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简报:襄城县打造“三大支点” 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改革

 上帝也有烦恼 2023-04-26 发布于湖北

  襄城县注重发挥人民法庭公正司法、基层治理双重职能,打造就地解纷、源头治理、服务大局“三大支点”,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改革,2022年以来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24.4%,服判息诉率达89.23%。经验做法入选最高法“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一、打造“就地解纷”示范点,实现小事不出村


一是培育“一庭一品”特色品牌。实行类案集中审理、专业化审判,培育环境资源类、家事类、执行异议类、工程施工合同类、房地产买卖租赁合同类、劳动争议类人民法庭品牌,统一裁判尺度,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襄城县环境资源类人民法庭集中管辖豫中平原生态亚区涉及的许昌市魏都区、漯河市临颍县等9个县(区)的一审环境资源案件,创新“三审合一”环资审判模式,探索环资审判专业化、生态恢复法治化、司法保护常态化的“三化”路径,多元化解环资纠纷,实现对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全方位保护。

二是实现速裁快审专业化。全面提升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在人民法庭增设速裁团队5个、标记速裁法官8名,优化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人员结构,形成“一审一助一书”审判团队配置。实行“调解前置、速裁为主、精审兜底”办案模式,深入开展诉非分流、调裁分流、繁简分流,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33.21天。

三是强化智慧法庭建设。以“一次办好、一次解纷”为目标,开展线上受理、庭审直播、证据展示、语言识别、电子签章、文书智能编写、文书校对、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系统等“智慧法庭”项目建设,提升“智审、智服、智管”水平。2022年以来,襄城县5个人民法庭受理案件2787件,办结2720件,结案率为97.6%;网上立案率91.85%,网上调解率73.22%,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二、打造“源头治理”撬动点,实现矛盾不上交


一是重塑司法理念,变单纯办案为“办案和治理并重”。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局面。结合辖区矛盾纠纷案发的特点和矛盾风险发展态势,与司法行政机关联合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调解和司法确认等工作,积极参与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法律论证,发送司法建议,提示矛盾风险点。

二是推动司法力量下沉,形成“网格吹哨、法官报到”工作新模式。强化人民法庭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功能,采取吸纳社区网格员为调解员、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特邀调解员驻法庭调解等方式,实现诉非对接。按照“一员多格”配置,法官、法官助理全部对接基层网格,与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行业调解组织等密切协同,实体化运行矛盾调处工作站,主动参与排查化解劳动争议、村务公开、征地拆迁、非法集资、环境污染等容易引发信访的矛盾纠纷,推进诉源、访源“双源共治”。

三是做实调解平台,推行“线上+线下”双轨运行模式。做实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建立完善诉前诉中在线调解、司法确认在线申请、法官同步在线审核、司法确认在线裁定等全流程在线功能,指派诉讼服务人员、速裁审判团队入驻乡镇矛盾调处中心开展司法确认、速裁快审,健全协同联动机制。



三、打造“服务大局”着力点,实现风险不蔓延


一是探索“法院+工商联+基层商会”工作新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法官联系企业和涉企案件影响评估制度,挂牌成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同工商、基层商会联动,推进全县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2022年以来,走访企业36家,化解涉企纠纷1352件,解决司法难题12个。

二是搭建“立调审一体化”在线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紧扣“三农”工作重心,审理涉农村土地承包、宅基地等案件38件。建立涉农民工权益纠纷案件常态化裁审联席会议,审议会商重大群体性农民工权益纠纷等案件,快审快结劳动争议223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50余万元。

三是实行“机制建设与审理教育”并重,筑牢平安建设根基。树立“审理+教育”庭审新理念,精选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典型案件开展旁听庭审、巡回审判159次,开设“枫桥式人民法庭”公众号专栏,用小案件讲清大道理。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倒逼落实属地管理、吸附稳控责任,降低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成诉率。




Image

丨来源:省委改革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