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沂蒙晚报专版刊登沂风沂俗系列:沂水门楼子“面面观”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3-04-25 发布于山东

生活沂水、热爱沂水,记录沂水、宣传沂水!为做一个沂水人而傲娇。《沂蒙晚报》4月24日专版刊登,全文如下:

梁思成在《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中说“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院门,在沂水除了被称为大门、大门口外,农村群众更习惯叫其“门楼子”“过道”。

院门,扼守出入庭院交通咽喉,地位十分重要,在开门揖客、屏卫庭院的实用性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家的经济状况、文化教养、精神追求、社会地位等,所以就有了“装点门面”的讲究。除了在门的材质、样式、装饰等方面下功夫之外,许多户主还要在门厦楼帽上用心,不惮于多花些钱财,让门庭光鲜亮丽一些,于是乎,各种各样的门楼子应运而生。

沂水民居的门楼子大体有屋宇型和随墙型两种。前者一般为一间屋大小,前开门、后连院,多有屋过道、八角子门楼、连过道、道士帽子门楼、吊铺过道等几种样式;而后者随墙架设、有屋厦,多见挑翅子门楼、翻车子门楼,也有花墙门楼子、绌大门等形制。

屋过道

沂水民居院落一般是北、东、西三面房屋、一面南墙围成的三合院,或南墙是倒座房的四合院,院子当中围成的空区是天井,有些人也称其为天井院住宅。这种庭院的东南或者西南方一般就是院门所在的位置。有倒座房的直接用其一间做院门口,即为“屋过道”。

如果仅仅是一堵南墙的要留屋过道,就专门垒砌一间屋子,在迎街前墙当中安装院门,不设后墙,对院敞开,屋内空间直接连通院子。这种门楼子空间相对大一些,可以放粮食囤、农具等杂物。在夏天闷热季节里,更有在过道内铺上蒲席、凉席的卧具,翘二郎腿枕着门槛,吹过堂风而酣然大睡的辛劳农夫。

传统屋过道的大门除了门扇、门框之外,往往还有门枕石、门簪、门挡板之类的构筑物,前两者被称为“门当”“户对”。然而现在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了农机和烧油用电的交通工具,挤占净宽、妨碍通行的门枕石在改建中往往被掀走石墩挪作他用。

八角子门楼

八角子门楼,有些地方也叫“绌”过道,沂水县高桥镇沙岭子村一带还被称作“里镶门过道”。

八角子门楼的形状是屋过道门墙向里“绌”进去一定的进深,前屋檐探出如厦,从而在门墙和两侧的山墙之间形成一个向街的空间,防止雨水滴落迸溅门挡板的同时,也为路人躲雨留一席之地,彰显仁厚之心。因其向街空间的墙体构成阴阳相对的八个墙角,而得“八角子门楼”的俗称。

这种门楼样式与屋过道在沂水最为普遍。

连过道门楼子

这种门楼子在沂水县沙沟镇石泉峪、石槽峪、马家河村等一带比较流行。这种建筑不再是独立一间屋子,而是多连了一间乃至数间的偏房。连着一间的这一间直接与门楼子打通;连接数间的除了与门楼子直接相通的一间外,其他的做独立隔断。

从外面看起来,连过道门楼子与偏房连为一体,“碰山影壁”就是连过道的一面内墙了。连过道门楼子里常设有“堂梁”,即在平前檐口上的位置,在左右山墙之间架设数根原木,用来挂玉米、扎起来的蒜辫子、谷穗头子、葫芦头。

起屋帽的连过道门楼子大多是四五十年前的老建筑。门楼子和相连偏房都“戴”屋帽,门楼子起脊要高,且后坡比前坡长一檩,以保证后檐压在毗连偏房的屋坡上,利用搏风板将两者相交所成的空隙填补起来,保证不透风漏雨。

平顶连过道一般都是一二十年之内的新建筑。过道的屋顶一般是用预制楼板或者混凝土一体成型,是在门框的位置上起个单面墙的屋帽,贴瓷砖画或者双龙戏珠的琉璃造型作装饰。平屋顶能晒粮食、放杂物。平屋顶连过道门楼子虽然方便利用,但是容易晒透,不保温,老人们觉得不如戴帽的好。特别是夏天,戴帽连过道里的过堂风紧一阵慢一阵地晃悠,这样的风不伤人,这里就成了邻居们休闲唠嗑的好去处。

