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最优秀战争片

 抽屉电影 2023-04-26 发布于陕西

作为观众,我们知道战争电影意味着什么?作为民众,我们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既然我们都知道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当这两个概念的边界发生了变化之后,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战争很残酷,但是战争电影一定意义上却可以很酷。有人说战争电影需要艺术加工,但是战争却没有任何的艺术性可言。虽然我们熟知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依旧是愿意在战争片中看到这两个概念的融合发展,然而真正的战争片却从来都会让观众陷入到两难的境地,你要的是什么,最终决定了你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解放1:炮火弧线》讲述的是苏联刚刚陷入到二战的时间节点。德军在库尔斯卡发动的坦克会战使得苏联被拖入到了战争泥潭。这是一次对于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的一次正式考验,能否经得起这样的考验,最终决定了苏联在二战中的走向。

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剧情就是本片的主线,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九十分钟的时间内,无非是创作者从不同的维度对于这场战役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包括德军高层,苏军高层,德军士兵,苏军士兵,德军战俘营,斯大林对于自己儿子的态度等等。这些多方位的角度有助于观众们对于历史事实再一次闪现,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进一步还原。然而这对于一部分影迷来说却是灾难。

部分影迷认为战争片首先是一部电影,接着才是一场战争。因此,好的战争片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属性。然而本片的创作者,尤里奥泽洛夫并没有用这样的艺术手法处理本片,观众们看到的并不是一部充满着艺术色彩的故事片,而更像是一部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的纪录片。这就引发了一种疑问,战争片一定是故事片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本片想要表达的部分,作为一部记录着这段历史的电影,本片自然有主要的故事线,库尔斯克会战是二战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双方的投入与最重的结局都对于二战的战局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何真实地记录或者是还原这场战役,似乎是考验创作者的一个难题,但从本片的内容质量上来看,这个难题不攻自破。创作者没有带入太多的情感,只是从客观的角度还原了该有的故事线,孰是孰非,观众们自去判断。

这是本片优秀的地方,同时也是被一部分人诟病的地方。因为部分影迷认为,战争片首先应该是电影。只要是电影,就应该注重艺术加工,况且在不是纪录片的前提下,本片应该注重艺术性而不是真实性。但说这些话的人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影天生具有着传播性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等等,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电影的政治性。

我们似乎很忌讳这种意识形态的讨论,但是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却无法避免自己陷入到这种讨论当中。我们很讨厌意识形态,但是却无法避免意识形态被包装成电影。因此,一部分影迷们认为本片不具备艺术性仅仅是一部纪录片的时候,这恰恰是因为本片摒弃了意识形态的层次,而只记录客观事实所致。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本片,本片恰恰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当大家将历史根植于电影类型片当中的时候,大家所讨论的并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以历史为蓝本衍生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是重点,即使是在历史当中这些人物站不住脚,但通过某种艺术加工之后,这些人物就会以一种活灵活现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似乎是一部分影迷们喜欢的战争片或者历史片。但真正的历史是那样吗?很显然,并不是。

因此,回到最初的讨论中去,当我们谈论到想看看历史片或者是想看看战争片的时候,我们想看的究竟是什么?是历史?是战争?还是我们臆想出来的符合自己价值观逻辑的人和事?

几乎每一个战争影迷们都喜欢那种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的电影,并将那些电影标榜为真正的战争片,当然,那些电影自然是真正的战争片,但越是真正的战争片,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就距离真正的战争越远。真正的战争是很残酷的,残酷到任何经历的人都不愿意去提及,因为一个英雄人物的出现,必定代表着一场惨重的战役战斗。而当一个民族英雄辈出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民族曾经是流过血的,正因为英雄辈出,才能避免了再次流血,也正因为英雄辈出,再次流血就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避免。

战争的伤痛远远的超出了艺术的表达范畴,因此,当我们沉溺于这种对于战争片的表达当中的时候,我们沉溺的是一种感情,而非战争片本身。战争很残酷,去掉了艺术性之后只会越发残酷。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