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臭虫的故事

 汪河_王贺伟 2023-04-25 发布于河南

作者 汪河

 


有天我与几个年轻人说起臭虫,他们居然都不知道!

想想也是,我也有三十多年没有见过臭虫了。

虽然多年不见,我却对它想念。我对臭虫印象深刻,我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终生难忘。

我第一次看见臭虫是在9岁那年,暑假期间我被送回乡下爷爷身边。正午最热的时候,爷爷把他床上的木枕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最后翻起枕头,让小鸡啄食积聚在下面的虫子。爷爷说,这些虫子,就是臭虫。

我算是知道臭虫。

我在《跳蚤的故事》里说过,我皮肤就对蚊叮虫咬反应强烈。在老家那段时间皮肤上的疙瘩和抓痕从来就没有间断。蚊子虼蚤臭虫虱子,这些咬人喝人血的家伙,爷爷家里一个也不缺。我在老家过暑假,身上的抓痕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不能确定是哪个所为。

还是那年国庆节,老爸骑车带我去看望寄养在三姑婆家的弟弟。三姑婆家在方城县赵河乡王寨村,家里地方窄狭,居住不便。老爸带我返回时夜宿同一公社的席庄村,他下放劳动时的房东家。晚上歇息,睡在他以前住过的房间。睡下后不久,老爸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点上煤油灯在墙壁上搜索,看见臭虫从贴在墙上的旧报纸缝隙里鱼贯而出,出来走两步,就松开手脚直接从墙壁掉到床上。老爸拿缝衣针挑臭虫在油灯上燃着,满屋充斥烧头发的气味。老爸说,以前下乡我跟你荣生叔住这间屋子,我俩晚上就是这样捉臭虫。

我算是真正地认识臭虫。

1968 年夏天,我奉老妈差遣独自去社旗县外婆家。当时从镇平到社旗,需要在南阳市转车。我到南阳汽车站后因“造反派”武斗,班车停运,只能买到第二天上午的车票,晚上就睡在候车室。我脱下短衬盖头,仰面睡在长条木椅上。半夜醒来尿尿,发现一侧肋骨皮肤尽是红疙瘩,仔细检查相对应的木椅,发现臭虫就像是电影里日本鬼子排成单线走出据点那样,从椅子榫卯位置的缝隙里鱼贯而出。我正好带有火柴,就点着烧它们。其他旅客看我大战臭虫,检查自己椅子,发现也是这样,立刻加入大战臭虫的行列。车站工作人员看见后阻止说,不能火攻,烧坏椅子损害公物。

这次算是与臭虫短兵相接。我知道了臭虫咬的疙瘩是什么样子。

臭虫咬的疙瘩比较大,扁平。

20世纪80 年代初,我在河南医学院学习,曾在西学生楼住有一年时间,睡觉的双人床是老式木床。某天,一位60 年代毕业的前辈来宿舍找他表弟。看到我床头编号后激动说,这是当年我住过的双人床。

前辈说,他上学的时候,宿舍里臭虫成灾。暑假期间,有些同学家庭贫寒没有来去路费,就选择留校,前辈就是其中之一。学校把他们组织起来灭臭虫:大家把木床抬到外面在烈日下暴晒;伙房烧一大锅开水,学生们提开水浇灌;最后把特制的膏状六六粉或蘸有敌敌畏稀释液的填充物填塞进木头缝里。前辈说罢,又在床头找寻,从一木头缝隙里抽出一张纸条。前辈展开纸条说,这是我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用它蘸敌敌畏液体填塞床缝。我问,根治臭虫了?前辈笑说,咋能根治呢,最多管一年,需要年年治理。臭虫耐饥,还会冬眠。它吃一次人血,长大成虫,交配产卵,终生受用。前辈还说,“文革”开始,老师同学们都忙着“闹革命”,西学生楼关押“走资派”。臭虫可不管你是革命者还是反革命者,一律通吃。

我惊叹臭虫的顽强生命力。不论是在农家简陋的蜗居,还是人在旅途,甚至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高等院校,臭虫都能够生存。

可谓纵横天下。

从内心说,我过去并不是很讨厌臭虫。

如果选择蚊子跳蚤臭虫咬我,我必选臭虫。蚊子咬人,传播疟疾。我一生中发过两次疟疾,就是蚊子的杰作。还有,蚊子餐前的歌声令人烦躁,黑暗中耳边响起的蚊声忽远忽近,你都猜不到它在哪里咬你一口呢。跳蚤更是烦人,它急功近利,吃相难看,上身就连咬几口,皮肤立刻一片红疙瘩。特别是它不分部位,钻档开吃,你若在公共场合,又不能伸手去挠,痒得钻心,无计可施。那种尴尬和气恼,让人对跳蚤恨得咬牙切齿

臭虫则不是这样。臭虫咬人时总是不声不响,不疼不痒只有你醒来后,才有感觉。从没人说是被臭虫“咬醒的”,但都说被蚊子吵醒的

我个人感觉,臭虫咬的疙瘩,比蚊子跳蚤咬的要大,但不是太痒。蚊子咬的疙瘩,是越挠越大,越大越疼臭虫咬的疙瘩始终那么一块,挠时痒而不疼臭虫咬的疙瘩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咬后的痒,让人“舒服”。无聊时不时地几下,颇解寂寞。

相比之下,臭虫比蚊子和跳蚤厚道。

两害相权,既然都免不了被咬,我选择臭虫

难能可贵的是,臭虫不会传播疾病。这也被科学家证实。

我为写臭虫查阅资料,吃惊地发现臭虫的生活史中有鲜为人知道的丑陋:臭虫的性交配被称为创伤式授精。雄性用自己像剑一样的生殖器官刺穿雌性身体的任何部位实现授精

上帝创造万物,除了人类还有无数的动物植物。人类分男女,动物分公母,植物的花也分雌雄。上帝让万物有七情六欲,人类享受男欢女爱时的缠绵和高潮欢悦,动物雌雄交配时的激情四射。唯独臭虫例外。雄性臭虫不顾及雌性臭虫的感受,甚至对雌性臭虫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把做爱做到这种份上,唯有臭虫。

卑鄙的东西!

臭虫在我心中地位骤然下降。

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场声势浩大的“除四害”运动,开始时,四害分别是苍蝇蚊子和老鼠麻雀。后来把麻雀换下,改为臭虫。

事实证明,运动式的“除四害”,只能短时达到目的。“四害”死灰复燃,抗打击力和耐药性更强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和卫生状况日益见好,“四害”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中对臭虫的影响最为明显,臭虫在很多地方绝迹。

现在的“四害”,已把臭虫撤下,改为蟑螂。

也可以这么说,臭虫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消失。

伴随我的祖辈终生,我所熟悉的臭虫,它不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不是一件憾事。

为了过去的记忆,我想起臭虫。

我写臭虫,是想告诉我的后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个东西。 

           初稿  2023-3-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