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读书?

 白桦树2008 2023-04-25 发布于内蒙古

世界读书日,我们也来聊聊为什么要读书?

日渐浮躁的世界,卷到不能再卷的职场,上班工作,下班弄娃,静下心来读书似乎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记得公司一位大佬有一次在会上讲:疫情期间让我最大的收获是,封控在家里不能外出时,我读了很多书,丰富了知识体系,理清了行业框架,获得了很多的收获。从话中可见,似乎只有在外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才能静下来好好读书,好像也是这么回事,每天忙忙碌碌,哪有时间读书。当疫情放开了,大家看到的景象是:餐饮爆满,旅游从年头排到排尾,周末节假日火车票、机票一票难求,旅游景点人山人海,非常理解大家这种外出报复性消费、报复性旅游的诉求,似乎要将三年来的亏欠都弥补回来。然而留给读书的时间又有多少,读书似乎是排在最后的计划。

为什么要读书?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读书?

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咖们、大佬们都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酷爱读书,而且是终身都在读书,终身都在成长。我们都知道:读书可以明理、读书能够增智,读书可以提升人的文化修养和素质。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我想这是一个终身的爱好。我们也知道'腹有诗书气质华',读书多的人,心境与豁达自然是不一样的。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古人及现代大多数穷人跨越阶层,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古往今来,多少伟人、文人都是读书立志的榜样。

  •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 林语堂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 迟子建说:书籍是无声的音乐,是绚丽的绘画,是巍峨的建筑;
  • 梁实秋说:对于一般人而言,读书是最简便的修养方法;
  • 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 
  •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图片

为什么读书?我们先从古人的诗词中去一探究竟,以古观今。

  • 读书为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神童诗·天子重英豪》

【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读书不仅能增长学识,还有黄金屋、颜如玉。

《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 劝学,要珍惜少壮时光,勤奋学习,珍惜读书时间。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 读书为了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横渠四句”

  • 读书为明事理,懂道理,使人上进。
《性理精义·行宫便殿奏札二》
【宋】朱熹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 读书能带来的精神饱足、内心充盈

《三国志》

【汉】陈寿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 书读多了,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读书,熏染出高雅不凡的气质,豁达的心境。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为什么要读书?
有为金榜题名的,民族崛起的,有为内心富足的,有为明事理的,有增长见识的,有为文思泉涌的......等等。
书中自有黄鑫屋,书中颜如玉,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前人的智慧与思想都凝聚在书籍中,为何不取?为何不用?知来路方能识归途。

我的领导常说:如果你有什么想不明白的,想不通的,解决不了的,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重点是你读书了吗?的确,每当心有困惑时、每当心情浮躁时、每当焦虑的时候,读书似乎能治愈一切,让心慢慢沉静下来。

心安即是归处,能够让我们过好一生的东西,往往不是我们一直在追逐的幸福,而是内在的安定力量。内心安定的力量从何而来?我想读书即是一种让人内心获得安定的力量的方式。

多读书,读好书,与智者对话,终有一天自己也能获得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