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尹才干《走进人间二月天(十六行诗)》(中学语文阅读教材)

 y读天下 2023-04-25 发布于四川

明媚二月天,识得春风面
——浅析尹才干《走进人间二月天(十六行诗)(中学语文阅读教材)
周冬琼(武胜万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
在沉寂的寒冬,我们那么盼望春天的讯息。岁月轮回,阳光唤醒了大地,明媚的二月天如期而至。明丽的颜色、清新的气息,勃勃的生机给大地带来盎然绿意。人间草木、花鸟鱼虫、绿叶飞花在诗人的笔下如此有情。大自然创造了宏伟广博的生机画卷,诗人尹才干则以语言为媒介,创作的诗歌《走进人间二月天》,传达了这个温馨幸福的二月世界。十六行新体诗歌《走进人间二月天》一面世,随即获得读者好评,编者亲睐,先后收入《2009政协诗书画院诗歌年鉴》《2021中国微信诗歌年鉴》《新世纪诗歌精品选》(现代出版社,2022年1月版)等多部诗歌选集。
/
诗歌的第一节勾勒了一幅二月的水墨画。突出了二月天余寒尚在,初春已到的特点。“冰雪”、“倒春寒”虽然寒冷,但并非无情,冰雪的挂念、徘徊的倒春寒似乎也在呼唤春天。于是,春天到来并开始绵延。绵延的诗意极像国画中的晕染技法,把春天渐到的画面刻画得细腻可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春、冰雪、倒春寒人格化,运用“绵延”、“挂念”、“徘徊”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特点。
/
诗歌的第二节描绘了一幅杏红柳绿的初春图。鹅黄的新芽、渐绿的枝叶、粉红的杏花,诗人从视觉角度着色了初春的画卷。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枝头、岁月、红杏以人的动作和情感,“穿针引线”、“缝制”、“望”等词语富有动感,“鹅黄”、“绿色”、“红杏”色彩鲜明,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和喜爱之情。
/
诗歌的第三节刻画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蜜蜂闹春图。诗人赋予蜜蜂和银河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动词“铺向”展现了鸣声的热闹和壮观,运用通感手法,让听觉化为视觉可感的形象;动词“陶醉”则朦胧有情,运用得极其准确形象。采花酿蜜的蜜蜂、璀璨的银河,既有白天的动感,也有夜晚的宁静,想象瑰丽,给人朦胧清丽之感。从感官上看,听觉上富有春天特色的鸣声,视觉上璀璨的银河星空,动静结合,对比鲜明。
/
诗歌的第四节描绘了一幅柔美的风中飞花图。运用拟人手法,把风和雾人格化,春日渐暖,花瓣飘飞,果实孕育,草木走向春春和成熟,画面浪漫而美。
/
诗人善于联想和想象,在诗歌中运用了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多感官描写,动静结合,刻画了一幅幅动人的二月早春画卷。诗歌采用创新的十六行诗格式,四节,每节四句,双句押大致相同的韵。诗中使用了“天”、“延”、“念”、“寒”、“线”、“衫”、“还”等字,押“an”韵,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诗意清新,蓬勃着春天的生机活力,充满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样的作品会赋予我们以美的享受并激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走进人间二月天,也走进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
/
附:走进人间二月天
尹才干
/
走进人间二月天,
春的影子开始绵延。
冰雪的心还有一丝挂念,
路上还徘徊着倒春寒。
/
鹅黄在枝头穿针引线,
岁月缝制着绿色的衣衫。
红杏望着云天之外,
跨出大门的脚不再回还。
/
蜜蜂四处寻寻觅觅,
鸣声一路铺向干净的云端。
梦中的水湾星星点点,
新月陶醉着银河边的轻烟。
/
风,吟诵着回暖的诗篇,
在天地间自在呢喃。
雾,笼罩着柔嫩的梦幻,
掉落一树一树时间的花瓣。
/
(作者简介:周冬琼,四川武胜人。青年诗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