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不是中国?看看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是怎么说的

 风尘讲历史 2023-04-25 发布于江苏

华夷之辨自古有之,先秦时的人们将中国分为九州,而中原是中心,四周就是四夷,于是最原始的华夷之分就有了。隋唐之后民族融合,文化开放,以文人墨客为代表的一群人认为华夷不能死板地以地域作区分,更应该以文化论华夷。因此宋以后的元朝及明以后的清朝虽然都非汉人政权,但都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文化,都是中国正统王朝。

元朝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且史料稀少,因此讨论元朝是否是中国历史的人不多。清朝则不同,自清帝溥仪逊位至今不过一百余年,留下的史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民间对清朝的讨论是最多的。不光今人对清朝属华还是属夷存在疑问,古人也是如此,哪怕是清朝入关快百年的雍正年间,依然有很多汉人将满清视为“外夷”,这是以正统自居的清朝皇帝所不能容忍的。

雍正帝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合法性,亲自撰写了《大义觉迷录》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华夷之辩”的理解,亲自承认清朝属中国历史,满洲之君是中国之主。

其实早在清朝入关时,就已经向天下宣告大清成为中国之主了。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恭迎多尔衮入主,让清军得以南下。没多久多尔衮率军入据北京,顺治帝告祭天地,称大清“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可见清朝皇帝十分明确地意识到大清是“仰承天命”、“抚定中华”,继承明朝的衣钵成为中国之主。

康熙年间,朝廷为了缓解满汉矛盾,开始对汉人采取怀柔政策,开“博学鸿儒科”、开“明史局”,六下江南亲自祭拜朱元璋,但仍无法彻底消弭根深蒂固的汉民族特别是士人中的敌对情绪,一些人仍在叫嚷“夷夏秩序”,暗中鼓动汉人起来推翻清朝统治,以至于雍正六年(1728年)发生了曾静策动岳钟琪反清案。

曾静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应试靖州时得到大儒吕留良评点的时评文章其中有“夷夏之防”的论述,后曾静派人专程去浙江吕家访求书籍吕留良的儿子将父亲的遗书全部交给了曾静。曾静反复研读,书中有很多反清复明的思想,曾静也愈加倾信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软禁八爷廉亲王胤禩,并将其同党发遣广西。八爷党在路过湖南时,传播雍正阴谋夺位事,曾静听闻后以为清朝末运已至。准备谋划推翻清朝。恰逢拥有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不受朝廷信任,是个可以拉拢的对象,曾静便派门人投书岳钟琪,其中列举雍正帝数条罪状,以此力劝岳钟琪反清。岳钟琪也不傻,为自证清白,旋即将此事奏呈雍正,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张熙,并亲自审理。

雍正帝认为汉人反清的理念深入骨髓,仅仅惩治一个曾静用处不大,于是他不循常规,决议利用曾静反清案彻底解决“华夷之辩”的问题。

之后雍正帝将与曾静的问答之词编为《大义觉迷录》,曾静也被雍正帝说通了,变成统战派,亲赴江南宣扬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为清廷统战工作。至于始作俑者吕氏一门,雍正帝并没有手软,先是派人将吕留良流传到世上的所有书籍全部焚毁,又将其家族查抄,该杀的杀,该放逐的放逐,就连吕留良的坟墓也被挖开,算是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那么根据此案的上谕、曾静的口供和表白心路历程的《归仁录》整理出来的《大义觉迷录》都说了些什么呢?主要有三个观点:

①不管是华是夷,惟有德者能为天下之君。

②大清之得天下,并非篡夺,是得之于闯贼,非得之于明朝。

③明末政治昏乱,清朝政治仁厚,所以清朝有理由取代明朝。

雍正通过辩白,真诚地向天下百姓表示了对汉人文化传统的认同,有助于化解与汉族臣民的文化隔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