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小米要以“开小饭馆的方式”创业?

 z55j03b55 2023-04-26 发布于江西

这是包子堂与您相识的第3143

包老师点睛

为什么是“创造顾客”呢?

故事原文

小米以开小饭馆的方式创业

为什么很多企业学习小米做社区,最后却没有达到预期?要么是社区做不大,即便只有几个群,也会运营乏力!要么是人多了,但期望的销量却没有起来?其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这些企业并不清楚社区的内涵,所以对小米形成社区的结果简单模仿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黎万强会在他的《参与感》里坦言,“也有一些企业学习小米,搞出这个码那个码,看起来和小米的F码差不多,但是似乎效果差很远”一样。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回到事情开始的地方,从小米如何做一个服务好100人的小饭馆开始,才有可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并学会小米的本事。所以小饭馆是如何开张的,之后又是如何经营的呢?

毋庸置疑,产业社会中的每个企业都应该讲求效率。但这种效率必须是有依据的,就是一定是基于客户在其生活或者生产方式中的需要。如果脱离了这个逻辑,供求背离就在所难免。

图片

所以,包老师在其《营销的本质》一书中特别强调,企业存在的价值取决于能够为谁做多大的贡献。这就是小米通过和客户做朋友,来实现效率的底层逻辑——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有关系在,自然就容易形成稳定的流速和流量。然而对于任何人或者企业来说,如果没有理论引导,这一点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把握住的。

所以,我认为小米团队的成功与其在金山时期练就的本事不无关系,尤其是金山经历了从PC端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整个过程。这段经历无疑是小米获得成功的一笔初始积累。比如在金山时期,这个团队就学会了定期与客户互动;到了小米时期,这就变成了日常工作,甚至要求工程师必须每天都要和米粉互动;还有就是小米的“兄弟文化”,这里面体现的是协作的意愿,可不要误以为是“人情关系”。

所以,当我们学习其他企业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其成功背后的逻辑,然后才能准确的与自己的情况进行结合并实践。因此,我们至少从今天起,还要习惯于把自身的有效经验记录下来,形成基于自身能力的知识系统。当再学习别人的经验时,才能获得如虎添翼的效果。否则可能即便经验再好,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图片

那么回到案例中来,当小米一旦选择和客户做朋友,它就不能把效率的逻辑放在首位。所以,小米一开始没有自曝身份,以此来快速圈粉。这就好像武侠小说中,高人多是先观察别人,然后再酌情考虑如何出手一样。所以,小米即便有做系统的优势,也没贸然出击,而是先蹲在论坛里观察。在这个信息搜集的过程中,确定了小米用户群体的第一个标签——互联网原住民。

关于为何最初会选择手机操作系统?我认为就是雷军所说的趋势。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方向。所以在2010年左右,用智能机浏览网页时,页面都是按PC端的方式呈现的。而现在我们再用手机浏览网页时,会发现很多网站或平台都已是手机的呈现版本。不过当时还有个要害,就是手机系统的研发,与雷军团队的能力是契合的。

接下来的选择就是,基于哪个系统做深度开发呢?一开始手机的操作系统就是二分天下。其中使用IOS系统硬件的人看起来比较精英范儿,似乎是个好市场,属于有能力付费的用户。但这些用户对IOS系统一边倒的支持,说起来叫,不好切。另外它的生态相对比较封闭。

而使用安卓系统硬件的人看起来特征比较多样化,生态也很开放,但什么牌子都用这个系统,所以开发上,难免遭遇众口难调!因此吐槽的用户特别多。所以,这里天然就存在了一种可以组织起来的理由,以及小米做贡献的起点。于是就出现了小米用户群体的第二个标签——安卓用户。

那么从能力对接的问题出发,这些在网上吐槽的安卓用户到底在用什么呢?似乎是手机,但实则是在用手机操作系统带来的流畅性体验。于是市面上当时就出现了很多,为了追求手机性能而自行刷机的人,并且会在论坛中发表刷机经验。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聚集生产力。小白们也想感受发烧友们传播的那种体验,因此就诞生了很多代为刷机的服务。于是这就出现了小米用户群体的第三个标签——有深度优化系统的需求。

这就是市场传递出来的信号!虽然能够看到这种信号的人有很多,产生了很多开发深度优化系统的团队,但受资金和能力的限制,这些团队能够响应的节奏和群体是有限的,所以并不能第一时间开发出满足小白刷机需求的系统。结合上述原因,就形成了雷军发现的大市场。这也符合了雷军的创业三原则,大市场、最好的团队和足够多的资金。

图片

也许了解这个过程就跟听评书一样,环环相扣,节奏紧凑。但如果雷军没有在互联网领域持续多年的深耕,他怎么会锻炼出察觉这种需求的敏锐能力呢?所以,不要看到别人成功了,眼红那种结果,要知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谁知道这些光环背后付出了何种努力?至少是以十年为期的,深入思考且持续性的在一个领域发力。

于是雷军才决定做基于安卓系统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当2010年8月16日MIUI推出首个内测版时,解决的就是安卓系统中,被用户吐槽最多的电话和短信通讯录不好用的问题。虽然当时仅有100个内测用户,但即便是这100人,也是阿黎他们从别的平台上,一个个“人肉”拉回来的。

在与这100人的互动中,小米不但完成了MIUI系统的开发,还逐渐总结了很多粉丝运维的管理经验,以需求为例,如何筛选和规划出长、中、短期响应的节奏,以及如何让用户的反馈变得好参与和便捷;为了尽快响应米粉的需求,把MIUI系统迭代的周期提升到以周为单位;为了减少用户不必要的关注成本,把系统更新的时间固定在每周五;还有把自己好的、不好的想法和功能都坦诚的放在用户面前,诚恳的接受反馈等等。

有了这样一个个围绕着用户做贡献的思考、行为和结果时,这些用户自然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判断和建议。而当看到自己的建议获得及时且认真的响应时,用户会怎么做呢?不是基于感激,所以我帮你传播。而是基于这件事有我的价值体现,所以我要来传播。这些人在论坛里也都是有号召力的,因此他们的传播势必就会引发那些关注他们的人的围观和参与,于是小米的粉丝就像涟漪一样一圈圈的扩散开来。

图片

那么参与感到底是什么?按照《包政企业理论》来探索,以小米和天使用户的互动为例,小米提供粉丝了一个可以互相做贡献的机会,使他们参与到开发的过程中。所以,对于米粉来说,参与感就是成就感。但凡在这个关系的构建过程中,能够使粉丝获得成就感的企业,它的社区力量自然就会起来。

所以,为何外部营销会管理化?为何供求一体化在《包政企业理论》里,会表达为分工一体化?其道理就在于社区的形成过程中,每个自然人都希望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且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小米就是借用了这一人性特点。

这使小米到了2011年8月,在发布第一款手机时,粉丝就能突破50万。而到了2015年,米粉能够突破1个亿的原因。所以要想做好社区,就要先学会经营小饭馆。这是系统能力形成的起点!不过企业的优势一定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继续延长。那么小米的核心优势就是形成了一个规模足够大的社区。

所以,下一期我们聊聊,小米是如何对这个庞大的社区进行组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