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黄金四十年:皇帝“窝囊”,才是百姓之福!

 野火野火 2023-04-25 发布于海南

作者:胡赛萌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近代史少有的黄金四十年,国家走向富强,人民逐渐富足,经济开始繁荣,社会充满活力。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一个“黄金四十年”,即北宋年间的“仁宗治世”。

01

仁宗皇帝,神圣秩序

宋仁宗赵祯,是一个平庸甚至“窝囊”的皇帝,在位四十年,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敢、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 就是这样一位“四不”皇帝,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国安民乐”,而他本人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仁”字庙号的帝王。

仁宗去世时,京城商人罢市哭泣,就连乞丐和小孩也跑到皇宫前烧纸钱送鲜花,讣告送到辽国,辽人也都痛哭流涕,辽道宗耶律洪基流着眼泪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这位“啥也不会、啥也不是”的皇帝之所以能被国民和敌人如此怀念,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窝囊”,不管是谁(臣僚、百姓还是敌人),跟他相处都是一件极为幸运和幸福的事情。

图片

正因为他“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敢、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导致他从不越俎代庖,干涉别人的工作和生活,整个国家反而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就连敌对氛围浓厚的边境也是一派祥和。

儒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仁”,孔子讲仁爱,孟子说仁义。仁,就是神圣秩序,各安其位,君仁臣忠,父慈子孝,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天下太平。宋仁宗之所以得此庙号,就因为这位看似平庸的皇帝有大智慧,他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做事情,而是“不做事情”。

图片

皇帝是天子,象征着上天统治万民,你不是农民,就不要指导农民怎么去种地;你不是将军,就不要指挥将军怎么去作战;你不是官员,就不要训斥官员怎么去为官;你不是法官,就不要干预司法怎么去判案……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如此,国家才能发展,官员才敢施政,

将军才敢用兵,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否则,官员看皇帝脸色,将军听皇帝指示,帝国所有的事情都系于皇帝一身,皇帝哪天偷懒睡个懒觉,国家就会乱成一锅粥。

02

面对皇权,自律克己

皇权,是一种非常巨大的权力,帝国所有人的生命、财富和土地,都任其宰割。宋仁宗拥有这种权力,却极少使用它,甚至有意识地不去使用皇权。

有一次,玉清宫被火焚毁,有官员提议在遗址上重修并扩建皇家园林,宋仁宗说:“我继承先帝的园林,尚且觉得十分大,为什么还要扩建呢?”我们总嫌自己的房子不够大、女人不够多、地位不够高,拼了命去捞钱搞女人,可宋仁宗掌握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权力,却不愿用它给自己扩建房子。

图片

某次早朝,仁宗脸色不佳,朝臣以为皇帝昨晚贪玩过度,便婉言劝谏皇上注意龙体。仁宗说,我脸色不好是因为昨晚饿的,本来想吃烧羊肉,但没现成的,就忍了一夜。大臣不解地问,为何不让御膳房现做?仁宗说:我当时也想让御膳房现做,但祖宗法度没有夜供烧羊的先例,一旦我开了这个头,后世子孙就可能一辈辈传下去,今后不知夜里要杀多少只羊啊,所以还是忍一忍算了。

如果说不愿住大房子,还可以说是为了省钱,但是一只羊真的没几个钱,仁宗都不愿因自己的口腹之欲而给天下百姓增加负担,可见其克制和自律。

某天夜里,仁宗在宫中听到有音乐之声,就问谁在奏乐?宫女说:这是宫墙外酒楼里的食客在饮酒作乐。仁宗“哦”了一声便埋头看书去了,旁边的宫女却忍不住说:百姓都如此快活,咱这皇宫却这样冷落!听了宫女的抱怨,仁宗说了一句名垂青史的话:“正因为咱这里冷落,百姓才有快活的生活。”

图片

天下财富有限,皇帝都拿去满足自己的欲望,那百姓只能吃糠咽菜,甚至卖儿卖女。仁宗之所以节制欲望,就因为他知道皇权至高无上,他必须自己克制自己,否则就是帝国的灾难,更是百姓的灾难。

