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狄化淳摄影集》|来华传教,西部探曲

 原典纪书局 2023-05-23 发布于广东

本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原典纪古籍善本。

  


原典纪书籍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上搜店铺:原典纪书局)此次推出的古籍善本《狄化淳摄影集》(《Father Leo Van Dyke collection》)由比利时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狄化淳拍摄。全套共含照片九十幅,拍摄时间在1920年前后,照片内容主要是宁夏、甘肃地区的戏剧服饰、街景集市、城楼建筑、水运交通等。此影集(硝酸纤维素胶片)现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

  


由该摄影集延伸开来,可以考察晚清民国时期宁夏戏曲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宁夏戏曲剧种十分丰富,形成了多剧种并存的演出生态,宁夏戏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一时期,宁夏域内分布有不同种类的戏曲,外来戏曲剧种与本土戏曲剧种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较大差异。

  


晚清民国时期,宁夏戏曲的种类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本土戏曲剧种秦腔、各民间小戏与外来戏曲剧种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共同生存于宁夏的戏曲舞台。秦腔虽在宁夏流传已久,但是并未形成系统的演出组织,到了清末民初,在商人的支持下,有组织的宁夏秦腔班社才开始真正成立,寓居于宁夏的陕西商人与宁夏本地商人对宁夏秦腔班社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宁夏府(今银川市)陕西会馆自乐班是陕西商人陈国栋、秦赐福等人在民国初年成立的宁夏秦腔班社,以自乐为名,主要目的是满足商人们的文化和娱乐需求。

  


此外,宁夏本地商人出资组建本土的秦腔班社。民国年间,固原县城的商人陈先开因喜爱秦腔,出资购置戏箱并在固原城组建了陈先开戏班,让演员搭班表演,在当地影响较大。其次,在众多外来客商的影响与支持下,一部分宁夏域外的戏曲剧种也纷纷进入宁夏,来自山西、河北和天津的商人分别推动了山西梆子、河北梆子和京剧在宁夏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商人不仅出资成立了相应剧种的班社,还为宁夏戏曲舞台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演员与剧目。

  


当时的戏曲班社主要有山西会馆支持成立的山西会馆班、同福居老板宋守福出资支持的山西梆子班、天津外商在宁夏的十大洋行成立的洋行戏班,以及福兴公商号出资支持的京腔班———福顺戏班(原文田班)。除了宋守福的山西梆子班仅存1年以外,其余班社的存立时间均在10年以上,并且诞生了捞玉冠、毛毛旦、麻子红和连升等宁夏著名的戏曲演员。在宁夏客商的支持下,宁夏戏曲演出的多样性大大增强,戏曲班社的组织也更加完备。

  


另外,宁夏民间的戏曲文化活动十分多样,民间的戏曲演出主要是民间自发成立的戏曲小班,演出剧种以曲子戏、道情等地方小剧种为主,另有皮影戏、秧歌、眉户等,这些小剧种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与流经地的戏曲和音乐相结合,形成不同风格的演唱形式,成为宁夏民间百姓最为喜爱的综合型戏曲艺术。如:皮影戏对盐池道情和中卫道情的唱腔,其音乐影响极大,而隆德曲子、盐池曲子等曲子戏更是直接吸收了眉户调与民间小调,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曲牌与剧目。

  


于是,在商业化与城镇化较为薄弱的地区,这些唱腔不一,风格各异的地方小剧种满足了宁夏域内各地百姓日常的文化与娱乐需求。晚清民国时期,宁夏的戏曲舞台不仅出现了各剧种争妍斗奇、百花齐放的场面,还呈现出不同剧种之间和谐、多元、共生的生存状态。

  


版本介绍:

《狄化淳摄影集》底本为1920年本

原典纪书局提供该版本黑白高清原大、无线胶装平装本

  

  

  


作者简介:

狄化淳(F·Leo Van Dyck)比利时籍天主教神父。早年来华传教,1922年12月调宁夏城,协同康神父工作,1927年,狄化淳神父(LeoVANDiyk)接替康神父。由于土匪横行,狄神父往下营子送弥撒很困难。下营子天主堂是天主教在宁夏开创的第一处堂区。

关于我们:

湘君阁是广州原典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古籍数字化和古籍定制品牌,该公司另一图书品牌为:稻草人童书馆。

原典纪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图书出版与古籍数字化企业,目前拥有中文古籍数字图书300多万册,16世纪以来的欧美古旧数字图书1300万册,主要来源于境外馆藏机构,95%以上为原色原貌高清原版数据。主要业务范围:科研项目合作、古籍整理与出版、古籍复本定制、古籍数据库直销、图书代理出版等,欢迎私信联系咨询与合作事宜。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定制古籍善本、中国古画仿真复制品,可关注、收藏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店铺:原典纪书局。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原典纪古籍善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