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书法名家、投资收藏家说到张旭光的书法时,他认为,张旭光是一位帖学代表人物,他的书法还是有书卷气的,具体来说,张旭光写的并不是草书,准确地说,他应当写的是小行草书,这几年,张旭光在向大草进军,但是,他的笔法上却有很多与大草无关的东西,他的书法当中还是缺少这么几样东西: 一是张旭光写字时在描字的成分多一些,因为这样,所以他的作品中没有痛快淋漓的感受,这也是制约他草书发展的困难了;二是他的结体欠紧凑,字的结构上显得松散了;三是毛笔的使用上他不会铺毫,缺少了对篆隶书法的基本训练,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大草书法一直也无法突破。 这位名家在点评张旭光书法时所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热烈响应,一些书法爱好者认为,今天终于有人敢于站出来指出书法名家张旭光草书作品的不足了,这如果在以前,有的人在评述名家作品时,只是肤浅地、泛泛地讲两句,大都是相互吹捧,我们似乎看到了书法的正气象要来到了。也有人认为,专家所指出张旭光书法存在的问题,一语中的,其实,这些问题在书法爱好者来看,也就是这样的。记得以前有人曾指出,张旭光不会用笔,而一些人却反驳说,张旭光笔法丰富,今天看来,他真的是不会用笔,至少缺少篆隶书法的基础训练。 其实,我认为,不论是一个人的名气有多大,只要去看他的书法作品就可以了,但这个前提是,看的人必须要懂得书法。关于张旭光的书法作品来说,他以前是搞行书创作的,曾在电视上给书法爱好者讲座行书技法,也出版了一些行书方面的教材供大家学习,得到了许多爱好书法的朋友去学习,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喜爱。但随着书法艺术性的发展,张旭光也由行书转向了草书书法的创作之上,他与刘洪彪、胡抗美、王厚祥被誉为当代草书四家。 行书与草书,虽然都属于动态书体,但它们二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在技法、字法、章法上也有它自身的书写特点,但草书就不一样了,并不是说会写行书的人一定就能转入到草书的创作之上,草书的气息、笔势、字势、章法等,都是草书创作中的难点所在,尤其是情感的处理更有难度,它们之间的转换不是简单地转移,是分属两个不同的创作系统。但张旭光的草书转入后,却暴露了他对草书创作的诸多缺点与不足。 张旭光书法痛快淋漓的问题。痛快淋漓多指草书的那种体势与风格,我们看到古人的许多狂草作品,大都有痛快、淋漓、酣畅的姿态,看上去也会带动人的情绪,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有以下几个要素来参与:一是用笔上的笔速,二是线条上的线势,三是线的质感,四是章法上的紧密等等。而张旭光的草书作品中,一切都是被用笔所破坏了,没有线条上的内在气息来支撑这些要求,因而造成了淋漓痛快风格的缺失。 结字不紧凑的问题,这是张旭光书法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尤其是他的行书创作,为了章法的需要,他在创作行书时,使用和借鉴了草书的一些创作方法,例如草书可以用一个长线来处理书法的空间问题,但行书却不好这样处理,于是他便为了把字内与字间的空间处理恰当,也常常借用草书的处理方法,这恰恰就造成了他的行书会有“不紧结”的现象。 线条质量不高,笔法并不丰富。以前总有人提出张旭光在写字时不会用笔,但一些人却说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笔法才很丰富,对于这种说法我也不太赞成,原因是他在用笔上不像他本人曾经所说的,学习书法要在篆隶上下足功夫,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过去,人们提倡写篆隶书法可以学会执笔、铺毫,现在看来,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和根本。张旭光在写字时,有几个动作:抹、拖、推、拉。这恰恰是不会铺毫的用笔方法。 当然这位收藏家对张旭光书法的点评及我个人的看法,只能是一家之言,并不能说明张旭光真的不会笔法或其它,恰恰相反,张旭光对书法的理解广度和深度,还是非常高明的,他的许多书法观点是很值得爱好书法的人去学习和理解实践的。只不过,他由行书转入到草书、狂草书法的创作时间并不长,未来或许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