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认知思维,自洽非真理——否定即关门

 中医知识圈 2023-04-25 发布于山东

原创 淼叔医道 淼叔在线
学生:医案上说“一些阴囊潮湿、白带偏多等下焦湿证,用风药非常好用。下焦潮湿一般治法是渗湿法,而有时越往下渗,阳气消耗越厉害。此时只要把下焦湿邪提升到脾,脾再把湿运到肺,即可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所以风药治疗水湿的作用不是把湿邪赶走,而是增强脏腑升降功能,让湿邪为我所用。”如何理解下焦湿证用风药的这种说法?
淼师:之所以中医会出现表面意思上的矛盾,就是因为解释方法和运用方法的不同。以这段话为例,既可以从正气的角度理解,也可以从邪气的角度理解。其表面意思是从邪气的角度解释,把湿邪升起来,再改邪归正。其实完成这一系列工作,靠的是调动正气。如果是邪气,从下焦提升到脾,再上归于肺,这种驱邪思路显然是低效的。同样如果痰在上焦,将其引入中焦,再从大便排出,也是低效的。而且这么长的排邪路径,邪气很可能停滞在某处。所以下焦的邪气就在下焦处理,上焦的邪气就在上焦处理,这种就近驱邪的方式是正治。

误解只存在于表达方式,因为提上来的绝对不是邪气。如果直接按排邪理解,就会陷入思维困境。而理解为通过疏风行气、以风胜湿的方法,减少了邪气的生成,从而在结果上实现了一种类似改邪归正的效果,就不再有困惑了。所以这段话其实不是在说排邪,而是在说扶正。正和邪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当作者从邪的角度解释时,咱们就得脑补正气的角度。正和邪都统御起来,就不再会有矛盾了。每个人、每个流派因为解释体系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一定会产生文字信息传递带来的理解困难。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唯一的解决方式是具备整体观、阴阳观的思维,从矛盾的两极宏观的思考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为咱们教学和沟通减少了大量误解。同样,咱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再拓展思维,把以前学过的东西融汇贯通。比如这段话提到了以风胜湿的方法治阴囊潮湿,咱们用整体观、阴阳观就能触类旁通的想到其他情况:

  • 同样是下焦湿邪,表现出来的不是阴囊潮湿,而是其他症状。无论是癃闭,还是尿频,只要内在病机一致,所用的方法就可一致。
  • 同样是阴囊潮湿,内在病机不是风不足,而是其他原因。再用以风胜湿法就不合适。热不足得用热法,燥不足得用燥法······

比如,一个真武汤证的阴囊潮湿,用风法肯定效果不好。而一个疏泄不足、气机内陷于下焦的阴囊潮湿,用风法则最为对证。所以最终的疗效,还是取决于诊断和理法。而如果越过诊断和理法,把这段话直接理解为遇到阴囊潮湿就用风药治,岂不是谬之千里。

所以咱们平时不讲,某个病怎么治,而是讲思路。思路的背后是理论框架,理论框架的背后是思维方式。于是咱们一直强调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为如果了解不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就很难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最终形态就是“我最好,别人都不如我”。而实际上,在更广阔的层面上看这个世界、看中医的世界就会发现“只有互为长短,没有完美无缺”。只有接受别人的经验,才有可能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

文字记载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读《伤寒论》条文时,咱们的关注点就只在这个条文上。而临证需要用整部《伤寒论》的条文来应对。读医案时,表面上是在用某个条文解释这个医案,而实际上作者是从整个《伤寒论》中找到这个条文,才得以治证的。只是思考整部《伤寒论》的过程无法体现在医案解读上。于是信息在文字传递过程中就出现了折损。弥补这些折损的方式就是咱们一直强调的、无法直接给予的、需要自行构建的“整体观”。这是一套理解世界的方式,即世界观。用它来完成自我的使命,就是价值观。用它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就是人生观。用于学医就是一套对于医学的理解方式、认知方式,以此指导临床治证。临床使用中发现问题,再不断的纠偏、完善。

实际上咱们只是找到了一条能够走通的路,而真实世界绝对不只这一条路。只是基于咱们的认知,只找到了这条路。走在这条路上会发现,有人与我们相反,有人与我们平行,也有人与我们相交。有人和我们相交于一点即离开,有人和我们结伴同行一段时间才离开。“万物和而不同”才是真实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中医世界。其中每一条路,都不代表真理。

如果做学问足够谨慎、足够包容,就不要轻易用否定的方式来学习。咱们是以自我来探知这个世界的,所以需要有一个自我。否定的目的其实就是在强化自我,因为否定是最容易划清楚彼此之间界限的。但只要使用了否定的方式,即无法深入了解对方。一扇未知的门就此对你关闭。

面对不理解的事物,不肯定,也不否定,先存疑。带着疑问去探索,待时机成熟,自然会豁然而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咱们用这种思维方式来理解疾病、理解自己、理解别人、理解自然······

在语言文字中得到的各种知识,永远是点状的信息。就像一个个散装的零件,要安装在你自己的机器上,就必须经过筛选和打磨。选到特别吻合的,就能即插即用;选到不太合适的,就需要打磨一下才能用;选到那些彻底用不上的,哪怕是金子做的,也只能丢弃。

就比如,中医圈中大多数流派都是用理论来解释疾病的。而偏偏有些流派不用理论,纯凭经验,效果也很好。这种方式对于咱们来说,就只能承认,而不能融入体系。再比如,用量子力学解释中医,理论上再完美,也不能指导临床,咱们也无法吸纳。咱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认知这个世界。而自己的方式绝对不代表真理,只代表这条路走通了。老师教的也只是一条通路,不代表真理。既然不代表真理,又怎能用咱们的路来否定别人的路呢?所以只能承认、存疑、借鉴:

  • 遇到看不懂的,就说理法不兼容,很遗憾。但可以承认、存疑。
  • 遇到表达方式不同的,就说能看懂,但不以此表达。可以打磨借鉴。
  • 遇到看得懂的,就可以直接大量借鉴。

核心问题还是你以何种方式去理解、打磨自己的解释体系。学习中从始至终伴随你的是方法论。而支持方法论的其实是你认知世界的方式。我能给大家讲的也只不过是我能走通的路而已,不代表真理。所以我尽量避免用否定的方式讲课。否定只不过是在建立边界。而建立边界是实现自我认识的方式,而非认知世界的方式。以自己方式走自己的路,不断的向前探索,最终画出你自己的圆。圆内的东西是你能解释的,而圆外的是你解释不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