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公民》:比起真相,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内心投影

 爱生活的周周呀 2023-04-24 发布于吉林

抛弃儿子的父亲,找到已经成了富二代的儿子,多次索要钱财。某天晚上,有人听到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父亲就死了,儿子变成了嫌疑犯……

某高校模拟法庭,正就这起真实案件展开辩论。学生们按照不同角色辩论后,他们的亲友作为陪审团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展开讨论,12个人必须得出统一的结论,才能断定嫌疑人是否有罪。这12个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故事的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本片改编自《十二怒汉》,《十二怒汉》是1957年的老电影,黑白色调,十分经典。

《十二公民》首映于2014年,基本保留了《十二怒汉》所有情节,但也进行了贴合国情的一些改编,使其看起来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能引起属于我们的共鸣。所以,对于国人来讲,可能《十二公民》算得上比原片更好的翻拍片。

整个电影基本就一个场景——一个废弃的大屋子,12个人在讨论案情的过程中,逐渐达到情绪的顶点,逐一诉说了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和案件有关,却也无关,这些类似插曲的小事件,让讨论案情这个大事件变得更丰满,让每个人的立场言论都更具合理性。

这些演员基本都是演话剧出身的,演技堪称炸裂,给人很强的代入感,也为电影增色不少。

看完这个电影,感觉读了一本《罗生门》。不管是《十二公民》还是《十二怒汉》,其实都在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比起真相,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内心投影。

明知道证人在说谎,但由于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真相,就可以选择不质疑。这不只是对法律的亵渎,更是对生命的漠视。以自己的欲望为圭臬,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如果人人如此,真理何在?天理何容?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常见,人们不关心真相,人们只关心自己的立场有没有被质疑。哪怕是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也很容易带入自己的境况,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答案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不可动摇!

富二代没有好人、河南人都是小偷、儿子必须听老子的……偏见根深蒂固,杀人不用刀!

不管是对人对事,只要不是肯定,就请先不要急着否定。

作为有自己想法的一个人,我们很容易有自己的预设立场,很容易因为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不好就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一件事的走向不合心意就讨厌这件事,我们或许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却很难真的去纠正自己,承认自己是错的,有时会带来极大的屈辱感。

其实,古人早有教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有些是非无恒准,有些对错需笃定。当我们不再向自己跪拜,而是对真理低头,我们应感到快乐与幸福。真理越辩越明,偏见越信越暗。生活应是光明的,心头也是。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