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毛主席对周恩来说:这三个兵团被我骂的太惨,恐留后遗症

 淘沙金 2023-04-25 发布于湖北

1948年11月2日,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东北全境得到解放,国共内战迎来关键性转折点。

随后毛主席号令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准备联合华野大军发动京津战役,一举解放北方。

然而就在全军上下同仇敌忾、积极备战平津战役的关键时刻,毛主席却破天荒的接连发出多封电报,怒批了解放军三大兵团。

事后,平津战场以我军大获全胜落下帷幕,毛主席这才消气,还对周恩来总理说:“这三个兵团被我骂的太狠,恐怕会留下后遗症。”

那么,主席究竟为何会对三大兵团大动肝火?

在平津战役打响前的重要关头,又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章图片2

布局京津

1948年10月31日,即东北战场落下帷幕的前两天,毛主席便为部队制定了下一步计划。

他电令东野林彪、罗荣桓等人:迅速携部队南下,开进华北战场。

此时的国民党大势已去,盘踞在全国各地的主要力量还有四支:华东战场刘峙兵团、西北战场胡宗南部、华中地区白崇禧集团,以及固守在华北的傅作义。

刘峙大军早已苦陷徐蚌会战战场,气数已尽;胡宗南被我西北野战部队死死咬住,动弹不得;白崇禧肩负着镇守长江中游重任,不会主动出击。

四大集团就只剩下华北傅作义,最有可能对我军造成威胁,所以他自然而然成为了主席的下一个目标。

但对傅作义的作战,不能固守过去“以消灭敌人为主要目标、以军事斗争为主要手段”的原则,因为华北战场局势太过特殊。

此时,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部署,包括傅作义嫡系40万大军和国民政府20万中央军。

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直接与之硬碰硬,对我方也会有很大的消耗。

辽沈战役之后,解放军队伍数量直线上升,暴涨至300万人,首次在兵力上超过国民党部队。

这意味着解放军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如果直接以大军逼近傅作义集团南北两端,使其兵力压缩在山海关至保定一带,就能对其实现军事孤立。

届时,无论利用大军压境逼迫傅作义起义投降,还是解放军一拥而上、围歼国民党军,我方都能占据绝对优势,远比直接与之动手效果好。

文章图片3

要知道,身为集团司令的傅作义,与蒋介石并不是一路人。

傅作义原属于晋系军阀,本就对蒋介石存在敌意。

抗战时期,蒋介石不顾家国危亡,执意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傅作义对此极为不满。

日本人被打跑后,傅作义凭借手中的军事力量和抗日战争中的优秀表现,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北剿总司令”。

可老蒋背地里却一直对傅作义存有戒心,不光在他身边安插了大量特务,还在华北部署了20万蒋系部队。

傅作义对此心知肚明,因此早在解放战争初期就表示:“不会为蒋介石'殉葬’。”

在构筑华北地区的防线时,傅作义特地把军队按照“一字长蛇阵”摆开,让20万中央军布防在东侧,而自己的嫡系部队则尽数龟缩在西部。

文章图片4

如此布置,可谓是一箭双雕。

一方面可以让中央军先挡在南下东北野战军前面,减少嫡系损失;另一方面,一旦华北战场失利,傅作义可以迅速带领部队西撤,回到自己的老巢绥远。

傅作义的战斗部署和小心思,被毛主席一眼看透,因此他特地指出:“如果傅作义愿意谈判,我们可以接受。”

傅作义是潜在的政治争取对象是一方面,避免战火波及北平同样也是毛主席考量的因素。

北京是五朝古都,城内历史文化建筑和遗产太过宝贵,若是被战火吞没,未免太过可惜。

而傅作义的司令部又恰恰设在北平,只要双方开战,北平就难逃被战火毁于一旦的命运。

综合种种因素考量,毛主席对傅作义集团提出了军事进攻、和平谈判并举的解决方针。

文章图片5

不过在谈判之前,通过一定程度的军事行动给予对方压力也是必要的。

毕竟傅作义若是接受谈判、同意起义还好说。

可一旦谈判破裂,傅作义集团很有可能顺着津浦线一路南撤至绥远。

届时配合盘踞在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逵两股武装,势必会给全国的解放带来隐患。

所以,毛主席一开始的战略计划是:东野、华野大军迅速逼近傅作义,围而不打;与此同时派出人员与其接洽,若是能够争取傅作义起义最好,若是谈判破裂也不至于将人放走。

因此在辽沈战役结束的第一时间,毛主席针对傅作义集团的军事部署便开始了。

文章图片6

程子华抗命,三大兵团受批

1948年11月14日,毛主席电令华野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率三个纵队于明日出发,以最快速度赶到张家口。抵达战场后,以两纵队围攻张家口210师,一个纵队穿插至张家口与宣化之间,缠住敌军。”

