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滨河绿道定义和功能及其规划设计原则有哪些?

 创艺园文旅设计 2023-04-25 发布于广东

绿道是指线性开放的空间,包括沿河流、山谷等分布的自然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人工廊道如自行车道及慢行步道等。而滨河绿道是一种常见的绿道类型,更注重与河流的关系,因其滨河的地理位置独具特色。滨河绿道通过对河流及岸域空间的贯穿,形成线性滨河公共空间。按其距离城市远近不同,可分为郊野型滨河绿道、城镇型滨河绿道。一般来说滨河绿道是依附于城市河道分布的慢行道路及绿色廊道构成的线性滨河绿色公共空间,是承担交通通行、生态保育、城市文脉传承、休憩健身和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等多样化功能的城市慢行绿色廊道。滨河绿道建设,具有激活滨河区产业、推动滨河区可持续发展,使其具有保护环境和历史科普的作用。滨河绿道规划,要基于场地的现状及周边用地考虑,对其慢行系统、滨水空间以及基础服务设施进行统筹规划,既要保证滨河绿道的系统性,又要保证交通的可达性和连通性。

  •   (图源:浦江东岸官方公众号)

滨河绿道的功能

(1)生态保护功能

滨河绿道的建设,可以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空间品质,同时能为城市内的野生动植物营造生态稳定的栖息地,增加物种多样性。滨河绿道将多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连接,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此外,滨河绿道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水质,维持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

2)景观美学功能

通常滨河绿道可会设置多样化的滨水景观空间,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和景观的丰富度。同时结合城市文化还能宣扬城市文脉。因滨河绿道是带状的城市景观空间,具有优美的线性形态,是城市中美丽的风景线。

   (图源:浦江东岸官方公众号)

3)休憩健身与文化科普等功能

人们有天然的亲水趋向,且滨河绿道沿河道而建,具有通达性、连通性等特点,成为大众喜爱的公共休闲场所,多用于日常活动如散步、慢跑、骑行等。还可以有钓鱼、游船等水上娱乐活动,有些滨水绿道空间还承载露天剧院、文化科普、慢跑、观鸟、研学等为主的陆上娱乐活动,能满足游客不同心理的需求。

   (图源:浦江东岸官方公众号)

4)经济发展功能

通过滨河绿道的建设,将其周边散落的景观资源、历史人文景观等串联起来,加强区域内各资源的交汇、融合,既可以节约建设成本、促进周边服务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滨河绿道中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措施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防洪压力,节省防洪的成本。

滨河绿道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滨河绿道亲水性,线性、连通性以及多功能性特征,在对滨河绿道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水保护原则

滨河绿道在其规划时,应尤其注意水体的处理方式,并且整体上顺应河道的走向进行滨河绿道的慢性网络及核心节点的布置,在不影响城市泄洪前提下,可局部小范围设置亲水挑台和亲水栈道。在对河道形态进行规划时,不可盲目的采取截弯取直、硬质沟渠化的方式。可以通过设置生态浮岛、种植净化能力较强的湿地植物等方式,修复生态遭到破坏的河道,营造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河道两岸应该预留出一定的植被缓冲区,避免过多人工活动对河道产生破环。

2、地域性原则

河道本身,反应出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从整体规划上,保留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绿道串联这些文化性景点,彰显地域性特征。在滨河绿道景观的建设中,融合当地历史记忆元素,营建多样化的体现人文特征的景观活动。此外,也可通过本土树种的配置,结合构筑物外立面造型及材质、色彩等,体现滨河绿道的地域性特征。

3、整体性原则

滨河绿道,沿岸串联一些景观性较好的公园、广场等,或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人文景点。因此,滨河绿道规划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其设置的人工景观和基础服务设施,在形式、色彩、氛围感的营造上要保证与沿线的景观节点的风格相融合。不同主题的区段可以有特色景观的展示,但滨河绿道的整体规划中,各区段要有一定的联系,如植物方面,使用同样的基调树种;慢行系统方面,各分区统一规划。同时,滨河绿道也应服从于城市的上位规划,与周边用地及市政设施规划相协调。

  (图源:浦江东岸官方公众号)

4、可达性原则

滨河绿道是服务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其最基础的属性就是交通属性,因此可达性原则是在进行滨河绿道规划首要遵守的。在进行滨河绿道慢行系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其内部景观节点及使用人群,同时也要结合外部城市的公共交通情况,如公交站点、地铁口等[54]。因此,滨河绿道不仅内部构建高度可达的慢行网络,同时也要做好与城市主干道的衔接,保证游客快速到达目的地。

5、亲水性原则

城市滨水空间之所以是城市中最能吸引公众兴趣的场所,与人的亲水性有密切的关联。自古以来,人的天性中就存在着亲水性的基因。亲水性原则要求城市滨水绿道规划要尽可能多的考虑人们的心理感受,运用生态科技的手段,整治水体,构建零距离的亲水空间。采用自然驳岸、亲水栈道等内容进行亲水性设计,把人重新引向水边,创造人与水体亲密接触的空间环境,营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以上由创艺园旅游规划设计/编辑整理。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