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其森:引导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江船看雨 2023-04-24 发布于陕西

所谓乡村特色产业,是指根植于乡村自然资源环境和人文资源禀赋,体现乡风民俗习惯、传承乡村文化根脉,在乡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高度市场认可和品牌效应的产业门类。其种类繁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是乡村生态环境、物产、风俗、文化融合发展的体现。我国乡村特色产业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在传统特色农产品培育中自发形成了多样化的特色产品。这些特色产品既有国家级的知名品牌,比如新疆吐鲁番葡萄、东北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又有区域性知名品牌,比如山东烟台苹果、内蒙古敖汉小米等名优特农产品。这些数量众多、内涵各异的特色农产品,赋予我国农业丰富多样的产品魅力,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优势资源。

客观认识我国乡村特色产业现状,是推动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总体而言,我国乡村特色产业目前发展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业态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手工业。这些传统生产方式的优势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特色”,容易形成名优产品。然而,不够先进的生产方式往往导致特色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形成产业系统,与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现代理念相背离,不利于农业强国建设。为此,要从生产技术入手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从发展理念入手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实现资源利用和发展方式的现代化转变,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换代。

做优做大乡村特色产业,要处理好“做优”与“做大”的关系。特色农产品是乡村特色产业的硬核,是支撑乡村特色产业的基石,做优做大乡村特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做优做大特色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产品多数以林果业为主,是特殊自然条件下的“物华天宝”,自然限制属性明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做优做大特色农产品,要将其汇入现代农业经济大潮之中。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与特色农产品的自然限制属性相悖:一方面要保持其品质就要严守其在地性,另一方面要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必然要扩大种植面积。这就要求牢固树立“保护性开发”的方针,既要尊重特色农产品生长规律,坚持品质第一,让最适宜的土地生产最具特色的“产品”,以敬畏之心呵护传承好中华大地上这些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同时,要发挥这些农业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带动功能,在产品链条上下功夫,以科技手段促进传统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构建,建立立体化的特色产业价值链,促进特色农产品经济体系建设。

把乡村特色优势转化为现代市场经济优势,就要通过资源合理整合利用,尽快改变我国传统特色产业分散发展、单兵作战状况,以资源优势为纽带,以产业融合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要合理布局现代农业特色园区建设,以现代化生产经营手段推动特色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乡村特色产业规模经济引领乡村产业现代化。

图片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国农民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转自:《经济日报》2023年4月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