与此同时,刚刚从辽沈战场走下来的东北军区司令员程子华,也接到了主席的调令。

按照主席的部署,程子华率领东野4纵、11纵、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组成先遣兵团,悄悄摸进了山海关,朝着华北地区平张铁路线奔去,意在堵住敌军退路。

除此之外,由杨得志率领的第二兵团也在迅速向张家口逼近。

三股部队从东、西、南三面向傅作义集团开进,大有将其包围之势。

文章图片7

杨成武接到命令后,迅速带兵东进。

十天后,大军直扑张家口、宣化一带,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等到傅作义集团35军赶来支援时,敌人已被尽数剿灭,两军在张家口形成对峙之势。

35军是傅作义嫡系中的嫡系,是他起家的根基。

为了保证35军的侧翼安全,傅作义调来104军258师、105军310师和104师,以及驻扎在涿县的16军。

此时的傅作义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有10万大军不经意间被牵制在了张家口一带。

12月4日,傅作义亲临张家口视察。

毛主席意识到敌人已经上钩,于是在19个小时内三次电令杨得志:“以最快的速度攻陷下花园地区;迅速行动,包围宣化、下花园两地敌军;一天之内控制宣化至怀来路段,切断张家口敌军东退路径。”

结果二兵团未能及时抵达战场,毛主席对杨得志做了严厉批评。

不过,这还不是对战局影响最大的失误。

文章图片8

就在二兵团、三兵团全力向张家口一带推进时,程子华带领的东北先遣兵团却在密云一带爆发了战斗。

程子华率部行至河北东部地区时,前方突然来报:“十一纵已逼近密云地区!”

程子华当即下马,拿出地图研究起来。

密云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古典重镇,城南向东北是平承线公路,城西是平绥铁路,东南方向背靠潮河,北面傍着保塔山。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密云是一座天然防线。

程子华暗自盘算起来:密云是北平周围最重要的据点之一,不把它拿下会影响后续东北军的南下,甚至干扰先遣兵团的前进。

“密云的敌军部署如何?”程子华问道。

“只有一个保安团镇守,总人数不足2000人。”

程子华闻言果断下令:十一纵迅速出击,以最快速度拿下密云!

文章图片9

程子华此举无疑是违背了主席“迅速南下”的命令,但他认为攻陷密云不会耽误多少时间,又能方便后续部队的开进,因此短暂权衡之下做出了拔掉密云的命令。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前方部队刺探军情有误,傅作义在不久前刚刚调了一个师的兵力防守密云。

十一纵接到命令后,直接全军出击,准备最快时间解决战斗。

31师奔袭城东,32师攻击城南,33师绕到密云背后,保证侧翼安全。

战斗打响后,十一纵的炮火如漫天雨点般落向密云城。

在重火力掩护下,地面部队乘势向市区内穿插行进,结果部队刚接近敌方阵地,就迎来一阵密集弹幕,双方随即展开阵地攻防战。

起初,十一纵以为敌人只是依靠大量暗堡、据点作临死前的反扑,结果发现一直攻不上去,因为城内有源源不断的守军涌向前线。

这时候程子华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劲,但为时已晚,双方已经彻底交上火,眼下要做的就是尽快啃下密云这块骨头,然后按照主席的命令尽快南下。

文章图片10

在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战斗后,密云终究还是被十一纵拿下,守军残部留下6700具尸体后仓皇逃走。

而就在程子华打响对密云战斗的第一时间,傅作义立刻就察觉到了危机,命令104军接应即将被围的35军。

与此同时,八路军总部的毛主席也知道了程子华违抗军令之举,罕见暴怒,将程子华的先遣兵团,连带着二兵团、三兵团狠狠怒斥了一番。

主席深知,一旦傅作义35军从张家界撤走,届时我方就会失去围困傅作义部、进而逼其投降起义的大好良机,这背后关系到双方上百万大军的命运。

暴怒过后,主席走出作战室,在雪地上来回踱步,焦急等待着前线的消息。

不幸中的万幸是,临近东北先遣兵团的晋察冀三纵队郑维山部,察觉到了程子华的动向。

眼看程子华来不及截断104军与35军的汇合路线,郑维山果断命令部队出击,代替东北先遣兵团堵住了包围35军的缺口,104军被拦在了新保安一带,距离前方的35军只有10公里之遥。

听闻郑维山闻风而动代替程子华完成任务,主席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主席对于程子华等三大兵团的怒气和怨言,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后才消解。

文章图片11

北平和平解放

35军和104军被解放军三大兵团围困在了新保安、张家界一带。

起初35军军长郭景云并不在意,一是认为解放军的战斗力不足为虑,二是觉得傅作义不可能见死不救。

郭景云甚至自视甚高地宣称:“别说我们整军,就是我们的几百辆军车也是傅司令的命根子!”

