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省丨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武宗 2023-04-25 发布于北京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解译

当责备他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接受,勿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教人从善,不可期望过高,要考虑到对方是否可以做得到。

《彭蠡湖晚归》

唐·白居易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译文

彭蠡湖的天色已晚,

水边的桃花都透出一股春天的气息。

鸟儿渐渐飞得高远,化作许多的白点儿,

红色的落日正好落到剩一半。

为何总要做迁徙的旅人,没怎么劳作,却落得一身的病。

只要来到这儿眺望,很少有不忧伤愁闷的人。

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山西太原,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司马。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