麦道的飞机腾地方,

把运-10生产线上的所有装备,

包括型架都当成废品全部卖光,

马凤山等人耗十年搭起的本土生产线,

就这样一夜之间消匿不见,

技术资料损毁殆尽,

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才也纷纷流失,

“几十年没有研制飞机型号,

年轻人全部跑光了,

从事其他的工作,队伍溃不成军。”

这是运-10最可悲的地方,

从平台到团队,再到生产线,

都彻底消失在错误的发展路线上!

痛心疾首,欲哭无泪!

却又无可奈何……

在这样的可悲可叹中,

最可惜的就是马凤山,

他原本为运-10研发已近油尽灯枯,

最后却眼睁睁看着心血付诸东流。

1989年,他强撑着病体,

被国家聘为干线飞机总设计师顾问,

在为国产大飞机的前途忧虑中,

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第二年4月24日,

第一架国产大飞机:

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含恨离世,

年仅61岁

2009年,国力增强,

大飞机C919立项,

曾奋战于运-10的老将们,

风烛残年披甲上阵,重踏“长征”。

2017年C919成功首飞,

87岁的运-10副总设计师程不时,

拄着拐杖告慰马凤山,

老马,今日重起高楼,宴宾客!

站在2023年的今天,

以上帝视角回望过往,

有人说,如果目光再长远一点,

当初坚持把运-10做下去,

现在肯定能实现大飞机自主了,

也不至于几十年来,

我们在空客波音买飞机的钱,

粗略算算也要上万亿,

光去年订的近300架空客,

就要2400亿人民币,

垒起来比百余座大厦还高。

可惜没有如果,

有时候时代洪流的莫测变幻,

是难以窥见半分轨迹的。

但是沉痛教训,我们永志不忘,

2020年,

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

运-10飞机上榜,

刻此烙印,为警自身,为诫后人!

马凤山这一生,

为中国大飞机而来:

匹夫亦有凌云志,横刀立马白云间。

亦为大飞机而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一路走来没有鲜花没有掌声,

至死也默默无闻。

可是我们不能忘记,

这位与中国航空辉煌同在的巨星,

曾匍匐在地,

在航空伟业最脆弱的时候,

用自己的胸膛,

怀抱起过大国不屈的梦想!

缅怀、致敬大国巨星马凤山!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