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殊!为何农民要高度重视?如何防控保丰收?

 农民的小帮手 2023-04-25 发布于河南
小麦在整个生育期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病害,比如锈病、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腥黑穗病、赤霉病等等。在这种多个病害中,唯独赤霉病受到的关注比较大,往年也是农业部门着重提醒农民朋友要特别重视的病害。而农业农村部对于赤霉病的防控工作,也多次发布督促通知。
有朋友会问,为何小麦赤霉病会引起这么大的重视?赤霉病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农民又该如何防控呢?本篇内容,小帮手就详细说说这些问题。


农业农村部频发小麦赤霉病的防控通知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的内容,2023年04月14日全国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上,就着重提到了小麦赤霉病的防控。


4月18日,又发布了江苏地区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需要注意防控赤霉病。由于区域不同,气候不同,江苏地区小麦长势会早一些。


4月20日,又发布了安徽省的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在安徽省大流行风险高,截至4月18日17时,全省已累计防治小麦赤霉病3705.12万亩次。


4月23日,又发布了黄淮海等冬小麦主产区对于赤霉病的防控工作,落实“一喷三防”工作。


短短10天时间,农业农村部就发布了多条关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内容,可见今年小麦赤霉病的流行风险较高。今年小麦赤霉病之所以比较特殊,主要还是天气因素所导致。
从4月18日开始,一直到4月23-24日期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一次持续较长的降雨天气。而此时是多地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期,也是赤霉病的高发期,关于赤霉病的防控工作,遵循“见花打药”的原则,可是,在开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无法进行打药,会错过最佳预防时期。
另外,小麦抽穗扬花期,田间湿度过大,也会加重赤霉病的发生和危害。两种情况综合在一起,今年的这次连阴雨天气,不仅导致田间湿度过大,还不能及时去喷施药剂,多重作用下,让今年小麦赤霉病变得“特殊”,及时做好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何要重视小麦赤霉病?

之所以要特别重视小麦赤霉病,还是由于赤霉病的危害所导致的,主要体现在下面3个方面。
第一点,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麦一旦感染了赤霉病,无法根治,轻则造成减产,重则可绝收。据数据统计,感染赤霉病较轻的麦田,减产幅度在10%-20%左右,严重时可达70%-80%左右,特别严重的地块就没产量了。
而对于其它常见病害来说,如果处于发病初期,危害较轻,及时喷施药剂,可促进小麦恢复正常生长,产量基本上也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第二点,小麦赤霉病会降低小麦的品质。据观察,患有小麦赤霉病的麦粒,籽粒比较干瘪(皱缩),而淀粉与蛋白质含量也会降低,进而导致出粉率降低,湿面筋含量减少。和正常情况下生长的小麦相比,品质下降,营养减少。

第三点,小麦赤霉病的麦粒中含有毒素,食用后可以让人畜中毒,这点也是最需要重视的问题。研究人员在感染赤霉病的麦粒中,发现了2类真菌毒素,一类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一类是赤霉烯酮类。其中,以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性最强,它也是赤霉病麦粒中引起中毒的重要成分。
当人畜食用了赤霉病的小麦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乏力、反应迟钝等表现,对于身体较弱的人群来说,症状会更严重。
因此,对于赤霉病的小麦,多个地区在收购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小麦赤霉病粒含量不能超过4.0%,如果收购了超过4%的赤霉病小麦,需要就地妥善处理,不能流通于市场。
有朋友会问,他们是如何区分是不是赤霉病小麦?其实很简单,赤霉病的小麦表皮呈紫色,或者带有粉红色霉状物,正常的小麦是黄色的,很容易辨别。


小麦赤霉病如何有效防控?

对于还未扬花的小麦田,遵循“见花打药”的预防策略,对于已经发生赤霉病的地区,遵循“控流行、保产量、保品质”的防治策略,及时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防控药剂上,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通知,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唑·戊唑醇等杀菌剂开展防治。间隔5-7天,可再次防治,如果施药后6小时内遇降雨,等到降雨过后需要及时重喷。
相关文章:
小麦扬花期遇上连阴雨,2种情况或将减产,4点措施保丰收
小麦不抽穗,注定要减产?3种情况要做对,小麦仍会丰产丰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