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鉴定齐白石的荷花双鸳图,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齐白石书画鉴定师汤发周说,先看荷花画法

 齐白石书画院 2023-04-24 发布于上海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请时任齐白石传人、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齐良芷弟子、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继续为大家聊聊曾在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里展览的齐白石比较有名的一幅画《荷花双鸳图》,白石老人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量级位置。他既不赞成“只弄笔墨,不求形似”,又极反对“只求形似,不讲神韵”。他主张“形神兼备”,所谓“先入乎内,再出乎外”。他笔下的万物都是实地观察而来,决不向壁虚构。



齐白石(1864-1957)荷花双鸳·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白石老人的《荷塘双鸳图轴》即是这样一件让人驻足谛视,引发深思之作。



0526

立轴 纸本设色

134×67.5 cm.

RMB: 3,800,000-5,500,000

出版:《齐白石绘画作品图录》下卷第320页,天津美术出版社,2006年

说明:陈淑贞旧藏。

藏家简介:陈淑贞,奉文堂主人,香港著名收藏家兼古董商,自小受父母熏陶,认识到不同艺术和文化,因其父亲名为韩奉文,遂题奉文堂以作纪念。收藏齐白石,佳士得为其做过专门研究出版。

画中一朵将谢的菡萏,如火焰般妖娆于硕大的叶间;落瓣后的莲蓬次第擎起,交错不迭;双鸳眷恋于荷叶的清荫之下,幽情荡漾...画家在水墨之外略施淡赭,个中花朵的暖色调犹如暮云中的一抹晚霞,让人沉醉。画中炉火纯青的笔墨;意到便成的物象——这里笔触、墨、色、线条与块面、虚、实和枯、润的交织又是何等的妙趣连绵,盎然眼前,如诗词,如乐章,耐人寻味。



齐白石(1864-1957)荷花双鸳(局部)·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白石老人在画幅左上方题道:“九十三岁白石老人画于京华。”京华,即北京。白石老人生于1864年,逝世于1957年,享年93岁。照此看来这是他人生最后一年的传世画作了。但并非如此,这里所题作画的年龄比他真实年岁整整多了四年。



齐白石(1864-1957)荷花双鸳(局部)·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这四年之差是有两个原由,一是我们说的1864是公历纪年,而老人自己一直用农历纪年,而且以虚岁记录自己的年龄,这样就比实际年龄大了两岁。另外两岁的相差,是老人有意为之的。早年在长沙时,有算命先生批八字说为了避凶趋吉,在1937年(75岁)农历3月12日以后,要用“瞒天过海”之法虚报两岁。故此在老人75岁那年就自称77岁了,所以我们从未见过白石老人自署75、76岁时的作品。这种朴素的唯心主义,在那个历史年代何尝不是一种虔诚之心的体现呢。



齐白石(1864-1957)荷花双鸳(局部)·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此作出版于《齐白石绘画作品图录》第320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齐白石绘画作品图录》为齐白石出版图录里非常权威的图录所收录的齐白石作品均为出处明确,如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文学馆收藏、北京中南海收藏、北京荣宝斋收藏、吴祖光原藏、黄炎培原藏等等。所以此件作品来源可靠,真迹无疑。



齐白石(1864-1957)荷花双鸳出版物及内页·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老人一生朴实无华。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先生在读罢《白石老人自传》时写道:“这是一篇很好的自传,很好的理由是朴实无华,而且充满了作者的乡土气味。我常觉得最动人的文学是最真诚的文学,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哪能使人不感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