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争座位帖》临习指要(推荐收藏)

 万时草堂 2023-04-26 发布于河南

颜真卿《争座位帖》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为平原太守,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后世称其为“颜鲁公”。颜真卿书法以楷书著称,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行书亦龙为精妙,他是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家。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唐广德二年(764)写给定襄王郭英乂的书信手稿,行草书,约64行,内容是争论文武百官在朝廷宴会中的座次问题,斥责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普提寺行香及兴道之会中两次把鱼朝恩的座位排于尚书之前的行为。手稿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体现了颜氏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品格。

此帖用笔凝重含蓄,起笔多用藏锋,点画粗细较均匀,体势雄浑又不失灵动,给人以圆劲苍古之感,可惜的是,此贴原迹已佚,刻石存于西安碑林,拓本流传多,其中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上博物馆藏南宋拓本及故害博物馆藏本为最佳。

基本笔法

(一)横画

图片

1.长横。长横的写法很多,其变化主要表现在起笔的藏露和收笔的轻重,在形态上也有粗壮和纤细的变化。①如“鲁”“节”两字长横,前者起笔藏锋逆入,形态较细,收笔短促,后者承上一笔笔势起笔,运笔铺毫斜行,点画粗壮,此两横画起笔一反常态,改侧入为平入,颇类隶书之“蚕头”:②如“时”字长横起笔收笔均少变化,行笔较为直接:③如“世”字长横,用笔精整,藏锋逆入,收笔时重按转回,行笔中有提按变化:④“言”字长横,起笔较重,行笔时提锋斜行,收笔时稍按后向左下出锋呈钩状。

2.短横。短横多为露锋起笔,收笔时轻重不一,①如“太”“故”两字的短横前者左轻右重,后者左重右轻:②如“画”字短横,起笔轻,收笔急促,中部少变化。

(二)竖画

图片

长竖,①如“书”字的长竖,起笔颇为别致,呈侧钩状,起笔后经几次促换向,收笔时提锋轻回;②如“悟”字长竖,起笔收笔变化明显,呈上细下粗状;③如“师”字长竖,起笔轻,转换平稳,向下行笔果断,且笔力渐重,收笔时稍驻,随即向左带钩引向下一字的起笔,此竖画写得俊朗生动:④如“军”字长竖,所不同者收笔时略向左弯曲,是弧状行笔,随即向左下出锋收笔。

2.短竖。短竖的变化体现在起,收笔或取势上,①如“何”字的短竖,藏锋起笔,行笔略带弧势,收笔时向上回锋即收,粗细无明显变化:②如“径”字的短竖,行笔渐重,收笔短促,呈上细下粗状:③如“师”“而”等字两短竖前者取左弧之势,上细下粗,行笔渐重,收笔时一方一圆,方者戛然而止,圆者缓缓回锋:而后者的两短竖呈环抱状,一短一长,一斜一弧,短者起笔收笔简单急促,长者起收笔变化明显。

(三)撇画

图片

1.长嫩。长撇多呈弧势,起笔多为藏锋。①如“金”“右”等字的长嫩,在笔法的处理上大致相同,都是藏锋起笔后向左下行笔,收笔出锋,不同的是前者线条纤细,而后者线条厚重:②如“威”字长,藏锋起笔后向左下取弧势行笔,数笔时提锋向上,略带钩状收笔:③如“太”字的长撇,接上一笔笔势起笔后由上向左下取弧势行笔,整体形态弹性十足。

2.短撤。①如“侧”字的短撤,露锋直入,向左下行笔,笔力渐重,收笔急促:②如“秩”字的短撇,取势较平,露锋逆入,换向后向左下撇出;③如“有”字的短撇,藏锋重按起笔,换向后向左下行笔,渐提笔锋以出锋收笔:④如“及”字的短撇藏锋起笔后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回锋顺势带出下一笔。

3.兰叶撤。如“振”“顾”“居”“座”等字的兰叶撇,其共同特征是写得飘逸流畅,露锋起笔,由上向左下取弧势行笔,力度先由轻到重,然后由重到轻,收笔时出锋收笔,笔正画形态状如兰叶。