可他既低估了解放军的战斗力,也高估了傅作义处理眼下困局的能力。

面对四方之敌,郭景云率先发起进攻,试图打通35军与104军之间的通道,结果连续三天的攻势都被打了回去。

一番战斗下来反倒被我军二兵团占据了有利地形,一时间35军的一举一动都被我军尽收眼底。

这时郭景云开始急了,不断加紧催促傅作义派兵支援。

文章图片12

其实坐镇北平的傅作义比他还着急,从104军接应失败开始,傅作义就在调动张家口附近的部队前往解围。

袁庆荣第105军、袁朴16军、安春山104军,全都在尽力往张家口方向赶。

可毛主席也早早的洞察了敌军的动向,做出了相应的拦截措施。

16军被我军东野部队赶回,105军陷入与我军激战,104军突破重重防线将部队推进至张家口外围,可再也无法往前一步。

郭景云与安春山在通话中,都要求对方向自己靠拢,两人毫不示弱,最后演变成破口大骂。

眼看35军被围多日,傅作义的援兵仍然没有到来,郭景云气的大骂傅作义:“眼睁睁的看着你的老部下坐以待毙,你于心何忍!”

殊不知,此时的傅作义也已经无计可施。

文章图片13

傅作义部上下乱作一团,而解放军方面却放松了下来。

35军被围已成定局,接下来只需看傅作义有无谈判、起义意愿,就能随时决定这支部队的命运。

一时间,三大兵团的解放军个个摩拳擦掌,一些沉不住气的指战员问道:“怎么还不开战?”

杨得志则是一脸轻松的回应:“这就是主席的高明之处,我们现在是为了稳住敌人,不打35军相当于给敌人留下念想,这才好逼他就范。”

时间转眼来到12月20日,尽管傅作义已经派出人员与我军接洽,但双方迟迟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第一次谈判,傅作义要求我方放走35军,并建立华北联合政府,掌控独立武装。

这些条件严重违背了毛主席定下的和谈原则,双方不欢而散。

文章图片14

为敦促傅作义早下决心,毛主席命令部队吃下35军、围困京津两地。

收到作战命令的二兵团,立刻向35军发动猛烈进攻。

几百门大炮同时开火,短短5分钟时间内,超过5000发炮弹落向敌人阵地。

过11个小时的激战,35军19000名将士被我军全歼,郭景云饮弹自尽。经

24日,三兵团与东北先遣兵团剿灭了张家口一带54000名敌军。

这两次战斗结束后,傅作义部元气大伤,北平、天津、绥远成为三座孤岛。

为了彻底粉碎傅作义的幻想,南下的东野大军于次年一月向天津发起总攻。

29小时激战过后,天津城陷落,13万守军全部阵亡,傅作义彻底陷入绝境。

1月17日,心如死灰的傅作义与我方签署了有关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

4天后,千年古都北平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文章图片15

从战略上来看,北平的和平解放与毛主席早早的筹谋布局脱不开关系。

然而关键时刻程子华的失误,险些葬送了整个战局。

若是没有郑维山帮助东北先遣兵团堵住104军,堵住了包围圈的缺口,程子华临时起意攻打密云,就很可能会打乱整个华北的战略部署。

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也就无怪乎主席会大动肝火、怒批三大军团。

北平和平解放后,主席松了口气,再次与周总理谈及此事时,就开始担忧:“对三个兵团的批评太狠了,恐怕会留下后遗症。”

文章图片16

主席口中的“后遗症”,并不是担心三大兵团会因为批评心生不满,而是担心他们会就此留下阴影,在以后的战场上只知道死守命令、失去灵活应变的能力。

程子华固然没有完全遵照主席的军令,可这也是因为特殊环境所致。

毕竟他攻打密云的时候,是收到了错误情报,认为能在极短时间内攻下密云,对于后续的行动大有裨益,才下的决定

归根结底,程子华只是做了一个将领在战场上应该做到的随机应变,只可惜因为情报不准确,险些酿成大祸。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出发点错误,更不能否定灵活应变对于带兵打仗的重要性。

因为程子华的一次失误,险些葬送了华北战场的大好局面。

好在关键时刻友军站了出来,替程子华堵上了窟窿。

至于主席所担心的“后遗症”,从后来杨成武、杨得志两位将军驰骋朝鲜战场来看,显然是主席多虑了。

只可惜程子华将军在建国后转入了政务部门工作,无缘再见到他征战沙场的英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