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作是颜真卿“忠骨”的化身,米芾心中的“颜书第一”,何绍基:比《兰亭序》好!

 墨品书法网 2023-04-24 发布于北京

2019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召开了一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展览上两件“镇展之作”,是自台北故宫的《祭侄文稿》和《争座位帖》宋拓本。

《祭侄文稿》作为天下第二大行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其中的《争座位帖》也是一件重磅之作。

《争座位帖》与《祭侄文稿》、《告伯父稿》并称为“颜氏三稿”,并且这一件作品也是颜真卿的一件忠义之作。

当时郭英乂为了向宦官鱼朝恩献媚,特意僭越法制,将鱼朝恩的座位往前调,颜真卿气愤不过,提笔挥毫写下了这件作品。

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曾评价这件作品:此作笔法之佳,当在《兰亭》之上

何绍基之所以这么推崇这件作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中的篆籀气。

颜真卿继承家学,发扬了篆籀笔法,让作品充满高古、浑厚的气度,和他本人的个人气质非常贴近,这件《争座位帖》笔意飞动,篆籀气息浓厚,就是颜书的典型代表。

在用笔上,此作多是以颜真卿楷法演变而来,以中锋行笔,塑造浑厚古拙的线条。其行笔的速度是非常迅疾的,单字虽不大,但文字却左冲右突,纵逸跌宕,豪迈之气尽现于笔端。

关于颜真卿的书法,历来有“楷不如草,草不如稿”之说,这是因为颜真卿的“颜氏三稿”都是在忘我的情绪状态下写下的,是真正的“无意于工而极其工”的作品。

这种情绪状态在作品的章法布局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此作行列间疏密相间,整体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当中还有删补修改的部分,整体章法没有任何的刻意安排,矫揉造作的痕迹。

对于这种天真自然的章法布局,米芾是尤为称道的。他曾这样评价这件作品:(争座位帖)秃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世之颜行书第一也”。

《争座位帖》中的篆籀气,可以医书法之俗;《争座位帖》中的刚毅气,也可以医治书法之“软骨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