(四)捺画

图片

1.斜捺。斜捺表现形式多样。①厚重,如“今”“史”两字的斜捺,写得较为厚重圆润:②纤细。如“天”“会”两字的斜捺,线条较为瘦劲,却蕴含骨力且有波折感:③回锋捺。如“太”“矜”两字的斜捺,形态呈曲线状且收笔回锋。

2.平捺。①如“廷两字的平捺,起笔收笔笔法到位。运笔中不乏波折②如“定”“挺”两字平捺收笔时均向左下出锋,以启下一字,这样就增加运笔的难度,即在向右下捺出时迅疾换向,然后提锋转出。

3.反捺。反捺大致可分为两类。①收笔回锋。如“襄”“厌”“及”等字的反捺,接上一笔笔势起笔,向右下行笔,收笔时提笔轻回。②收笔带钩。如“合”“敢”“介”等字的反捺,起,行笔与上一写法相同,不同的是收笔时都向左呈钩状回锋。

(五)折画

图片

1.长折。颜字的长折画几乎都取环抱势,呈现出一种圆润感,但在用笔上有变化。①)如“国”“用”两字的长折,在转折时顺势换向而不作任何提按变化。②如“明”“两”两字的长折,在转折时,先提后按再换向,其共同的特征是转折后的竖画多作相向势的弧线。

2.短折,短折相对长折而言,所不同者,转折后多向中宫收缩。①“左”“知”等字的短折,转折时提锋下按十分明显:②如“而”“高”等字的短折,转折时几乎没有提按变化,顺势圆转。

(六)钩画

图片

1.竖钩。如两“射”字的竖钩,第一个“射”字的竖钩在钩出时,先向左以弧线短暂行笔,后提锋轻出,以出锋收笔;第二个“射”字的竖钩则直接换向平推轻出。

2.横钩。横钩的变化主要在出钩处,①如“登”字,在钩出时有一个提按变化的过程,然后再钩出:②如“寓”字的横钩,在钩出时则没有明显的提按变化而顺势换向。

3.竖弯钩。①如“烧”字的竖弯钩,写得比较清晰,钩出时回锋换向轻出一目了然:②如“地”字的竖弯,写得比较含蓄,出钩时右延伸,后锋斜出;③如“也”字的竖弯钩,至钩处不作钩画而是回锋向左下带出,与下一字呈呼应之势:④如“晚”字的竖弯钩,以草书笔法书写,简化为两笔弧线相连接,这样处理使字显得更为活泼。

4.横折钩。横折钩的折处与折画相同,有环转与折转之区别,如“伦”字为环转,而“有”字则为折转,钩出时前者细且长,后者粗且短,前者舒展,后者收敛。

5.斜钩。此帖中的斜钩基本不出钩。如“威”“藏”两字的斜钩,行笔至钩处时戛然而止,不作钩状,而稍驻即收,整体显得有力量。

 (七)点画

图片

1,竖点。点画虽小此帖中却写得极其规整。如“立字的竖点。观形便可窥其用笔起、收,提按的变化,一般是起笔重,收笔轻,故其形泰是上粗下细状。

2,横点。横点的笔法比竖点简单,如“禄”“端”两字的横点,几乎没有藏锋逆入,收笔提锋轻回,写得较为轻盈。

3.撇点。撇点为撤画的缩写。如“前”字的撇点有一个明显的换向,然后渐提笔锋轻出,这种处理是为了与左边的挑点呼应。

4.反捺点。反捺点的变化体现在收笔处。①如“不”字的反捺点,接上一笔笔势起笔,换向后向右下行笔,收笔时稍按后回锋即收:②如“次”字的反捺点收笔时下按后换向向左上出锋收笔。

5.挑点。①如“立”字的挑点,右下稍按安起笔,换向后向右上行笔,渐提笔锋,以出锋收笔:②如“共”字的挑点,接上一笔笔势起笔,换向后向右下稍按,随即向右上挑出。

临习此帖要注意如下几点:

1.此帖为刻帖,限于刻工的水平,其点画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临习时可参照《祭侄文稿》。

2.左轻右重,横轻竖重,是颜书的特点,临习时不可过度强化,否则容易形成习气。

3.此帖书写时带有较为浓烈的感情色彩,从用笔和线条的变化即可感知,读者需仔细领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