吊铺过道

“绌”过道里架上杆子,铺上秫秸扎的“箔”,就形成吊铺过道。这种过道在沂水县道托镇扁桃涧、东西曹河、横岭村、胡家旺村都有所见。扁桃涧村吊铺过道门额处开着两个方孔,一位老人说这叫“两个埳”,让建筑显得“有鼻子有眼”。埳不仅防止烂笆,而且能为吊铺上存放的粮食通风换气。

吊铺上一端是有埳的门墙,另一端用青砖、土墼垒砌堵头。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由靠着大门内侧墙角处的一个爬梯上去。为了上料方便,往往会在过道山墙上开一个气窗,借助平房顶方便上人进物。

道士帽子门楼

道士多戴巾或冠,而非平常意义上的帽子。但沂水门楼子里就有“道士帽子”这种样式,尤其是在沂水县高桥镇大瓮山村,还存有数座具有标本式意义的这种门楼子。

这种门楼子也起脊有坡,但屋前坡比后坡短、坡度也略大,形如道士所戴的庄子巾,而老百姓无暇于巾冠帽子之辨,笼统以“道士帽子”称之。老树婆娑下,黄土粉墙、黑门黛瓦,斑驳陆离中恍若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卓然而立。

挑翅子门楼

这种门楼随院墙开门口,两侧设置门把,上架设三角小梁起中脊,不起山墙,门框过木上垒砖墙,抵中脊之下,而不与中脊相接。两梁之间构以檩条,敷设屋笆铺瓦,檐下左右通透。梁挑前后坡形如倒“V”,仿佛被梁架挑起,状若飞鸟晾翅,故名挑翅子门楼。是一种比较简单且普及率很广的门楼子样式。

“绌”大门

沂水县圈里乡圈里村有一处青砖垒砌的“绌”大门,本是一所老宅配套的绌过道,墙体为青大砖垒砌,前檐下还有连衽橛子,两重门额。可惜,为了进出方便,主人对其做了大番改造,门枕石、门挡板都被拆下来闲置一旁。这处院门口从街正面看是和绌过道一样的门面,并不因其粗壮夯实的门把结构显得臃肿笨拙,倒是因为其修长体量看起来玲珑剔透,还透出些小家碧玉的气质。这所“绌”大门里面不是屋的构造,而是直接连接天井院子。

翻车子门楼

沂水县高桥镇大瓮山村一位老哥说,先有挑翅子门楼,后来为了在门开着的时候也不受雨淋风吹,才在挑翅子门楼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翻车子门楼。

挑翅子门楼前后厦较短,对门的保护有限,特别是在门敞开后,后檐难以保护周全,因此后檐长些为妥,但这就造成前后屋顶重量不一,容易倾覆,因此在较重的梁头下分别撑两根立柱,以增加门楼子的稳固性。立柱一般采用不易变形腐烂的柏木、楸木。因为两根立柱状若“开棍(老式手推车上的一根木棍,用来将车辆支撑起来,防止歪倒)”因此称其为“翻车子门楼”。

据说还有一种反翅子门楼,也脱胎于挑翅子门楼。这种门楼的檐梢向上翻起,做振翅欲飞状,且采取木雕、华栋等装饰。一般是大户人家才用得起的样式,一些仿古庭院里还能窥见这种门楼的踪迹。

花墙门楼子

圈里乡后朱营村一位石匠说,这种门楼子原本无名,因其是两个门把砖垛子上平担水泥板,水泥板上靠中心位置顺着垒砌一堵短墙,这堵墙多由水泥预制花砖砌成,或是用红砖垒砌成十字花、米字型的样子,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所以名之“花墙门楼子”,这样的门楼子样式在沂水县圈里乡胡家岔河、杜家岔河、靳家岔河、田家岔河有不少。

屋过道、八角子门楼、挑翅子门楼,在沂水地域民居中普遍存在,而连过道、花墙门楼子、吊铺过道等在一些村庄锦上添花般的存在,丰富了沂水民居的建筑形制、样式。这既体现着生活习俗的异彩纷呈,也是传统居建在风俗文化中盛开的朵朵小花,值得我们去采撷留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