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 〔宋〕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1.我们先来读这首诗,把字读准确。(陂、衔、漪) 2.《村晚》这首诗和我们刚才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有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晚 〔宋〕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都是宋代诗人写的。 ——都写的是乡村的情景。 ——都写到了孩子。 ——都是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孩子。 3.我们先集中读一读写孩子的诗,结合注释,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4.在《四时田园杂兴》里,我们看到了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一群乡村孩子。这里的牧童的牧童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除了天真可爱。你还感受到什么?(无忧无虑,悠闲自在)你们从哪些细节当中感受到这个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我从“横牛背”感受到。(你觉得“横”是怎样的一种姿态) ——我从“信口”“无腔”这两个地方感受到。 5.是啊,“信口”“无腔”不是为了说牧童吹笛水平不高,而是为了强调牧童的悠闲自在。在古诗里,很多牧童的形象都是活泼可爱、悠闲自在的形象。我们来读一读。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唐]吕岩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宋]黄庭坚 6.那么这样一个活泼可爱、悠闲自在的牧童,你们觉得应该放在怎样的一个“环境”里呢? ——优美 ——恬静 ——乡村 …… 7.我们来看看诗人雷震写了怎样一个环境?这两句诗里,提到很多景物,有很多名词,哪些?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8.现在我们了解诗句主要写到了三样景物:池塘(寒漪:凉凉的荡着涟漪的池水、陂:池岸)、山、落日。不做串联,从这三样景物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获得什么感受? ——诗人写的是山村的风景…… ——诗人写的是傍晚的风景…… ——我感觉到当时有微风…… …… 9.好的诗人总是会用“杰出”的动词把景物串起来,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与感受,诗人雷震用了什么动词(满、衔、浸),你喜欢哪个动词? ——我喜欢“满”,让人感觉到青草茂盛。 ——我喜欢第二个“满”,这个“满”字让我觉得前面下过雨,所以池水高涨。 ——我喜欢这个“衔”字,既让我们知道这是傍晚,知道夕阳和山的位置关系,又让我们感受到山非常可爱…… ——我喜欢这个“浸”字,如果用“映”就太普通,一个“浸”字让人感觉池水里真的也有山和夕阳,而不是影子…… 10. 所以诗歌的妙处,还是要回到诗中咬文嚼字,尤其那些动词。下面的句子只是把诗“翻译”出来,但没有把诗的美妙表达出来。 池塘及岸边长满了绿草, 水快从池塘里溢出来。 远远的,青山衔着落日, 影子倒映在水中。 ![]() 11.优美闲适的乡村,悠闲自在的牧童。诗人写这样一首诗是不是也想返老还童,做一个放牛的牧童?诗人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向往恬静、闲适、自在的乡村生活。 12.是的,诗人雷震比较含蓄,他通过写恬静的乡村美景、悠闲自在的牧童表达了这样的向往,而有些诗人就直接表达出来了。例如——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宋]黄庭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