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筝」时谣:曲有误,周郎顾

 武宗 2023-04-25 发布于北京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听筝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女子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赏析

这首《听筝》是一首描写女子弹筝的诗作,整体来看主要是描写弹筝者的心理状态,为引起意中人的注意而故意弹错琴弦的情态,婉转细腻,饶富情味。

首句中“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一句写出了筝和弹奏人的美丽。“柱”是筝上面系弦的部件。“金粟”是形容筝柱的装饰比较华贵。“素手”则表明了弹筝者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前两句诗中也写出了这位美丽的女子是坐在华美的玉房前,用纤纤素手抚琴的画面,悦耳的筝声便从琴畔流转开来。

古时人们作诗往往先打造出主题的意境美,婉转含蓄,而后三、四句才会传达全诗的关键之处,并描写出美人“误拂弦”的心理特征。而诗中的“周郎”则是指三国时吴国将领周瑜,据说他24岁即为中郎将,时称“周郎”。他精通音律,听到有人弹奏失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去看看。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见《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郎”在此诗中喻指女子心中的知音者。“时时”一词便强调了她出错的次数,一再出错,故意引起他注意的情态举止,则表现了弹筝女子的可爱形象。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对细节的描写,诗人采用了速写的方式,简洁明了的传达出这种生动传神的气韵,并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从而去描摹诗中弹筝女子细腻的心理特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