03

贵为皇帝,窝囊至极

如果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是高风亮节,很多明君都能做到,但仁宗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还“窝囊”,面对别人的攻击、污蔑甚至伤害,他不但不打击报复,反而息事宁人。

苏辙年轻时是个大愤青,在殿试的考卷里抨击仁宗,“我听人说,宫中美女数以千计,只以饮酒作乐为生;皇上既不关心百姓疾苦,也不跟大臣商量治国安邦大计。”要是遇到别的皇帝,绝对治个“欺君之罪”,不但会被判刑,搞不好还会被灭族。面对苏辙污蔑和攻击,仁宗却不生气,还说,“朕设立科举,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

图片

对书生窝囊,对朝臣更窝囊。某日,包拯弹劾三司使张尧佐,要求皇帝罢免他。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是皇帝的亲戚和长辈,仁宗很为难,于是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答应免除张尧佐的京官职务,但外放地方当节度使。包拯却得寸进尺,要求皇帝彻底罢免张尧佐,而且态度强硬,言辞激烈,争吵时把唾沫星子都溅到仁宗脸上了。仁宗无奈,只好照办,“台谏之言,岂敢不行。”

还有一次,皇帝身边的内侍犯错,仁宗自己当法官,准备给其判罪。内侍属皇室近臣家奴,以家法私自处置并无不妥,但谏官王贽还是跳出来不同意,他说司法是一门专业技艺,“情有轻重,理分故失”,这里面的细微之处,皇帝未必通晓,假如“一切出于圣断”,难免会因为不专业而出现判决差异。况且,君王当法官,叫专业法官往哪里摆?因此,王贽提出将该案交由司法部门审理。仁宗对此也是照办——“许之”。

仁宗贵为皇帝,老婆肯定不只一个,因妃子争宠酿出“坤宁宫事变”,乱兵差点危及皇帝的生命,对此仁宗还是息事宁人,只是将卷入此案的朝臣流放外地,并没有大兴冤狱,更无屠戮一人。

04

百姓之福,历史之幸

宋仁宗在位40年,对朝臣窝囊,对老婆窝囊,对书生窝囊,甚至对百姓都窝囊,正因为这样的窝囊皇帝,才造就了四十年的黄金时期。

仁宗执政期间,也有饥荒、叛乱和战争,但都只是插曲,也有后宫争宠、朝臣结党、边境告急、流民作乱,但都没有伤及国本,在仁宗的“窝囊”政策下,这些事情很快就平息了,没有影响国家的大政方针,更没有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

百姓要过日子,发展才是硬道理。从个人才华、文韬武略乃至人格魅力等方面来看,宋仁宗的确堪称平庸。历史上有才华、有魅力的皇帝很多,宋徽宗,懂艺术,写得一手好字;唐后主,会诗词,能作一首好诗;唐太宗,能打仗,战功赫赫;梁武帝,会礼佛,数次舍身同泰寺;就连亡国之君的崇祯,虽说能力不行,但至少不怕死……

图片

反观仁宗,啥也不会,啥也不懂,执政期间,不做重大决定,不搞重大工程,不行重大改革,不打大规模战争,大刀阔斧的改革,没有;大干快上的壮举,没有;大胆用兵的战例,没有,简直就是个温吞水皇帝。

别的帝王,要么会打仗,要么会折腾,要么会享受,要么会胡闹,总之一定要给国家制造点动静出来,实在乏善可陈的,那就拼命搞女人生儿子,可仁宗啥也没有,别说瞎胡闹搞女人,连个子嗣都没有。

正是因为仁宗啥也不是,窝窝囊囊,这才是他最可贵的地方:捧着玉玺却不号令天下,穿着龙袍却不生杀予夺,坐拥天下财富却不穷奢极欲,掌管天下兵马却不轻易用兵。这样的人,不仅仅是仁君,更像圣人!大宋百姓有他,是一种幸运,既没有兵灾之祸,也没有劳役之苦;中国历史有他,是一种欣慰,他让后人在黑暗的皇权时代看到一丝光亮,让我们穿过历史的烟尘,得以看到一个君臣共治的政治样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