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时空】浅析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乡土唐河 2023-04-24 发布于河南

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导致一个家庭的破碎,带来的是亲人撕心裂肺的痛楚。而且,一些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社会舆情关注度高,有的甚至因责任的划分、对死因质疑、补偿纠纷等引发各种社会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给善后处置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大量消耗了学校、政府和公安机关等社会公共资源,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诸多隐患。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浅析一下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现状
防范中小学生溺亡是压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也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痼疾。学校也好,社会也好,宣传和教育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全方位、无死角。比如源潭镇河流较多,唐河、毗河、泌阳河贯穿全境,其中泌阳河流经源潭何庄村南的河段水势平缓、水质清澈、沙滩宽阔、水位较浅,正常情况下平均水深为0.2—0.8米。为了方便两岸来往,村民自发在河底铺设水泥板路,形成一座漫水桥。再加上这里一直是村民的天然浴场,河北岸不远就是远近闻名的千年银杏树,从春暖花开一直到初冬时节,吸引着周边群众在这个河段踏青、消暑、游玩、戏水,自发形成了一个源潭本地的网红打卡地。周边群众到这个河段游玩,家有孩子的自然而然地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到这里游玩、放松,从而,成为了预防学生溺水的重点高危水域,为此,我镇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一)从学校的角度,我镇每天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离校防溺水的宣誓;周末每天通过微信群等渠道给家长发送防溺水提醒;每个家长都亲笔签署了防溺水责任书;每个学生家庭都发放了教育部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每个家庭都张贴了防溺水提醒;每个校(园)大门口都设有“六不一会 ”宣传栏;每个学生都签署了防溺水承诺书。
(二)从行政管理角度,镇政府和村委在河边、路口均设立了预防溺水的标牌、标语;每年夏季政府、村委都组织人员对河边戏水群众进行宣传和劝导。
(三)在社会层面,中心校协调辖区学校分时段、分区域排班出动流动防溺水宣传车进行宣传;利用各村村部大喇叭进行防溺水宣传;利用政府洒水车、垃圾清运车安装小喇叭进行宣传。每年夏季,镇政府都要组织公安、安全、应急、教育、何庄村委等部门联合对河边戏水群众进行劝导。
通过全镇上下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不遗余力地宣教和劝导,泌阳河何庄河段近年来没有发生过溺水、溺亡事件。这种结果固然来之不易,但是溺亡、溺水的隐患根本没有消除,因为在这种全方位的宣教劝导的环境下,即便是在面对面的劝阻和大喇叭宣传下,泌阳河何庄河段的戏水群众依然我行我素在河边嬉戏玩耍,甚至对自家的孩子放任不管,仅有少数学生和家长在宣传人员的劝导下觉得不好意思,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河边。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生溺水、溺亡事件却仍然时有发生。
二、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政府 、教育、安全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生防溺亡工作每年都在有序开展,重点水域的管理工作也是毫不放松,但是,仍然发生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安全意识不足,监管职责未尽到。对学生安全负有最大监管责任的是家长,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大多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在照看,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也有很多家长以为自己亲自看护孩子,玩水没问题,就放松了警惕,产生了麻痹思想。
(二)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和劝诫置若罔闻甚至持反对态度。一是学生和家长有意无意地忽略学校的防溺水教育和要求;二是学生对接受的教育内容懵懵懂懂,没有切身体会,也不是特别理解和接受。三是个别家长对学校发送的提醒信息和宣传甚至持反对态度,认为“小题大做”。
(三)学生游泳技能缺失。会游泳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会游泳,即便遇到意外落水,也会大大降低风险系数。以前农村河流沟塘多,孩子都跟着大人学会了游泳。现在农村沟塘少了,水也脏了,农村孩子基本上都不会游泳。而且,城区也没有普及游泳场馆,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会游泳。
三、学生溺水事故的对策
针对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中的这些突出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一)继续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做好家校沟通,实施家校共育。强化防溺水的相关要求和宣传,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防溺水“六不一会”或“七不二会”。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不能一背了之,一讲了之,要结合直观的、沉浸式体验的教育形式开展,使预防溺水的宣教真正被学生接受,入脑、入心。
(二)充分发挥安全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政府、公安、应急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能,对重点水域的戏水人员、学生进行劝导和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村委要加强巡逻巡查,发现有未成年人下河洗澡及时劝阻教育。
(三)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鉴于农村学生以隔代教育、隔代监护为主的现实,要以社会面的宣传教育为主,比如通过抖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结合家长会、家长学校等专题活动的开展,对家长的防护意识等进行重塑、完善。
(四)建议政府建设游泳馆,学校开设游泳课。政府加大投资,在学校建设游泳池,同时,尽快建设与城镇人口增长相配套的游泳场馆设施。学校开设游泳课,在中小学生中普及游泳技能。
(源潭镇中心学校:陈国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