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古代把小石头镀银,能当银子用吗?古人:腿给你打断!当我傻?

 夏虫的历史课堂 2023-04-25 发布于江苏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开过这样一个脑洞,就是穿越回到古代以后,没有钱了,就拿块小石头,想办法给其镀上一层银,或是一层金,然后当做白银或是黄金花出去,购买想要的各种物资。

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相信很多人在看古装剧或是历史剧时都会想到,那么这种操作在古代是否可行呢?

这里可以告诉大家,这种想法可行性不高,顶多作为障眼法哄骗一下世人,而只要这些镀银或是镀金的石头一上古人的手,那么古人就会立刻察觉到问题,因为在日常流通中,这种假白银和假黄金很容易就会被发现,这和古人当时的付钱方式有关。

首先,石头的质量和白银、黄金的质量是完全不相同的,同样大小的三个东西,都有各自不同的重量,镀银的石头一上手,就能明显感觉到其重量比相同大小的白银、黄金轻太多了,一眼假的东西。

古时候确实存在假白银和假黄金,但其制作方法不是用石头镀银、镀金,而是在白银或是黄金内部制造空腔,然后往里面灌入铅水,或是在铅块、铜块表面镀银、镀金,以此来模仿真金白银的重量,但即使是这种方法,也很容易查出来,因为这些金属的质量和白银、黄金还不相同,有可能察觉出来。

即使是上手查不出来,也能称出来,因为当时的中国古人只要是做生意,基本上都会携带一种小称——戥秤,这是一种很精准的称重工具,能够发现假白银和假黄金在重量上的猫腻,当时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们这样记录道:

“中国最穷的人也随身携带一把凿子和一杆小秤。前者用于切割金银,后者用于秤出重量,中国人做出这种事异常灵巧。”

此外,有的不法商人会用“愚人金”来伪装成黄金,但这种假黄金也容易被发现,一是质量和真黄金存在不同,二是硬度和真黄金也不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的情景,就是古装剧和影视剧中的人物在收到银元或是黄金的时候,往往会第一时间猛吹银元一下,然后放在耳边听声音,拿到黄金的时候,则会放到嘴里用牙齿咬一下,而这就是测验银元和黄金真假的简单方法。

由于白银的特质,猛吹银元然后放到耳边,能听到清亮悠长的声音,这种声音是假银元难以模仿出来的,一听便知,经验丰富的老手甚至能吹一下就知道银元的银含量,因为不同白银含量的银元,其发出的声音是存在区别的。而用牙齿咬黄金也能测出真假,因为黄金是一种延伸性非常好的金属,硬度“绵软”,用牙齿能轻松能在黄金上留下牙印,是真是假,里面有没有其它材料,一咬便知。

另外,在日常交易当中,假白银和假黄金很多时候都无从隐藏,因为古人在日常交易时,基本上不会使用大块的银元宝或是银锭,而是使用各种小规格的散碎银两,称之为“银角子”,有的只有手指甲大小。

并且,在使用时,收钱的人会用银剪子从银元宝或是大块白银上将所需重量的白银剪下来,这样一来,假白银根本就无从遁形,因为外部可以造假,内部却无法造假,传教士的书中这样记述这种情况:

“他们如需要二钱银子或五厘金子,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不必增减。”

在李然犀的《清末天津“钱鬼子”揭秘》中,就有碰到大块白银用大剪刀剪开,看其内部是否有杂物的记录:

“欲知里面是否有铅或铜,势必用剪银子的大夹剪断开,才能得明真相。当年各银钱号都有这种东西,任凭一个五十两的“整宝”银锭,放在夹剪里,用屁股一坐即能把元宝夹成两半。”

中国古人之所以使用白银,而不是银元,不将白银制作成铜钱样式,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假银子,16世纪来华的传教士曾经好奇于明明具有制造精美银币能力的中国人,为何不制作银元,而是选择使用不方便的散碎银两,因此询问了一些中国人:

“为此与购买相比,支付所需的时间总要长得多,也麻烦得多。他们承认,如果像欧洲那样拥有固定币值和规定重量的货币,那就方便多了,但是他们说若真是如此,他们各省中马上会冒出大批伪造或篡改货币的人,像现在这样根据购物所需的银两切割银锭,就不会有假币之虑了。”

因此种种,用一块石头镀银或是镀金,然后去蒙骗古人的想法还是算了吧,要不然最轻也得挨一顿打,然后戴枷示众,更惨一点的估计就是流放岭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